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0利息"!特斯拉突然宣布

"0利息"!特斯拉突然宣佈

證券時報 ·  04/03 10:36

特斯拉突然宣佈!

4月3日,$特斯拉 (TSLA.US)$中國官方宣佈針對Model 3/Y車型上線限時低息置換政策,並首次推出了“0利息”分期購車的優惠政策。

4月底前下訂最新款的Model 3/Y車型,最長可享3年0息或5年超低息。以3年36期免息舉例,只要7.99萬元首付,就能入手Model Y,日供最多隻要171元。

如果參與官方置換,至長可享5年0息或5年更優超低息的優惠政策。用於置換的舊車殘值抵付掉首付款後,甚至可享受“0首付0利息”購車。此外,通過特斯拉官方完成置換,還可享價值32000元的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EAP)90 天免費試用、14天保價服務以及14天通勤保障。

3個月“降價”3次後,特斯拉全球提價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特斯拉突然宣佈Model Y車型將迎來5000元漲價。而在本輪漲價之前,特斯拉曾在中國市場“價格三連降”,前3個月每個月均進行過汽車降價或優惠補貼活動。

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率先打響價格戰。1月12日,特斯拉中國官網更新,對Model 3 /Y後輪驅動版及長續航版售價進行調整,下調幅度6500元至15500元不等。調整後,Model 3起售價爲24.59萬元,Model Y起售價25.89萬元。

2月1日,在官宣降價不到一個月之後,特斯拉再次宣佈提供限時優惠。據特斯拉官方微博,在3月底前下訂Model 3/Y/S/X任意車型並交付,年費率可低至2.5%起,下單Model Y指定版本現車立享8000元現金減免。

3月1日,特斯拉官宣三重優惠,購買Model 3後輪驅動版和Model Y後輪驅動版現車,均可享受限時現車保險補貼8000元,同時還享有指定車漆優惠和金融低息優惠。以購買Model Y後輪驅動版現車爲例,現車低息優惠最高能省下約1.66萬元,指定車漆現車優惠最高省1萬元,加上8000元保險補貼,總購車福利高達3.46萬元。

不過從3月中旬以來,特斯拉在全球的價格政策有所改變。3月15日,特斯拉宣佈,從4月1日起,在美國銷售所有版本Model Y價格將上調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199元)。3月18日,特斯拉歐洲、中東區宣佈,將於3月22日在多個歐洲國家提高Model Y的價格,漲幅約爲2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6萬元)或等值當地貨幣。

從本輪漲價來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漲價幅度顯著小於歐美市場,這背後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效率與自動化水平持續升級,與中國本土零部件廠商共同降低了汽車成本。

2023年11月底到12月初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中,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表示:“目前,上海超級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經超過95%,自動化率已達到95%以上。僅特斯拉簽約的本土一級供應商已超過400家,其中超過60家供應商已經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鏈體系。”

同時,特斯拉在歐美地區漲價更激進,也受市場競爭格局影響。第一上海證券研報認爲,除了中國以外的市場裏面,特斯拉的主要電動車競爭對手如福特、通用、Lucid、Rivian,都在紛紛顯示出敗勢,爲特斯拉騰出更多市場空間。

價格政策4個月4次調整,也是特斯拉手握自主定價權的體現。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生產技術、銷售服務、品牌影響等領域都堪稱“標杆”的特斯拉,已經具備了行業定價的“話語權”。

一季度銷量下滑,馬斯克發聲

當地時間週二,特斯拉開盤閃崩,盤中一度跌超6%,截至收盤跌近5%。

消息面上,據特斯拉最新公佈的數據,第一季度生產433371輛汽車,交付約386810輛汽車。其中Model 3/Y車型總計生產412376輛,交付369783輛。其他車型生產20995輛,交付17027輛。對此特斯拉在報告中解釋稱,銷量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我們的弗裏蒙特工廠更新後的Model 3的生產處於早期階段,以及紅海衝突和柏林超級工廠縱火襲擊造成的運輸改道導致工廠關閉。

此外,特斯拉官網顯示,將在2024年4月23日(星期二)收盤後公佈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業績。

在特斯拉報告發布後,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表示:“雖然已經預計到一季度會出現糟糕的情況,但這是一場難以解釋的災難。馬斯克必須扭轉局面,否則會擾亂特斯拉的長期發展。”

4月3日下午,馬斯克在X上發帖回應特斯拉投資者對該公司一季度銷量下滑的批評,並將中國競爭對手比亞迪的銷量拿來進行對比。

當地時間週二,格伯川崎財富與投資管理公司CEO羅斯・格伯對特斯拉第一季度的慘淡業績予以猛烈抨擊,並認爲馬斯克應爲此負全部責任,是他的“有害行爲”導致特斯拉的車賣不出去。

馬斯克回應稱:“比亞迪的銷量比上一個季度下降了42%,這個季度對每個人來說都很艱難。”

編輯/Somer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