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打造完善生态链,小米汽车有望后来居上?产业链投资机会在哪?| 智库

打造完善生態鏈,小米汽車有望後來居上?產業鏈投資機會在哪?| 智庫

證券時報網 ·  05/08 02:57

SU7作爲小米進軍汽車行業的首款車型,承載了小米在科技創新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深厚積累。伴隨小米生態的客戶黏性逐步增強,“發燒友”或是小米汽車的重要客戶基礎,並可以幫助小米汽車實現生態集成。

整體來看,小米已經實現了對汽車產業較爲全面的佈局,上游覆蓋材料、 半導體 ,中游覆蓋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零部件及智能駕駛等關鍵領域,下游佈局了物流配送、出行服務、汽車交易、車險維修等行業。

2023年12月28日,小米召開汽車技術發佈會,其首款車型SU7正式亮相。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車官宣價格,4月3日實現首批交付。

小米SU7作爲小米進軍汽車行業的首款車型,承載了小米對於科技創新和用戶體驗的深厚積累,肩負着小米樹立汽車品牌、初探電車市場的重要使命。

圖1:SU7三款車型配置

在市場定位上,小米汽車SU7面向的是追求性價比和智能化體驗的年輕消費者群體。通過採用細節化設計匹配精準客群,疊加一系列營銷策略,SU7受到了廣泛關注,連續多天進入微博熱搜榜,從搜索區域分佈以及人群畫像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等經濟相對發達且電車滲透率較高的地區,關注群體年齡分佈主要集中在20-29歲以及30-39歲年齡段,其中,20-29歲年齡段用戶畫像(TGI)指數高達153.9,顯著高於全網平均關注水平。

可以說,小米的產品定位以及創新營銷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相對精準的效果,也爲後續積累品牌口碑奠定基礎。

車型規劃增程式,進軍新藍海市場

小米招聘平台信息顯示,目前其在招多個增程式相關崗位,涉及增程式系統開發、動力架構開發、動力系統功能開發、BMS系統、充電屬性開發、底盤等崗位,職位要求均需對增程式汽車開發有一定經驗。這或釋放了小米將要進軍增程式汽車領域的信號,後續車型值得期待。

新能源 汽車可分爲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增程式、 燃料電池 四種。在衆多汽車技術路線中,預計小米後續將選擇佈局增程式電動車。

增程式電動車是一種在純電動模式下可以達到其所有的動力性能的汽車,而當車載可充電 儲能 系統無法滿足續航里程要求時,打開車載輔助供電裝置爲動力系統提供電能,可以延長其續航里程,且該車載輔助供電裝置與驅動系統沒有傳動軸(帶)等傳動連接。

圖2:增程式電動車原理

近年來,增程式電動車銷量持續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提升。2021年增程式電動車銷量突破10萬輛,2022年銷量實現翻倍增長,達25萬輛,同比增長1.3倍,在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中佔比不斷提升,2022年佔比爲3.6%,預計2025年增程式銷量將超過50萬輛。

增程式車型的優勢迎合當前的市場需求。第一,增程式電動車相比傳統 燃油 車更具環保性、經濟性:在全生命週期內增程式電動汽車碳排放量約爲250g/km,較傳統燃油車減少了110 g/km,減排效果明顯。在百公里 綜合 油耗方面,相同汽車數量下,增程式電動汽車較燃油車減少了1.604×106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第二,在相同保有量的前提下,增程式電動汽車車隊的碳排量爲3.973×104kg/km,純電動車車隊碳排量爲3.943×104kg/km,二種車型的碳排放量相差0.03×104kg/km,在環保性基本一致的條件下,增程式電動汽車相比純電車,能夠更加有效緩解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

供給端來看,經對懂車帝呈現的相關車型的統計,目前增程式在售車型有34款,供給量小於純電動車。此外,對於小米來說,增程式賽道中理想是主力選手, 比亞迪 、 賽力斯 、長安是重要選手,其他品牌參與較少,對於新入者還存在較大成長空間。

理想汽車是增程式汽車的前期佈局者,除MEGA外,其在售車型均爲增程式,因此,理想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代表性。2018年以來,理想汽車的毛利率整體呈持續性增長趨勢並高於行業內其他品牌。2023年,理想毛利率爲22.2%, 特斯拉 、比亞迪、蔚來毛利率分別爲18.25%、20.21%、5.49%,並且成功實現利潤轉正,2023年理想淨利潤爲117.0億元,同比增長681.65%,成爲爲數不多實現盈利的新勢力品牌。

