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大佬抄底互联网的参考价值有多少?

觀點 | 大佬抄底互聯網的參考價值有多少?

丫丫港股圈 ·  2021/10/14 02:10

來源:丫丫港股圈

作者:嘉誠

市場上,很多長線資金開始進行抄底互聯網公司,比如説段永平,比如説BG。今年以來芒格也已經分批建倉阿里,獲得眾多大佬認可的中概互聯,可以抄底了嗎?

在過去十多年裏面,騰訊的員工都是中國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普通人只要能抓住一個時代浪潮,比如説在對的城市買多幾套房,基本這輩子就能衣食無憂。

而騰訊的員工,天然就有兩個紅利:深圳的房子和騰訊的股票,輕鬆就能實現戴維斯雙擊。

直到今天,騰訊依然有不少老員工,保持着一個習慣:每當0700回調,就會無腦買入。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騰訊員工的機會又來了。騰訊的股價再次高位回調,從年初的773港元高位回落到480港元左右,和2018年一樣,回調幅度都是40%。

市場上,除了騰訊老員工,很多長線資金也開始進行抄底互聯網公司,比如説段永平,比如説BG。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芒格。今年以來芒格已經分批建倉阿里,Daily Journal在4月份還專門發了一份聲明,對重倉阿里的原因進行了解釋。

「公司持有且需要一些證券作為現金等價物。這些現金等價物通常是美國國債。但是,由於當前美債回報率如此之低,公司轉而投資了普通股。」聲明還補充稱,若不是一隻股票的長期前景「看起來不錯」,否則它就不能被視為良好的現金等價物。

那麼,獲得眾多大佬認可的中丐互憐,可以抄底了嗎?我看未必。

下跌因素已經解除

今年年初,北水在港股大肆掃貨,僅僅1月份,南下資金淨流入高達2055.82億港元,相當於2020年全年淨流入的30.59%。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港股的特色板塊 —— 科技股,公募重倉市值環比增長較高的為騰訊控股、美團-W、小米集團-W、香港交易所和舜宇光學科技,分別增長了300.27億元、121.03億元、73.85億元、57.31億元和54.48億元。

從快手的股價,我們就能體會到市場對互聯網有多狂熱。這家2020年營收500多億的公司,市值最高炒到1.5萬億人民幣,要知道即使最有想象力的分析師,之前給的目標價也僅為1萬億。

喜劇的盡頭就是悲劇,沒想到股票市場也是如此。

年初短暫的高潮過後,國家市場監管局對於互聯網的反壟斷,從阿里蔓延到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直接帶崩了整個板塊。

3月12日,監管局對騰訊、美團、阿里、京東等12家國內互聯網公司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做出頂格處罰;

4月10日,對阿里在國內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處以罰款;

4月26日,監管局對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監管層如此頻繁的舉動,市場開始有人猜測,也許反壟斷還會有更嚴重的結果:

1、漫長的訴訟;

2、加徵壟斷税;

3、分拆;

4、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 用户數據,要完全公有化;

這些舉措看起來雖然過於嚴厲,但是這些在上世紀的美國,確確實實發生過,比如説70年代,IBM就被調查長達13年,或多或少的讓其錯過了下一輪科技浪潮。所以,誰又能擔保這一次不會發生呢?

假如出現分拆、公有化用户數據,那麼對於一向靠規模優勢取勝的互聯網,相當於護城河被硬生生拆掉,最壞的情況下,或許要從平臺型巨無霸,變成公共事業股。

圖片來源:網絡,公共事業也曾經出過不少大牛股

所以,這一次美團判罰的落地,算是讓市場安了心。3%的營業額,看似天價,實際上已經是最輕的處罰。從股價上,美團、阿里也走出了強勁的反彈,一定程度上説明瞭市場的看法。

反彈容易反轉難

然而,股市裏面,反彈總是簡單,反轉太難。

最近賈躍亭又被網友調侃去美國割韭菜,無意中翻到其早年與馬雲的一番精彩問答,不禁感歎,馬雲的洞察力實在太強。

馬雲説了一句話:大公司的挑戰也有很多。

目前,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面臨一個問題:增長。經過多年的野蠻生長,互聯網行業肉眼可見的到達了一個瓶頸。

比如説兩家龍頭,阿里和騰訊,根據萬得上面數十位分析師給出的一致性預期,兩家公司的22年利潤增長預期,分別只有18.36%和16.34%。除此之外,過去兩到三年,騰訊和阿里的增長速度中樞,也已經明顯的下降。

