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浙商证券强势涨停背后,券商会掀起并购潮吗?

AI Finance Net ·  Dec 11, 2023 22:09

12月11日午后,浙商证券强势涨停,股价报收于11.45元/股,总市值444.1亿。

消息面上,12月9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受让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持有的国都证券股权。若受让完成,浙商证券将成为国都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此举打响了11月国家倡导券商合并后的第一枪。浙商证券看中了国都证券的什么?国家“打造券商航母”的说法不是第一次提及,在浙商证券涨停效应下,国内券商会掀起并购潮吗?

国都证券成色几何?

浙商证券公告显示,公司分别与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嘉鸿盛鑫商贸有限公司、深圳市远为投资有限公司、深圳中峻投资有限公司于12月8日签署《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受让上述5家公司分别持有的目标公司5.2820%、4.7170%、3.7736%、3.3089%、2.0639%股份,最终受让比例等交易方案以正式签署的最终交易文件为准。合计来看,浙商证券拟受让国都证券股权比例约为19.1454%。

若受让完成,浙商证券将跃升成为国都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浙商证券表示,本次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另有同方股份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同方创投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同方创投持有的国都证券5.95%股权。据财联社方面得到的信息是,这部分股权或也将由浙商证券出手受让。

这意味着,两部分加起来,浙商证券持有国都证券的股权比例有望超过25%。

天眼查显示,浙商证券成立于2002年,系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成员。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2022年度经营情况分析显示,全行业140家证券公司中,有超十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超头部公司营收超300亿,浙商证券营收达到168.14亿元。

不仅如此,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证券行业经营业绩集体承压的情况下,浙商证券是少有的营收正增长公司,2022年同比增长率为2.41%。

至于被并购方国都证券,天眼查显示其成立于2001年底,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成员。2022年,国都证券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下降48.6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下降57.35%。营收和净利降幅较大。

2023年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公司营业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50.16%;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幅为90.30%。

同时,国都证券也有成色不好的一面。北京证监局在今年4月对国都证券下发了四份罚单,剑指公司治理、投行业务和私募资管业务的多项违规。12月7日,国都证券前员工还被曝出违规炒股领10万元罚单。

在国都证券之前,浙商证券于今年3月曾试图与东吴证券、国联集团一起竞拍民生证券部分股权,最终遗憾落选。

此次为何会选择国都证券作为并购对象?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从业务互补角度分析称,浙商证券和国都证券在业务上有一定的互补性,浙商证券主要从事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而国都证券则以自营、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通过合并,可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结构的优化。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市界表示,券商并购是为了扩张,对于标的来说,规模大小合适才是最关键的,国都证券对于浙商证券来说规模正好。

浙商证券于11月9日刚刚任命新总裁钱文海。上任后,钱文海表示,浙商证券从净资产-1.88亿元,已发展成为如今净资产超过278亿元的全国性上市综合券商。他称,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00万户,在财富优势方面,浙商证券背靠浙江乃至长三角,富裕人群规模较大,公司已找到了适合自身的财富管理发展路径。

为何监管层再提“券商合并”?

熟悉金融圈的人应该都记得,政策鼓励券商合并,并非首次。

2019年11月底,证监会在官网发函时表示,为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 ,证监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第一条即:“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行业做优做强”。

随后市场一度传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要组CP的消息,导致双方股价大涨,随后双方连表否认。

时隔四年,监管层再提“券商合并”。在11月3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

“金融业是有马太效应的,规模大才有竞争力。”盘和林称。

在券商从业者看来,目前国内的100多家证券公司,多而不大,大而不强,业务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头部效应也不够突出。国家推动券商合并,打造大型金融集团是势在必行的。

中信证券近日就发布研报指出,回顾证券行业过往并购,以推进客户覆盖、获取优质团队、实现业务互补和区域布局互补的并购多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华泰证券并购联合证券、中金公司收购中投证券,以及中信证券的系列并购。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截至2023年上半年,国内有141家证券公司,其中48家为地方国有企业。因此,中信证券也指出,地方券商对地方发展和资本运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资股东除了经济效益,还考虑地方税收、牌照资源、人员安置等问题,不会轻易放弃控制权。证券行业并购在治理结构层面存在较大难度。并购后的整合存在不小的挑战,合并后的业务团队整合、渠道网点取舍、企业文化融合、管理结构设置对新券商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均提出较大挑战。

2020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合并失败,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与双方控股股东在价格上没有谈拢、管理层及各级人员对此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有关。

而一些先前合并案例也显示,部分证券行业并购效果也未尽如人意,并未实现1+1>2。

2014年8月,方正证券花130亿元完成对民族证券的吸收并购。但因股东对改选董事会及整合方案存在分歧,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没有达到预期。

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方正证券的业绩。方正证券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41.89%,净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61.49%,净利润增长超六成。

但放到行业整体中,2014年上市券商整体营收同比增长71.36%,净利润更是大涨107.86%。一个背景因素是,2014年正赶在大牛市。方正证券的净利增速并未达到上市券商的平均水平。

“券商后续是否会出现并购潮,还需看行业内部竞争格局的演变。”柏文喜称,若大型券商持续扩张,中小型券商生存压力加大,并购潮的可能性将更高。

盘和林则表示,金融并购也意味着经营风险合并,如果并购的企业中存在隐性风险,则也会增加并购后金融集团的风险,所以,要在风险和规模之间做权衡。他认为,未来券商并购会增多,但不会形成并购潮。

作者 | 陈 畅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Disclaimer: This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of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strategy. Read more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