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演协:今年暑期全国演出票房收入102.77亿元 同比增长792.41%

中演協:今年暑期全國演出票房收入102.77億元 同比增長792.41%

智通財經 ·  2023/09/04 06:12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中演協演出票務信息採集平台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暑期(7.1-8.31)全國演出市場(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1.02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301.53%;演出票房收入102.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2.41%;觀演人數3256.1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06.70%。

兒童劇及親子類演出形式多元 滿足兒童和青少年假期及家庭消費

兒童劇及親子類演出作爲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演出品類,兒童劇及親子類演出在2023年暑期演出1.37萬場,觀衆人數186.61萬人次,票房收入5.57億元,在劇場和新型演藝空間各演出類型中分別佔比19.36%、16.91%、14.07%。兒童劇、魔術秀、科學秀、動畫配音秀、親子音樂會、新型戲曲演出等各類項目異彩紛呈,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和青少年觀演需求。

部分專業劇場和院團將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演出和相關公益活動作爲打造自身文化品牌的一個發力方向,已逐漸形成品牌。如,國家大劇院推出2023國際兒童戲劇季;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舉辦第十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推出“繽紛國圖·2023暑期兒童演出季”;保利院線各大劇場紛紛舉辦“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劇院在提供多品類親子演出項目的同時,還配套了藝術夏令營、藝術工坊、文創市集等豐富的活動。

在今年暑期兒童劇演出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原創類的兒童演出項目數量明顯增加,以中華傳統文化爲內核的項目佔比超過10%,一些新劇目在舞臺科技創新應用上亦有較大提升。如《敦煌奇妙夜》《遇見花木蘭》《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等。

多個新劇目暑期首演優質演藝產品熱度攀升

今年暑期,劇場和新型演藝空間在演出場次、票房收入以及觀演人數上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60.11%、169.89%和106.90%。其中話劇、音樂劇、舞劇是專業劇場演出中的熱門品類,票房佔比分別爲劇場和新型演藝空間演出票房的12.06%、10.58%、9.86%。專業劇場多在暑期推出演出季策劃,時間相對集中、場次安排密集。如,石家莊大劇院推出“2023暑期演出季”,集中呈現30臺劇目,共計52場演出,涵蓋話劇、音樂會、舞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保利票務推出首屆“保利戲聚節”,全國20餘家劇院的精品劇目在保利票務官方網站以“聚力開票”專門板塊每日不間斷接力開票,包括《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卡門》《大河之舞》等數10部中外名劇演出。

暑期是演出消費旺季,多個新劇目將其首演選在暑期檔。如,話劇《鍾馗嫁妹》在首都劇場首演;北京皮影劇團推出《影箱奇旅》;尼山聖境戲劇節推出原創音樂劇《未·來》;越劇《富春山居圖》在杭州大劇院首演;國家京劇院新編歷史劇《納土歸宋》在梅蘭芳大劇院首演。同時,國外來華演出團體類型、數量和演出場次在暑期也明顯增多。莫斯科兒童劇院《動物海盜船》開啓在華38天巡演行程,共26場演出;第36屆哈爾濱夏季音樂會彙集28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共40餘場演出。

音樂節演唱會熱度持續 跨城觀演凸顯綜合帶動作用

演出帶來門票收入的同時,短時間內產生聚集效應,拉動旅遊、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多消費領域,推動與之相關的舞臺配套設備、演藝技術服務等就業機會增長。

7-8月間,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成爲大型演出項目的舉辦地。爲一場演出而赴一座城,演唱會、音樂節帶動大量的人羣跨區域流動。例如,7月初周杰倫演唱會海口站共吸引15.46萬人次遊客入場,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8月中旬,周杰倫演唱會呼和浩特站觀衆達18萬人次,其中跨省觀演佔比超過70%,演唱會期間呼和浩特的旅遊收入是該市端午假期的3.3倍;7月在天津舉辦的首屆泡泡島音樂節觀衆人數超6萬人次,其中約70%來自北京、河北及其他地區跨城觀演的觀衆。

演唱會、音樂節的觀衆大都是年輕人,年齡18-34歲的觀衆佔比超過75%,文化消費需求旺盛。“演藝經濟”給地方文旅市場帶來綜合收益並顯著提升影響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主動邀請大型演出活動落地。同時,大型演出帶來的短時間內大量人流聚集,對演出舉辦地和演出機構提升交通疏導、觀衆引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營造消費氛圍 創新表演形態 公共空間演出邀約激增

以往多在地產和商業項目中出現的公共空間表演,今夏大量進入文旅項目中,公共空間表演邀約不斷、場次驟增是今年暑期出現的新現象。目前看,公共空間表演地域上有明顯差異,長三角地區最多,西南和華南均呈上升趨勢。文旅產業較發達的城市都對公共空間演出有較大需求,如上海、杭州、海口、重慶等地。

公共空間表演多在大型商業體或戶外進行,融合雜技、音樂、舞蹈、魔術等多個藝術門類的演出形式,常見大型裝置如巨型木偶、高蹺巡遊等,單次演出時長30-45分鐘,單日演出多在2-3場。因其視覺衝擊力強、趣味性高、互動性好,作爲一種功能性特別強的演出,易於創造氛圍、吸引人流而受到商業體以及各類大型活動主辦方的青睞。

面向公共空間演出團體、機構的調研顯示,以往暑期並非公共空間演出旺季,且除少數知名戲劇節外,公共空間表演多在室內大型商業體中。今年暑期由於音樂節、藝術節、展覽等各類大型活動激增,公共空間演出的訂單也隨之增長,而旅遊景區及一些大型會議活動爲吸引人氣,也對公共空間表演有大量需求。

旅遊演藝迎來高客流 演藝、景區跨界合作頻現

2023年暑期旅遊演藝在場次、票房收入和觀演人數上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35.34%、496.20%和717.85%。旺盛的出行需求仍是旅遊演藝項目保持熱度的主因,傳統旅遊演藝項目中也呈現諸多新熱點。

陝西、河南、四川等多個旅遊目的地及國潮IP景區暑期迎來大客流,大唐不夜城、華清宮等景區的演藝項目成爲衆多遊客深度體驗傳統文化的必選項。湖南張家界2022年在大庸古城首次推出的沉浸式演出《遇見大庸》,生動再現非遺和民俗文化,今年暑期每晚連開兩場仍供不應求;河北廊坊今夏正式開門營業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亦受到廣泛關注。

旅遊景區與演出機構的合作更爲深入。例如,開心麻花和重慶四面山的合作首次走出城市舞臺融入山水之間,推出爲期6天的“開心麻花自然喜劇節”;秦皇島阿那亞文化街區今年暑期接連推出大地藝術節、蝦米音樂節、“別的聚會2023”等演出活動,戲劇、古典音樂、流行與搖滾無縫銜接。

與景區伴生的演出,以演出提升品質的景區、街區,此類沉浸式場景體驗被廣大消費者關注並熱捧,並能夠在社交平台形成裂變傳播。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