其實都不用看分析師的預期,單單從業務上看,兩家龍頭的增長前景確實不太樂觀。

以騰訊舉例,雖然這幾年多元化做得很好,但是目前其收入依然有50%以上來源於增值服務,其中又有大部分是遊戲收入。過去幾年,騰訊股價的上漲,也主要來自遊戲收入的推動。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遊戲行業的整體增速已經放緩,未來每年的增速大概保持在10%左右,要想再有爆發性增長,不是沒機會,但是很難。

再來看阿里。

阿里的營收增速比騰訊還要快一點,整體增速有34%。但是假如拆分其營收,可以發現其核心利潤來源 —— 客户管理,增速僅僅有14%,貢獻最多增速的是高鑫零售等商超業務。

而商超行業,目前的境況並不佳,就連龍頭永輝超市都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虧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的營收雖然在漲,但是利潤率卻在逐年走低。

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兩大巨頭的業績,那就是 —— 疲軟。歷史上,這種情況在互聯網公司身上並不少見,往往在極高速發展後,互聯網公司很快就會失去增速。

21世紀初,互聯網霸主屬於門户網站,在那個馬化騰都只能被稱呼為小馬的年代,新浪、網易、搜狐業績暴炸增長,股價也在02-04年短短三年間,上漲了幾十倍。
但是很快,門户業務到達瓶頸,除了網易抓到遊戲這塊寶,其他兩家公司收入不再增長,股價也開始橫盤。

到了2010年前後,新一批互聯網公司開始接力,除了騰訊和阿里,百度、奇虎360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奇虎360的收入從2008年的1.15億,到2014年已經高達85億,股價也重演了新浪們的故事。然而隨着客户數放緩,奇虎的股價開始崩不住。資金也是聰明的,開始追逐增長更快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比如陌陌、歡聚。

所以,護城河、平臺型公司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説是偽命題,市場最終要的是增長。比如百度,也是平臺型公司,這幾年業績也在慢慢增長,然而股價就是不漲,橫盤消化估值。

對於阿里和騰訊來説,他們已經足夠偉大,過去20年,抓住了兩次互聯網浪潮的機會,成為了今天這樣的偉大企業。也許,我們不應該奢望更多。

未來的機會在哪裏?

這個時候,有兩種做法:

1、抄底,目前這些互聯網公司,無論是估值,還是政策因素,都已經到了市場底部,同時這些互聯網公司依然很有競爭力,未來出現下一波技術浪潮,它們抓住的概率很大;

2、等待新的科技浪潮出現,明牌之後再下注,但是這個時候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不再便宜;

最穩妥的方式自然是第二種,等到阿里騰訊可以確定畫出新的增長曲線,再押注,就好像當年微信出來的時候一樣。

那麼阿里騰訊現在的軍火庫裏面,有什麼新的黑科技呢?前幾年,阿里搞了達摩院,項目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

騰訊的實驗室內容也差不多,也是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等領域展開研究。

毫無疑問,這些領域都是未來的科技核心,但是要等業務成型,畫出新的增長曲線,也許要等很久。

拿同領域的創業公司舉例,前陣子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在科創板過會成功,然而根據他們的招股書,今年上半年的主營業務增速僅為10.38%,2020年的增速也僅為47.47%,一點都不炸裂。

這就像德州撲克裏面,牌手經常遇到的問題 —— 當你拿到一對A,你要下多少注?牌是好牌,但是假如底下五張牌沒有用的話,贏面也不高。

結語

回到文章開頭,芒格抄底阿里的話題。

現在的阿里確實便宜,但是其增長質量也確實不高,未來也許繼續是增收不增利。而且對於阿里投資的判斷,不應該是便宜與否,而是下個時代的電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流量電商,是不是會成為主流?阿里被迫賣出微博、芒果超媒的股份,會不會影響他的流量?

最後再到整個大環境,未來假如進入滯漲時期,消費疲軟對阿里的衝擊有多大?

綜合以上種種不確定性,現在是不是要抄底阿里,要分兩種情況看:

1、對於芒格這種追求長期回報和安全邊際的,現在買入阿里,是一個好的選擇,相當於他們是相信阿里有競爭力,未來會解決這些問題;

2、對於追求高景氣高確定的投資者來説,阿里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機會,他們應該去挖掘更高增長的投資機會;

未來,我們也許可以換個角度來看互聯網公司。

在騰訊的人工智能官網上,騰訊介紹了這樣一個詞 —— FEW。FEW由Food、Energy、Water三個詞的首字母組成,字母含義也非常有深意,表達了對資源匱乏的關注。

糧食、氣候、能源、水資源這些全球性問題,互聯網巨頭是最有可能,運用自己的技術、資源、資本,去提供解決方案的。

在未來,互聯網公司依然會是最好的公司,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儘管他們可能不再是好的股票。

編輯/tina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