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赛道Hyper | 科大讯飞交出业绩答卷:刘庆峰千亿营收仍具底气

賽道Hyper | 科大訊飛交出業績答卷:劉慶峯千億營收仍具底氣

华尔街见闻 ·  2022/08/25 05:31

經過第一階段“繁花似錦”的喧囂,AI賽道進入艱難爬坡階段:預期破滅,虧損增加,性感不再,行業低迷。

但覆巢之下,竟有完卵。

8月22日晚間,AI賽道龍頭科大訊飛(002230.SZ)發佈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收雖然增速有所收窄,但增幅仍達26.97%;得益於核心業務的發展,科大訊飛上半年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30%。

最大亮點在於,主營業務的核心所在:以G端和B端為主體的業務回款,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竟超過營收達42.44%。

備受關注的業務模塊“開放平臺”,毛利率在上半年同比提升了5.57個百分點至29.15%。

對於實現營收千億的目標,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仍“充滿信心”,其底氣來自哪裏?

基本盤穩健,毛利仍較高

今年AI賽道已不復行業投入鼎盛時期,光環消失。

國內AI明星公司三人行(605168.SH)、寒武紀(688256.SH)和商湯科技(00020.HK),截至8月24日收盤,股價從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創出的最高點分別下跌37.34%、43.01%和71.10%。

這種幅度的股價下滑,甚至抵消了科大訊飛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的業績進展,導致其淨利潤同比下滑33.57%至27.80億元。財報稱,這“主要系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紀等金融資產因股價波動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金額較上年同期減少2.73億所致”。

好在,受益於核心業務的發展,科大訊飛在今年1-6月的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33.21%至2.79億元。

自創業以來,科大訊飛持續聚焦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落地,致力於讓機器“能聽會説,能理解會思考”。

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80.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97%。財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在人工智能應用佈局成果與示範驗證效果持續顯現的強力支撐下,重點行業賽道繼續保持高質量增長”。

科大訊飛業務板塊結構分為智慧教育業務、智慧醫療業務、智慧城市業務、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智慧汽車/智慧金融等企業客户AI解決方案業務,共五大板塊。

其中,實現業績同比增幅超過25%的業務模塊共6個:教育產品和服務、醫療業務、數字政府行業應用、信息工程業務、運營商相關業務和智慧金融產品和解決方案,分別實現營收22.05億元(同比增長27.38%)、1.40億元(同比增長40.17%)、4.44億元(同比增長66.01%)、10.87億元(56.21%)、14.41億元(同比增長47.93%)和7475.52萬元(同比增長43.74%)。

財報稱,信息工程業務增長主要系視頻安全等業務持續拓展完成項目交付;數字政府業務表現出色,主要系智慧政務等業務增長;智慧家庭業務推廣規模化硬件銷售和新業務的拓展,推升了運營商業務;醫療業務向省外拓展和金融業務持續深耕,分別構成了智慧醫療業務和智慧金融業務營收的快速增長。

在這6個業務模塊中,營收佔總體營收比例最高的業務是教育產品和服務,佔比27.49%,這是科大訊飛的基本盤。但新業務正在不斷提升在總體營收中的佔比,如智慧城市業務板塊中的信息工程模塊,營收佔比從2021年同期的15.42%提升至今年報告期的17.96%。

毛利率方面,科大訊飛披露了行業、產品和地區三個維度。其中,以產品維度共分四個模塊:教育產品和服務、開放平臺、信息工程和運營商相關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2.16%、29.15%、19.75和44%。

在四個產品分類中,開放平臺值得一提。從開放平臺的技術、市場和商業邏輯看,這是科大訊飛極具想象空間的業務模塊。

開放平臺,有啥進展?

開放平臺業務目前的重點,在於構建平臺生態的豐富性。作為構築訊飛AI護城河的關鍵要件,科大訊飛開放平臺戰略於2021年10月25日迭代到2.0。

如果説平臺初代戰略的使命是點亮產業鏈各類場景的“點狀”AI能力,那麼現在,這些被點亮的產業場景AI能力的“點”,就到了將其串成“線”的階段。

“各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複雜,相比訊飛這種通用技術服務商來説,只有浸淫產業多年的從業專家更清楚行業實際需求和技術之間的結合點在哪裏。”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説,“因此,訊飛平臺2.0戰略就將這批專家代表的行業龍頭,納入原先由我們和開發者二維參與的體系,變成‘訊飛+行業龍頭+開發者’三維新結構。”

若解構訊飛平臺2.0戰略三維結構,不難發現,實際上,科大訊飛在其中相當於一個連接器,上承行業龍頭專業場景需求,下接平臺技術應用工具開發者。

行業龍頭的作用,據劉慶峯説,“訊飛平臺2.0戰略的核心是訊飛將聯合行業中最有資源、最有平臺能力的行業龍頭,共同搭建行業基線底座。”

這套結構怎樣運行?

