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年追平华为、小鹏智驾水准!智己城市NOA惊艳亮相

2年追平華爲、小鵬智駕水準!智己城市NOA驚豔亮相

新浪科技 ·  2023/09/14 02:46

轉彎、掉頭一氣呵成,在複雜路口高效避讓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避開擁堵車道智慧選擇空閒車道……近日,智己汽車公佈了IM AD城市NOA在上海陸家嘴一鏡到底的實測視頻,視頻一經發布即驚豔全場。

圖:實測路線

在上海最核心、最繁華的路段上,複雜多變的路況、密集的人流、路邊停靠的車輛,每一項對於剛剛踏上智能駕駛路2年的智己而言,都是地獄級難度,但智己的表現卻十分亮眼,毫不遜色於專業司機:沒有頻繁的頓挫感,起步、制動舒適,進彎、出彎流暢。可以說,智己刷新了業內智駕的落地速度,用2年時間走完行業頭部企業9年的智駕路,並正在引領城市NOA新時代的到來。

跟車柔,起步快,智己做出了“更像老司機的城市NOA”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指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是以導航地圖為牽引,車輛可以在高速路況中,完成自動變換車道、超車、啟停、進出交流道等操作。“無汽車不智能”,而NOA是汽車智能化最重要的應用方向——自動駕駛的落地。

此前,各大廠商紛紛從高速NOA切入,因其應用場景較為固定,路況相對而言不太複雜,難度較低;現如今則紛紛過渡到了能夠滿足大部分車主核心城市駕駛需求的城市NOA,2023年也被業內視為“城市NOA元年”。城市NOA也成為不少車主選購新能源車型時所最看重的功能之一。

圖:106° iMax級大視野

據泰伯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搭載NOA的車型將有望超過400萬輛,滲透率將有望從2023年的12%增加到32%。NOA技術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主流趨勢。

但是,從高速NOA到城市NOA的過渡並不簡單,因為城市道路路況遠複雜於高速,且存在各種突發事件,對車企的智能化水準要求很高,很多車企的城市NOA是“雷聲大,雨點小”。目前,國內真正大規模向用戶推送城市NOA功能的玩家,只有華為和小鵬兩家。

現在,智己城市NOA在地獄級難度的上海陸家嘴道路上,貢獻出了絲滑、流暢、成熟

的駕駛表現,堪比“老司機”,不輸華為、小鵬的水準,這無疑給其他車企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從近十公里路的駕駛實測視頻來看,道路狀況非常複雜,行人、電動車、汽車密集,部分道路狹窄擁擠,需要作出路線判斷的情況也多,但智己貢獻出了極其聰明的繞行、道路選擇行為,還成功實現了掉頭,高難度路況下的反應比人還要好。

例如,在一個複雜的左轉場景中,系統先避讓了對向的兩輛直行車輛,同時又識別到道路護欄遮擋的非機動車,慢行等待合適時機,確保全全後順利通行。多目標識別、遮蔽物識別的優秀表現,得益於智己行業領先的視覺感知解決方案,讓其具備了360度無盲區的六重覆蓋感知能力。

圖:實測現場

圖:側盲區影像+BSD側盲區光效提醒

在一條中間沒有車道線,路邊停滿了車輛且還有行人不斷穿梭的小路上,系統能夠從容的繞過路邊停靠車輛和對向來車,遇到行人也能自動制動和避讓,表現頗為驚豔。當車輛後方有突然駛入的電瓶車時,系統也能及時做出報警提示,主動減速並規避。此外,系統還能發現擁堵的車道,並自動選擇旁邊一條更為空閒的車道。強大的數據驅動預測能力,可以更好判斷他車意圖,提高變道成功率,而規控算法又能經過大量仿真數據迭代,實現和人相似的變道能力,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圖:實測現場

圖:實測現場

在視頻最後,智己還首次公佈了在十字路口的無保護掉頭場景,系統在同時觀察前方、後方交通環境的情況下,完美規劃出了一條合理的掉頭曲線,這對前後偵測、車道線識別、轉向規劃的能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圖:實測現場

