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苹果Q1超预期,大中华区降幅没那么差,启动史上最大回购,盘后涨7% | 财报见闻

蘋果Q1超預期,大中華區降幅沒那麼差,啓動史上最大回購,盤後漲7% | 業績見聞

華爾街見聞 ·  05/02 18:02

蘋果宣佈其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1100億美元股票回購,庫克稱,在下週發佈新版iPad和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來看都將有“重大計劃”宣佈。第二財季蘋果EPS不降反升並創當季新高,服務收入連續五個季度創新高。iPhone銷售同比減少10%,大中華區銷售下滑8%,均優於市場的最壞想象。

5月2日週四美股盤後,消費電子與科技巨頭蘋果發佈了2024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即2024自然年一季度業績),爲大型科技股的業績季收尾。

蘋果宣佈了該公司史上最大的股票回購計劃1100億美元,每股收益1.53美元超預期,同時第二財季iPhone收入同比下跌10%,整體營收同比下跌4%,均略好於市場預期,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滑8%,顯著優於市場預期的兩位數百分比降幅,盤後股價漲7%。

big

有評論稱,在宣佈110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後,蘋果盤後市值增加了1800億美元。

big

蘋果CEO庫克在業績電話會透露,6月份季度的總收入或呈較低的個位數百分比增幅,預計服務和iPad收入都將有兩位數增幅,對中國業務長期前景仍持積極看法。iPhone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增長。他還重申,公司正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進行重大投資:

“期待下週發佈令人興奮的產品,以及下個月舉辦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全球開發者大會”。

週四蘋果收漲2.2%,脫離一週低位。由於iPhone在重要的大中華區銷量疲軟,以及蘋果整體的人工智能技術部署缺乏重要進展,今年以來蘋果股價累跌10%,在美股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7)中表現第二差,僅次於累跌近28%的特斯拉。

過去一年蘋果股價累漲超3%,而高調進軍AI的競爭對手Meta累漲86%、谷歌累漲58%、微軟累漲近31%。蘋果還把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桂冠讓給了微軟。

華爾街對蘋果的共識預期是“適度買入”,其中18位分析師評級“買入”、11人評級“持有”、2人建議“賣出”,平均目標價200.37美元代表還有約16%的漲幅空間。

蘋果總營收下滑4%但優於預期,EPS不降反升創當季新高,授權歷史最高的股票回購

業績顯示,蘋果第二財季總營收較上年同期的948.4億美元同比回落4.3%至907.5億美元,好於市場預期的903.3億或回落4.8%,後者原本將創2023年一季度以來的一年最大跌幅。

上年同期,蘋果總收入曾同比回落3%。第一財季(即重要的2023年四季度年末節假日購物期)的營收曾在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後、在一年裏首次重返增長,同比增2%至1195.8億美元,主要得益於iPhone銷量同比增長 3%。

有分析稱,蘋果總營收在六個季度裏有五季同比下滑,似乎說明缺乏AI亮點無法有效提振需求。

big

第二財季的調整後每股收益爲1.53美元,創下3月份季度的歷史最高,較上年同期的1.52美元小幅增長,市場曾預期會同比下跌至1.50美元,不過明顯弱於第一財季創下的歷史最高2.18美元,當時曾同比增長16%。

當季淨利潤爲236.36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31.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41.6億美元同比下滑2.2%,上季度的淨利潤曾同比增長13%至339.2億美元,至少創兩年最高。毛利率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至46.6%,符合市場預期,也高於上季度的45.9%。

CFO Luca Maestri稱,由於非常高水平的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公司所有產品和所有地理細分市場的活躍設備安裝基礎都創歷史新高。

因此,蘋果董事會授權進行額外11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創下該公司史上的最高紀錄,並較上次授權的900億美元回購額提升了22%,超出市場預期。蘋果還連續十二年提高季度股息分紅,本次提升了4%至每股發放現金股息0.25美元。

有分析批評稱,大手筆回購將人爲提振蘋果的每股收益和市盈率,這是一個彌補銷售停滯的策略,直到能推出跟人工智能相關的新動態:

“看起來,蘋果明顯缺乏長期投資和創新的遠見。他們在VR領域大量燒錢,在AI領域沒有思想領導力。”

big

疫情後蘋果不再給出業績指引,庫克透露6月份季度的整體銷售額可能會以較低的個位數百分比增長,市場預期是832.3億美元,2023自然年二季度蘋果營收曾同比下降1%至818億美元。