首先,由科大訊飛提供AI技術、大數據平臺和相關深度學習訓練算法工具,其次,行業龍頭在此基礎上提供場景、專家知識和各類業務模型。之後,由雙方通過貫穿AI算法的業務模型形成數字基線底座。

有了基線底座,行業開發夥伴可以做具體場景匹配軟硬件環境的技術應用工具完善和做各種流程開發,最終形成具體的可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

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利用AI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地理信息等技術,以需求為導向,以實用性、易用性為目標,佈局的智慧環保平臺,上線了智能生態環境氣象監測方案、土壤醫生綜合解決方案、環境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和智能垃圾分類解決方案等多套方案,以人工智能和專業行業技術模型貫通智慧環保的“中樞神經”,賦能環境智慧化場景應用。

與眾多To B巨頭一樣,科大訊飛也正全力構建圍繞其技術優勢的生態體系。開發者數量是繁榮生態體系的重要核心要素。

報告期內,訊飛開放平臺已對外開放496項AI能力及方案,匯聚開發者的數量,從2021年底的293萬提升至報告期內的343萬(同比增長50%+),總應用數達152萬(2021年同期116萬),累計覆蓋終端設備數35.4億+,AI大學堂學員總量達到70.2萬,鏈接超過500萬生態合作伙伴,重點賦能金融、農業和能源等18個行業領域。

同時,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公益產品開發者們已創建2.9萬個無障礙應用,每天為視聽障人羣提供超過5000萬次的AI服務,累計服務1242萬視聽障人羣。

財報顯示,在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中,前者實現營收13.46億元,同比增長4.15%,毛利率29.15%(同比提升5.57%,在產品維度4個模塊中唯一實現毛利率同比增長正值),佔總營收比重為16.78%。

積極信號:回款額超營收

經營現金流看上去不足,成為報告期內科大訊飛廣受關注的財務指標。但是,以賬期長著稱的G端和B端業務,在報告期內的回款速度卻極為奪目,證明瞭科大訊飛主業的健康度。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實現81.85億元的回款(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這一數據甚至超過營業收入(80.23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42.44%。

“這説明一點,雖然因為疫情各地政府財政非常緊張,但是對於像教育、醫療這樣的剛需支出,政府的優先保障度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對回款的態勢有信心。”科大訊飛董祕江濤在業績説明會上説。

江濤進一步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現金流比去年同期好,二季度現金流又比去年二季度進一步改善,從以往的情況看,三季度我們的現金流就會轉正,四季度會有大量回款。近三年,我們平均期末的資金存量達到30億量級。現在銀行給我們的授信額度已增長到260多個億,應收賬款餘額現在達到94.97億,整個經營回款持續向好。”

劉慶峯説,“(今年上半年)我最擔心的是現金流,但實際上我們的回款從去年上半年60多億變成80多億,現金流情況雖然是負的,(但)這是每年按季節的週期規律都這樣,實際上今年比去年還要好點。”

但是,劉慶峯在業績會上同時也表示,未來國內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治經濟和安全的宏觀環境都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因此,“在一些小的非戰略性方向上,如果短期又不盈利的,我們會做更進一步的聚焦,要把這些方向要做必要的刪減和淘汰”。

2021年2月,劉慶峯曾在企業年度計劃大會上提出未來五年的目標:科大訊飛要實現“十億用户、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產業生態”。

截至報告期末,科大訊飛實現營收總計263億元,距千億營收目標相差較大,訊飛有何對策?劉慶峯對此表示,“在未來實現我們十四五奔着千億目標去發展,我們還是充滿了信心的”。

這個信心,來自於劉慶峯在業績説明會上頻繁提及的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業務,劉慶峯認為這類業務屬於“社會剛需”。

劉慶峯説,科大訊飛通過系統性創新解決社會真正的重大剛需,以代差級優勢形成比較優勢,“我想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無論是國家的剛需,還是從整個社會發展,國家在保GDP保就業中需要做的新增投入,甚至放水養魚,加大基礎投入中,訊飛現在做的儲備都使我們對未來更充滿信心。”

劉慶峯相信,在未來,即便是政府資金相對緊張,但民生領域的投入確定性很高,還有老年社會趨勢中,必須要用到的這些社會兜底服務。面向個人端的社會剛需,包括教育、辦公和醫療等。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