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沪农商行发力“五篇大文章”:锚定金融回归价值本源,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滬農商行發力“五篇大文章”:錨定金融回歸價值本源,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投資者網 ·  04/28 21:26

近日,滬農商行發佈2023年業績,2023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64.14億元,同比增長3.07%,歸母淨利潤爲121.42億元,同比增長10.64%。截至2023年末,該行的資產總額爲13922.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65%,貸款、墊款總額和吸收存款分別同比增長6.09%和7.73%,規模實力保持穩步增長。

在盈利能力和資產規模持續提升的同時,滬農商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水平也保持穩定。截至2023年末,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爲0.97%,撥備覆蓋率404.98%,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5.74%、13.35%、13.32%,保持在行業較好水平。

2023年以來,滬農商行積極踐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使命,錨定金融回歸價值本源,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普惠金融、科創金融、鄉村振興、養老金融、綠色金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領域培育和塑造經營特色,以金融誠善守護生活本真,致力於實現銀行商業價值和社會功能的有機統一。

產品體系不斷完善,滿足養老金融服務需求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明確了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五個重點領域,也錨定了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着力點。

銀行是金融機構的主力軍。對銀行而言,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強金融報國情懷和政治擔當,用更智慧、更專業、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答好“五篇大文章”的時代問卷,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爲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滬農商行持續打造以交易銀行爲引擎的“5+3”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深化客戶經營、產品研發、功能迭代、渠道升級。截至2023年末,該行對公貸款餘額4520.2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53%,客戶總數達34.43萬戶,對公服務規模持續擴張。

在财富管理方面,滬農商行持續構建以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爲核心、穩健财富管理爲特色的產品和服務體系,豐富财富管理產品“貨架”,推進理財、基金、保險等代銷業務,帶動財富業務中收有效增長。截至2023年末,該行零售金融資產(AUM)餘額7458.83億元,較上年末增幅7.06%;個人客戶數(不含信用卡客戶) 2324.60萬戶,較上年末增幅10.99%;理財、保險、非貨基金等財富產品首購客戶超7萬戶。

養老金融既是養老保險制度得以安全高效運行的“基礎設施”,也是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支撐載體,對提高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至關重要。對此,滬農商行圍繞廣大基礎客群的養老需求,強化以養老金融爲特色的财富管理服務,針對周邊客群年齡特徵,推出養老金融特色網點等主題網點,推出“伴老賬戶”,以安享財富規劃爲載體,打造多元資產組合配置爲核心的綜合化、差異化、陪伴式特色金融服務。至2023年末,代發養老金客戶較上年末增加4.20萬戶,養老金代髮量較上年末增長11.76%,代發養老金客戶零售AUM較上年末增長11.74%,代發養老金客戶數在上海地區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市第二,養老金當年發放筆數佔比較上年提升1.08個百分點,提升幅度位居全市第一。

金融力量賦能科技發展,數字化轉型順利推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服務科技企業、實現金融資源與科技資源的有效對接,是金融機構的重要使命。從實踐來看,科技金融發展離不開對相關業務難點和堵點的疏通挖掘。滬農商行緊扣上海科創中心、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要求,提出科技金融“四梁八柱” 發展理念,高質量完成新三年戰略發展首年目標,進一步完善可持續、全覆蓋、有保障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做好“金融資源聚焦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

具體而言,滬農商行持續推進“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構建以“五專服務+六維賦能”爲核心的綜合服務體系,聯合外部專業機構打造科技企業合作生態圈——“鑫生態”,全面提升“鑫動能”客戶的差異化服務能力。截至2023年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925.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92%,貸款客戶數量3275戶,較上年末增長33.13%,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戶數佔比達97.13%。2023年,該行服務上海市近半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約三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分別增長43.82%、37.02%。

不僅如此,該行還加強產品的創新開發,爲科技型企業定製“鑫科快貸”線上化特色信貸產品,推出“鑫連貸”、遠期共贏利息業務等創新產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增信作用。2023年末,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餘額突破2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9.73%。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金融作爲相匹配的金融形態被納入到“五篇大文章”佈局之中,不僅能夠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成本,還能更高效地支持實體經濟、服務數字經濟發展。滬農商行堅定推進“Focus+”數字轉型戰略,加快促進業務數字化轉型與系統體系建設同頻共振,2023年,該行科技投入達11.35億元,同比增長14.05%,佔營業收入4.3%;擁有專職金融科技人員818人,較上年末增加14.4%,佔員工總數的9.15%。

聚焦普惠服務小微企業,綠色金融成效顯著

我國區域間、城鄉間的金融資源配置存在異質性差異,在此背景下,“普惠金融”理念應運而生,其目的是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以可負擔的成本爲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自成立以來,滬農商行始終積極踐行普惠金融、賦能社會治理,聚焦小微、“三農”等普惠實體,通過建立“四個專班”全力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穩步發展。2023年,該行普惠小微貸款餘額779.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55%,普惠小微貸款客戶5.03萬戶,較上年末增幅47.51%;涉農貸款餘額663.78億元,普惠涉農貸款餘額142.95億元,較上年末大幅增長26.28%,繼續保持“三農”金融服務區域市場主力軍地位。

綠色金融是當前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滬農商行全面深化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建設,聚焦綠色農業、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綠色製造、綠色建築五大核心板塊,圍繞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服務、綠色理財、綠色租賃五大業務方向提供綠色金融服務,2023年末該行綠色信貸餘額614.31億元,增幅達41.00%,顯著高於同期整體信貸增速;綠色租賃餘額101.47億元,增幅達45.19%,增速較上年翻兩番。

在產品上,該行聯合主承銷上海地區首單“碳中和/鄉村振興”綠色中期票據,成功落地上海市首批“節水惠”業務、CCER質押授信、排污權抵押貸款等創新產品,探索企業和個人碳賬戶,併爲南匯水蜜桃、8424 西瓜等一大批綠色農業產業集群提供生產和流通領域的金融服務,滿足市場多元化的綠色融資需求。

作爲扎根上海當地的商業銀行,滬農商行踐行金融回歸本源、堅守初心本色,緊密圍繞國家及區域發展佈局,從金融領域“五篇大文章”的戰略方向出發,賦能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爲上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增添新內涵。

來源:財聯社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