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中心
登出
中文繁體
返回
登入後諮詢在線客服
回到頂部
金銀銅價格破新高:漲勢能持續多久?
瀏覽 8.7萬 內容 119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avatar
Moomoo News Global 參與了話題 · 05/24 08:45
本週一,倫敦金屬交易所見證銅基準價格大幅飆升,達到超過 1,000 美元/噸以上前所未有的名稱峰值。這個里程碑超過了 2022 年記錄的之前高點 10,850 美元。
然而,市場週三出現了巨大的逆轉,價格暴跌 4.3% 至每噸 10,396 美元,這是自 2022 年 7 月以來最大的單日下跌。儘管這個週中跌幅,但銅價仍保持強勁的上升趨勢,今年迄今為止增長了 21%。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什麼因素導致急劇退?
1.美聯儲降息預期下降
美聯儲週三發布的 FOMC 會議紀要傳達了鷹派的氣息,突出了對寬鬆貨幣環境和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與會者表示願意如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從而引發嚴密監察的大宗商品價格集體下跌,例如 $黃金主連(2408)(GCmain.US)$, $白銀主連(2407)(SImain.US)$,以及 $銅主連(2407)(HGmain.US)$.
二.高價格抑制中國的需求
根據 Mysteel Global 的一項調查,該公司覆蓋了 28 家銅棒工廠,佔該國近三分之一的製造能力,超過 60% 的生產商由於銷售放緩而減少或停止生產。這主要是因為 製造商目前不接受更高的價格,導致銅庫存激增至今年的新高位。 此外, 該行業即將到來的淡季進一步加強市場對需求的擔憂。
位於中國中部一家專門從事銅管的小型公司河南玉興銅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主管海建村表示:「如果銅可以跌至每噸 80,000 元以下,訂單可能在 6 月或 7 月份回升。」此價格是指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價格,週三收盤價為每噸 84,260 元,或超過 11,600 美元/噸(中國價格因含稅而較高。)
三.長倉盈利
在上週銅價格強勁飆升 7% 之後,在中國需求停滯和美聯儲的鷹狀態下,媒體對這一反彈的關注導致週三不可避免的盈利。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銅的下一步是什麼?
-需求環境
中國負責全球銅需求的一半以上。最近, 中國在房地產行業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政策,以促進復甦。 此外,汽車和家電行業與「舊換新」計劃有關的政策預計將促進銅消耗。此外,自 3 月以來,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一直保持在擴張領域內。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主要銀行最近提高了中國 2024 年的增長前景。 高曼的經濟學家在一份筆記中寫道:「最近的中國宏觀數據很穩定」,製造業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在 2023 年底發現了本地底,並且正在上升。」
在中國以外地區,經合組織的最新經濟前景顯示,全球經濟以適度的速度維持增長。 經合組織已升級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預計 2024 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 3.1%,較之前的 2.9% 增長率。在 2025 年,預計增長率將上升至 3.2%,與之前的 3% 預測相比。
全球製造業也正在維持復甦軌跡。 來自美國最新的 Markit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仍然穩健,而東南亞和墨西哥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供應鏈的持續重組,繼續推動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上升趨勢。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除此之外 正在進行的全球能源轉型, 其中包括轉向可再生能源和運輸電氣化等措施,預計將繼續推動對銅的需求。以及 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和人工智能的全球蓬勃發展 被視為銅需求增加的潛在驅動因素。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供應壓力
受限的銅供應是市場上廣泛的信念。 已經開拓最簡單的銅礦場,其他產量將來自較低礦級的礦工,位於較困難的地區,並且礦體埋在更深處的礦山。
採礦業專注於以銅為中心的併購,例如 $必和必拓(BHP.US)$取得的嘗試 $ANGLO AMERICAN(AAUKF.US)$。然而,併購活動並不會產生新供應,也可能無法完全解決銅市場的供應限制。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因此,許多機構對長遠的銅價格仍然樂觀。 花旗預測 長遠來看,銅價預計將繼續上升趨勢,可能在未來 12 至 18 個月內達到每噸 12,000 美元, 有機會攀登高達每噸 15,000 美元。然而, 未來三到六個月,銅價有可能會凝固 由於中國經濟仍處於復甦的過程中,而近期銅價格急劇上升預期將使市場恢復平衡。
事實上,今年至今的反彈標誌著銅在本世紀第二個世俗牛市的開始,銅礦工將至少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打造巨大的利潤。
$麥克莫蘭銅金(FCX.US)$,銅巨頭在 4 月的最新電話會議上對未來前景表示樂觀,表明我們現在正在進入 「銅新時代的早期。」
銅從紀錄高回落:牛跑過去了嗎?
資料來源:彭博、標普環球、自由港-麥克莫蘭
免責聲明:此内容由Moomoo Technologies Inc.提供,僅用於信息交流和教育目的。 更多信息
37
1
+0
3
原文
舉報
瀏覽 6.9萬
評論
登錄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