一方面,電車會實現對燃油車的替代,另一方面,純電車用車環境尚未健全,增程式電車還有重要機會,若小米佈局增程式項目落地,將進一步優化車型供給,或將利好未來利潤增長。

打造真正“生”態鏈,汽車板塊未來可期

當前,小米集團呈現用基本盤支撐成長,用品牌力贏得市場的態勢。在營收、淨利率、持續性經營利潤等方面,公司都有較好的表現。

多年來,小米收入基本維持穩定,2023年主營收入2709.70億元,同比下滑3.2%,2016-2023年營收年複合增速爲19.1%;2023年持續性經營利潤爲174.75億元,同比增長606.3%,利潤水平大幅增加,主要是受零部件價格下降及公司高端化戰略下的產品結構優化影響。

此外,2018年起,小米在海外市場有所發力,海外收入佔小米營收的比例超過40%,形成了良好的海外基礎。小米手機的全球市佔率連續多個季度位於全球前三,2023年三季度小米全球市佔率爲17%,具備較大的全球品牌影響力,這使得未來小米汽車順利出海成爲可能。

圖3:小米集團歷年營業總收入

圖4:小米集團歷年持續性經營利潤

當前,小米品牌全方面滲透生活,構築完整人車家生態圈。

在小米汽車上市之前,小米生態整體呈現以手機爲核心的三個圈層。第一圈層是手機附帶品,如自拍杆、移動電源、耳機等,依靠小米手機的市佔率,貢獻相對穩定的收入;第二圈層是智能硬件,如電飯煲、電視、平衡車、掃地 機器人 等家居產品,深度進入消費者生活,利於掌握消費者習慣;第三圈層爲普通生活品,如牀墊、揹包、牙刷、簽字筆、旅行箱等,該類產品客單價低,但是具有流動性強、受衆群體廣等特點,利於形成在各年齡段的品牌推廣。

伴隨小米生態對消費者生活的全面滲透以及品牌形象維護,客戶黏性逐步增強,小米“發燒友”或將是小米汽車的重要客戶基礎,小米汽車出現更是實現了對三個圈層的打通,在汽車上實現了小米生態的集成。

圖5:小米生態鏈全方面滲透消費者生活

從供應鏈來說,小米也實現了生態賦能。小米早期通過順爲資本和小米戰投相繼與汽車產業鏈的明星公司實現合作賦能,根據IT桔子公衆號統計,2012-2022年小米在汽車交通行業共投資39起,投資重點集中於動力電池、 無人駕駛 、 汽車零部件 等,具體來看,包括在決策層的智駕系統和芯片上的縱目科技、 黑芝麻 、智行科技等, 傳感器 領域深耕 激光雷達 的禾賽科技;在電池、電驅動、電控領域等領域, 中創新航 、蜂巢能源等企業背後也有小米的身影。

此外,小米前置性佈局 鈉電池 領域,投資鈉離子電池研發商零壹肆。2023年9月14日,山東零壹肆先進材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國家電投旗下上海中電投融和新能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爲股東,註冊資本由約789.3萬元增至約857.9萬元。經營範圍含電子專用材料製造、電池製造銷售、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 電池回收 及梯次利用等。

按照15萬元/噸的電池級 碳酸鋰 價格來看,鈉電池材料成本仍要比 鋰電池 材料成本低30%-40%,鈉電池正負極集流體材料可選擇鋁箔,成本比鋰電池的 銅箔 有接近10%的下降,鈉電池發展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22年鈉電池應用場景總需求量77.16GWh,預測2025年鈉電池市場空間爲189.3 5G Wh,2022-2025年的年複合增速達31.13%,小米對於鈉電的前瞻性佈局有望伴隨行業發展而實現產業賦能。

圖6:鈉電池市場空間

整體來看,小米已經實現了對汽車產業較爲全面的佈局,上游覆蓋材料、半導體,中游覆蓋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零部件及智能駕駛等關鍵領域,下游佈局了物流配送、出行服務、汽車交易、車險維修等行業。小米對汽車產業的全方位佈局,有助於打造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共享,確保小米汽車產業鏈持續、穩定、有效運轉,並且助力小米汽車的交付。

圖7:小米對汽車產業的佈局

小米佈局汽車板塊多年,具備較強的科技實力,此外,“小米澎湃OS”實現了對碎片化智能設備的全面整合,進一步實現了小米生態的搭建,首款車型獲得市場認可。考慮小米相對完善的營銷體系和手機端積累的客戶基礎,SU7後期訂單的持續性值得期待,小米汽車產業鏈相關標的有望受益。

圖8:小米產業鏈相關標的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