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长期投资,选股重要还是择时重要?

長期投資,選股重要還是擇時重要?

少數派投資 ·  2021/11/04 11:48

來源:少數派投資

作者:程夢楠

資產配置是在投資市場上唯一的免費午餐。

-馬科維茨

選股,擇時,資產配置,在長期投資的決定因素中,你認為哪個最重要?

在眾多影響投資收益的因素中,無論是對板塊概念的追逐,還是對投資時機的預測,實際上都是不受投資者自己影響或控制的,而真正唯一可控的因素只有資產配置

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科維茨提出:「資產配置是在投資市場上唯一的免費午餐。」

選股和擇時,對於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都是難題。事實上,有持續性的擇時和擇股能力的人,在市場上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一類資產是持續上漲或下跌的,而低買高賣的節點更不可能每一次都精準踩中。

20世紀80年代,經濟學者對美國多家大型養老基金的運作收益來源進行統計,得出的結論是,在長期投資中,資產配置貢獻了90%的收益,而對於市場時機及股票的選擇只貢獻了不到10%的收益。

資產配置如何理解,就是根據投資需求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中進行分配,對收益、風險、流動性等進行全面管理,實現長期財富增值的目標。

資產配置的第一個步驟是資產多樣化

我們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那麼基於對以上幾方面的需求,資產配置的多樣化可以分別從資金性質、投資期限及風險程度等維度去衡量。

例如,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從資金用途的角度,將家庭資產分為:「短期要花」、「專款專用」、「生錢的錢」、「保本增值」。可分別對應為活期流動、定期保本、投資基金以及穩健收益的投資品種。

而從投資期限及風險匹配的角度來看,將資金的使用期限及投資品種對應起來,是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的。

如果用幾個月內就要使用的資金去購買了長期業績優秀的股票基金,在不巧市場出現短期大跌的情況下,浮虧就會變成實虧;而用長期不用的大量資金去放在短期收益更低的投資品種中,不免有浪費之嫌,收益風險比較低。

資產配置的關鍵因素還有相關性

《有效資產管理》一書指出,投資組合策略是將投資組合分散化投資於幾種不相關的資產中來降低風險,增加收益。

其實相關性和多樣化息息相關,不論是對於不動產、股票、基金還是黃金、期貨等投資大品種的選擇,還是細化到基金組合中的不同策略,理論上來説,相關性越低,投資收益的整體表現越好。

從國內的投資資產相關性上舉例,滬深300和中證500分別代表的就是大盤藍籌和小盤成長,相關性較低。

資產配置的再平衡,才是真正的「擇時」

當我們的資產進行了多樣化且相關性較低的配置,動態調整是一個持續或週期性的過程。簡單來説,將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資產在不用時間段進行動態平衡。

比如説,賣出一部分短期內表現較好的資產,投資於相對穩健的產品中去使得整體組合比例迴歸目標值,可以避免投資組合偏離的風險,起到鎖贏或補倉的作用。長期保持自己的目標配置比例也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

至於擇股和擇時,普通投資者能排除運氣因素,精於其一已實屬不易,市場的短期漲跌相信基金經理也無法精準預測,人性追漲殺跌的弱點會造成系統性的高買低賣,個股和時機表現難以估量。

證券選擇和市場時機都是零和博弈,拉長週期來看,用貢獻不到10%收益的選擇技巧來博取不可控的收益,不如去做好唯一可控的事情並長期堅持。

相關文獻/書籍推薦:

《投資組合表現的決定因素》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Brinson、Hood & Beebower)

《有效資產管理》-威廉J.伯恩斯坦

《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大衞.史文森

編輯/lydia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