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如何应对储能行业内卷?瑞浦兰钧用创新产品给出答案

如何應對儲能行業內卷?瑞浦蘭鈞用創新產品給出答案

中金在線 ·  04/19 06:57

ESIE2024峯會上,一場關於“探究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儲能領袖高端對話,揭開了目前儲能產業的內卷常態,以及持續共探突破內卷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推動儲能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其中,瑞浦蘭鈞董事長曹輝博士受邀出席此次的領袖峯會,並針對「儲能行業如何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中國儲能電池企業如何突破內卷」發表了深入見解。他提到,在過去兩年的儲能領域,隨着大量玩家湧入、產能加速釋放,使得市場需求增長放緩,導致出現了電池產能階段性過剩乃至電芯價格跳水等連鎖問題,引發內卷削弱競爭力,而作爲電芯企業,要想打破這一瓶頸還得回歸到“原點”——創新。

衆所周知,創新向來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內核。於這方面,瑞浦蘭鈞攜6.9MWh儲能電池艙、問頂345Ah儲能電芯兩大明星產品亮相ESIE2024就可見一斑:通過技術創新打造一流的產品力,引領大容量市場,積極擁抱產業內卷。

曹輝博士:技術創新是重中之重

顯然,在儲能內卷時代,創新無異於制勝法寶,成了電芯企業進與退的關鍵。

此時代背景下,曹輝博士認爲在探索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創新必定是重中之重。其從電芯企業視角解讀了儲能電池的技術發展,提及電芯創新主要有兩個維度,分別爲電池結構和電化學體系。

電池結構層面,瑞浦蘭鈞自主研發的問頂技術的面世,對電芯空間結構進行創新,使空間利用率提高超7%,實現電芯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等方面的平衡,徹底扭轉了方型電芯體積利用率較低的局面,加之適配性好,能最大限度滿足儲能及動力多種場景應用。電化學體系上,磷酸鐵鋰有成本優勢,三元相較磷酸錳鐵鋰有價格優勢,這兩種路線仍是現階段儲能電池的主要體系,另外半固態電池也在加快發展,也是行業未來趨勢之一,可有效提升高鎳+硅碳高能量密度電芯的安全性能。

其實,根據儲能電池的技術路線,能知道瑞浦蘭鈞有着系統性的產品研發,覆蓋半固態、鈉離子電池、複合材料等在內的領域佈局,通過豐富的產品陣列去迎合產業潮流,適應能力強,可塑性高。

比如應大儲趨勢,瑞浦蘭鈞在今年的ESIE儲能展上便發佈了6.9MWh儲能電池艙、問頂345Ah儲能電芯,再一次拓寬了電池和系統能源邊界,可以更好助力客戶降本增效。

6.9MWh電池艙發佈,搶佔大容量制高點

實際上,無論是雙碳戰略推動,還是儲能應用場景深拓,儲能規模勢必步入更大量級,這也造就了大容量的發展趨勢。這在ESIE展會同樣有所體現,相繼有電池廠商推出大容量儲能產品,當中就包括了直流側6MWh+的儲能系統,目標直指大儲高地。

而在這次參展企業中,瑞浦蘭鈞發佈的6.9MWh儲能電池艙無疑更顯激進,不僅保留採用了標準的20尺集裝箱,單側開門,支持四機並櫃和整機海運,容量更是高達6.9MWh,還運用了全新中壓平台並實現5年零衰減,獲得展會現場高光。

我們知道,容量越大,技術難度越高,十分考驗電芯企業工藝、製造等綜合能力。

瑞浦蘭鈞這款大容量電池艙依託創新的問頂技術,從安全防護、智能高效、耐久續航三個方面凸顯了差異化優勢:

安全方面,該6.9MWh電池艙全面分解產品電氣節點,針對系統潛在短路風險區,逐級設置斷開保護機制和策略,通過“三隔一排”被動抑制提升硬抗能力,以“五重”探測,多維度監控、早期熱失控信號識別實現模組級的主動抑制,消防系統配置實現艙級主動抑制;

