個人中心
登出
中文繁體
返回
登入後諮詢在線客服
回到頂部
比亞迪超特斯拉,成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王
瀏覽 42.5萬 內容 216

美國汽車銷售在 2023 年錄得雙位數增長,但 2024 年面臨更多障礙

avatar
Moomoo News Global 參與了話題 · 01/08 06:32
儘管面臨高的汽車價格、利率上升和汽車工人的罷工,但美國買家並沒有阻止購買新車。去年,他們收購了 15600 萬輛新車,與 2022 年同比增長 12.3%,是十多年來最顯著的年增長。
儘管如此,這些數字尚未達到大流行前的 17 萬銷售量的標準,並且市場出現冷卻的跡象,因為買家並不願意支付交易商和製造商在幾個月前收取的天文價格。
美國汽車銷售在 2023 年錄得雙位數增長,但 2024 年面臨更多障礙
12 月,通用汽車、福特和斯泰蘭蒂斯的銷售額分別增長 4.7%、7.5% 和 10.7%,整年則分別錄得 14.1%、7.0% 和 1.2% 的增長。
對於日本汽車製造商而言,豐田、日產和本田在 2023 年的銷售增長分別為 6.6%、23.2% 和 33.0%。
對於僅供電動汽車製造商而言,特斯拉在美國的銷售額在 12 月份上升 25.7%,而 Rivian 和 Lucid 的銷售額分別增加 71.3% 和 15.6%。
■ 新車價有望下降
平均汽車銷售價格在 2022 年 12 月達到高峰,僅超過 47,300 美元。J.D. Power 的數據顯示,12 月中旬的平均價格從高峰期下跌 2.7%,至約 46,000 美元。但由於 2020 年至 2022 年的增長 26%,它們仍然沒有接近疫情前的價格。相比之下,11 月平均折扣按年同比增加了一倍以上
由於庫存激增,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向美國經銷商支付更多費用。同時,二手車價格下降將使新車不那麼吸引力。卡古魯斯顯示,過去 30 天內二手車價格下跌了 1.16%。曼海姆中期二手車價值指數為 205.5,較 2022 年 12 月全月下跌 6.3%。
Cox Automotive 預測,更多供應和增加的折扣將使買家支付的交易價格下降,降低利潤並損害 2024 年的盈利能力。
美國汽車銷售在 2023 年錄得雙位數增長,但 2024 年面臨更多障礙
■ 隨著美國縮減稅收抵免計劃,EV 銷售增長可能會面臨放緩
在 2024-25 年,由於當局計劃撤銷對使用包含包含部件或材料來自外國國家(例如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的信用,符合美國聯邦稅收抵免的數量可能會減少。福特表明,其 Mustang Mach-E 可能在 2024 年失去稅收抵免資格。 特斯拉表示,根據選擇的型號和選項,其部分車輛可能只有在 2024 年獲得一半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資格。 即將推出的法規規定,從 2025 年開始,電池組件和必需礦物都必須在未標記為外國關注實體(FEOC)的國家採購或生產。由於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努力將其電池供應鏈重新遷回美國,這種潛在的消除稅收優惠可能會對 2024-25 年的電動汽車銷售產生額外壓力。
同時,負擔性壓力表明 2024 年美國汽車銷售速度可能會疲勞。高汽車貸款利率加上更嚴格的法規限制電池電動汽車(BEV)的稅抵免可用性,可能會使新車遠離許多潛在買家的財務範圍。 根據彭博的預測,貝 V 銷售的增長率可能在 2024 年減緩至 10%,從 2023 年的約 33% 和 2022 年的 65% 大幅下降到 10%。 在 2026 年之前,汽車的銷售量將超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不太可能。
■ 汽車製造商在 2024 年的利潤率將如何變化?
對於三大汽車製造商來說,過去兩年的汽車短缺使通用,福特和斯特蘭蒂斯能夠獲得超額利潤。然而,隨著庫存的增長,工人工資的上升和汽車價格下降,毛利率可能在 2024 年面臨壓力。
美國汽車銷售在 2023 年錄得雙位數增長,但 2024 年面臨更多障礙
對於電動車製造商來說,他們仍在嘗試擴展以降低單位成本。到 2026 年,電池生產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在美國生產的車輛的成本降低 10%,部分是由於 IRA 的電池稅抵免。由通用汽車 Ultium 工廠領導的電池工廠預計將在 2025 年後擴大生產,因為這些設施需要 2-3 年才能擴大生產。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型號,例如特斯拉的緊湊型 Model 2 和翻新的 Bolt,可以從 2026 年開始提高滲透率。
彭博報告顯示,隨著需求減少,小規模僅供電動汽車品牌更難達到 2024 年平衡。
Rivian 最近的交貨數據表明,因為電動汽車需求減弱,因為它增加工廠容量而導致生產過量。2024 年喬治亞州工廠建設的銷售率下降,加上固定成本的增加,可能會將平衡力推至 2026 年以後。一致意味著今年生產可能超出 25 萬個單位的交貨量,以低 44% 的產能利用率。
作者:穆穆美國卡爾文
免責聲明:此内容由Moomoo Technologies Inc.提供,僅用於信息交流和教育目的。 更多信息
17
1
+0
1
原文
舉報
瀏覽 6.2萬
評論
登錄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