圖:窄路自動觸發全景影像

短短數分鐘的視頻,從駕駛的反應速度,路線規劃,車輛避讓、變道甚至駕駛細節上,智己的表現一氣呵成,都極其貼近人類駕駛,比肩業內一流水準。據瞭解,基於D.L.P.深度學習模型的Planning算法,讓智己NOA可以做到像人一樣在堵車的時候蠕行跟車,避免頻繁的頓挫感,起步敏捷及時,跟車柔,起步快,加速平穩,類人性很高。智己城市NOA的亮相,宛如在池水中掀起漣漪的一枚石子,宣示著頭號玩家的實力。

更難以想像的是,智己完成這一切,只用了2年的時間。

又快又好,黑科技助力智己快速躋身第一梯隊

2021年11月,智己發佈企業創新戰略,今年4月,智己發佈行業首個D.L.P.人工智慧模型,8月16日,智己發佈了未來3-5年智駕產品落地路線圖,並宣佈將於今年10月份正式開啟“IM AD城市NOA”公測。回顧智己的智駕發展脈絡,短短2年時間不到,智己就走完了行業頭部企業的9年智駕路。

NOA廣闊的商業前景,讓這一賽道從來都不平靜,甚至競爭仍在進一步升級,作為“後來者”的智己,是如何做到短短2年時間就與行業頭部拉齊的?

首先是紮實的底層技術優勢。與Momenta聯合開發,擁有更高效的架構、快速進化的算法與更高利用率的生成式數據構成的核心能力,是驅動IM AD智駕進化的加速跑的重要因素。

以整個行業去高精地圖的趨勢為例,高精地圖被喻為自動駕駛的“柺杖”,但由於其成本投入高昂、更新週期漫長,以及對政策強依賴,讓各大廠商紛紛轉向“輕地圖”方向。對於智己而言,其架構更輕,適應能力更高效,算力需求降低90%,模型運行效率則大幅提升500%。基於此,有限算力亦可實現全域視覺融合;僅憑“單雷射雷達+單Orin晶片”方案,也能覆蓋全量城市場景,滿足去高精地圖NOA的需求。而非雷射雷達的全域視覺融合方案,也能依靠Xavier、OrinN等中低算力平臺實現。

圖:盲區影像

同時,IM AD算法具備更快速的技術進化能力。即將於今年9月啟動的“去高精地圖NOA”公測,將逐步實現地圖技術方案切換,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情況下,實現全程無斷點的輔助駕駛體驗。

據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介紹,在過去3年中,智己把智慧架構和Momenta智慧算法的所有底層代碼幾乎重寫了一遍。這是核心競爭力,也讓智己汽車掌握了舉一反三和快速迭代的能力。它們讓智己在今後的智能化迭代速度上,呈現指數級增長。

不僅如此,在安全性上,根據實際行駛統計數據表明,智己IM AD的安全性已經達到人類駕駛的3.2倍。基於中國道路,碰撞事故IM AD僅0.6次/百萬公里,遠低於人類駕駛1.9次/百萬公里。IM AD的安全類誤制動頻次百萬公里低於1次,更是5倍優於行業頭部標準。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都是由駕齡不足一年的新手司機造成,智己的城市NOA在避免這些情況的同時,能夠做到比人類駕駛更安全。除了智慧駕駛,智己已有的30多個智能化創新功能,也要經過嚴謹驗證,滿足最高的安全標準之後,才能上線。

圖:導航路口光效引導

按照規劃,2024年,智己將在百城開放通勤模式,2025年,實現“Door to Door”全場景通勤,邁入“城市NOA時代”。有理由相信,在短短2年就進入第一梯隊,比肩華為、小鵬智駕水準的智己,能將像開頭視頻中那樣充滿智慧感、未來感且深度融入城市通勤的自動駕駛,帶到每個人的身邊。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