智能方面,它運用了智能雲端,可以基於運行狀態預測和故障判定,進行不同溫度下SOC預測和修正,運用多種方法得出實時精準的SOH,並實時分流比預測,防止過流,最大程度減少事故發生,降低維護成本;

續航方面,則對系統從電芯到成組層面進行全面升級,像電芯層面導入衰減抑制技術和活性鋰修復技術,使電池表現出1800周循環“零”衰減效果;成組層面應用全生命週期預緊適應最優化設計、溫度均衡控制、和高效主動均衡等多項手段,使得電芯發揮出長壽命的極致優勢;

如此一來,通過產品“安全+智能+長壽命”優良特性的迭代升級,瑞浦蘭鈞6.9MWh電池艙進一步拉高了自身的競爭力,利於突破時下內卷常態,可爲客戶提供經濟效益、安全性能、循環壽命三大優勢兼備的全能型儲能系統產品,有效節省佔地面積,降低投資成本,亦可下沉切入系統集成,瞄向長時儲能等其他的廣闊市場,謀求新發展。

不止於6.9MWh儲能電池艙,瑞浦蘭鈞還手握已經批量交付的5.5MWh電池艙。這款電池艙早在今年2月就實現量產,也是系統標準的20尺集裝箱,同樣有着可觀的大容量。反觀儲能市場,如果說去年廠商扎堆20尺5MWh的系統,今年僅有零星廠商牽頭6MWh+,而瑞浦蘭鈞卻已經把系統容量從5.5MWh推進到6.9MWh級,成爲大儲時代不折不扣的引導者。

就係統容量提升而言,這背後自然得益於電芯容量的提升。

以瑞浦蘭鈞6.9MWh電池艙採用的問頂345Ah儲能電芯爲例,根據公開數據,該電芯沿用71173標準尺寸,延續了問頂技術,實際容量達350Ah+,相比280Ah提升23%,電芯空間利用率升級4.5%,能量升級至1.12kWh,體積能量密度從357Wh/L提高到440Wh/L,此外,還具備10000周長循環壽命和20年日曆壽命,同時維持至少70%的末期電池壽命,能量效率提升至96.2%,減少了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降低7%成本,進一步幫助客戶實在的降本增效。

可以說,問頂345Ah儲能電芯從“芯”開啓了大儲時代,且目前已獲得UL9540A、UL1973、IEC62619、UN38.3等國際權威認證,具備出海資質,能助力瑞浦蘭鈞加快步伐擺脫內卷壓力,持續拓展海外佈局全球市場。

問頂電池受認可,技術驅動綠色未來

值得提及的是,ESIE領袖峯會舉行當天,瑞浦蘭鈞問頂儲能電池榮獲第八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2024儲能卓越產品獎TOP10”。由此可見,不管是獲得產品獎項,還是電池發佈後接連與POWIN、SUNPIN SOLAR等國際客戶簽下大額訂單,都足以證明瑞浦蘭鈞的問頂儲能電池備受認可,收穫市場青睞。

包括參考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榜單,瑞浦蘭鈞位居第四,已然躋身儲能一線陣營,這個成績也切實反映了瑞浦蘭鈞儲能產品大受歡迎。

回到眼前,當大容量成爲電池廠商打磨產品的核心賣點時,誰先搶灘,誰的贏面往往會更大。很明顯瑞浦蘭鈞搶佔到制高點,旗下已有280Ah、320Ah、345Ah等問頂儲能電芯,以及5MWh、5.5MWh、6.9MWh儲能電池艙,成功打造了大容量問頂矩陣,尤其在“問頂345Ah電芯+6.9MWh電池艙”這套組合拳下,儲能市場大有可爲。

作爲儲能電池領軍企業,瑞浦蘭鈞未來將秉承“技術創新爲王”的企業理念,通過技術創新賦能更多的大儲落地,刺激大容量市場持續升級,領銜助陣綠色事業能源轉型,大力推動儲能產業朝着高質量方向發展,以儲能增效問頂未來。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