此外,蘋果當季的研發支出同比增長6%至79億美元,資本支出同比減少34%至44億美元,運營現金流同比持平至626 億美元。

big

服務收入連續五季創新高,iPhone銷售同比減少10%,下週將發佈新iPad和AI消息

分業務來看,“拳頭產品”、佔蘋果總收入六成的iPhone第二財季銷售額同比下滑10.5%或減少53.7億美元,至459.6億美元,沒有實現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增長,但略好於市場預期的457.6億美元。上年同期曾意外增長1.5%至513.3億美元,刷新史上第二財季的手機營收紀錄。

有分析稱,這可能說明去年9月發佈的iPhone 15系列需求疲軟。

利潤率最高且佔總收入兩成的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4.2%至238.7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32.8億美元,連續五個季度創新高。上年同期曾增長約5.5%至209.1億美元並創歷史最高。

這也代表,服務收入在2023自然年三季度之前曾連續四個季度錄得個位數百分比的增長,從2023自然年三季度起至今將連續三個季度恢復至兩位數百分比的高位增速水平。公司高管預計,未來兩個季度的服務收入增幅也會保持兩位數百分比。

服務包括App Store應用商店、音頻與視頻流媒體Apple Music和Apple TV+、iCloud 存儲、AppleCare保修、與谷歌搜索引擎許可協議的廣告收入、Apple Pay和其他產品的支付費用等。在iPhone已成更成熟的產品後,服務是蘋果業務多元化的重要領域,甚至更早反映消費需求趨勢。

在佔據蘋果總收入剩餘20%的其他硬件中,iPad平板電腦收入同比下滑16.7%至55.6億美元,遜於市場預期的59.1億美元;Mac電腦收入同比增長3.9%至74.51億美元,市場原本預期會下滑5%;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收入同比下滑9.6%至79.13億美元,弱於市場預期的下跌5%。

去年同期,Mac收入曾同比驟降31%至71.68億美元,iPad營收同比下降13%至66.7億美元,可穿戴設備收入同比下降1%至87.57億美元。

庫克稱,Mac銷量意外增長是由配備升級版M3芯片的新款MacBook Air 機型推動。蘋果從2022年以來沒有更新過iPad,這拖累了銷量,但將於5月7日發佈新款iPad,或重振需求。公司CFO預計6月份季度iPad收入會實現雙位數百分比的同比增長。

庫克還表示,蘋果在下週發佈iPad以及6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來看都將有“重大計劃”宣佈。這一點令投資者感到興奮。

此前,美國銀行預計第二財季蘋果的Vision Pro混合現實頭顯銷售收入爲10億美元,仍屬小衆。蘋果沒有在最新業績中公佈這一產品線的具體銷售數據。

大中華區收入下滑8%優於預期,僅歐洲收入同比增長,庫克關注中國市場長期前景

分地區來看,貢獻了蘋果約20%營收的大中華區收入第二財季收入同比下降8.1%至163.7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兩位數百分比降幅,華爾街曾認爲會同比下降11%至158.7億美元,甚至不乏悲觀預期會同比大幅下滑28%。

大中華區是僅次於北美和歐洲的蘋果第三大銷售市場,作爲銷量遠超其他硬件產品的核心業務,iPhone的健康程度、特別是在大中華區的銷售趨勢將格外引人關注。

上季度的收入曾下降近13%至208.2億美元,創下2020年初以來最差的12月份季度表現,去年同期則下滑2.9%至178.1億美元,iPhone銷量不振已令大中華區的收入連續幾個季度同比回落。

庫克對媒體表示:

“我對中國(市場的表現)感覺很好,我更多地考慮長期表現,而不是下週怎麼樣。實際上,第二財季iPhone在中國的銷量有所增長,這可能令一些人感到驚訝。”

此外,最大市場美洲地區的當季收入同比下滑1.4%至372.7億美元,環比大幅回落26%,上季度曾同比增超2%、環比增近23%至504.3億美元。第二大市場歐洲的收入同比小幅增長0.7%至241.2億美元,但環比回落超20%。日本收入同比跌近13%至62.6億美元,環比回落19%。其他亞太地區收入同比下跌17%至67.23億美元,環比下滑近34%。

爲什麼重要?

首先,龐大市值令蘋果約佔標普500指數權重的7%,其股價變動足以影響大盤表現,作爲3C消費品巨頭,蘋果的業績也能反映整體經濟健康、提供消費支出意願的線索。

其次,蘋果今年遭遇了一系列打擊。iPhone銷量因用戶換機週期延長和本土競爭激勵而在中國市場下滑,失去中國最暢銷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頭銜,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頭把交椅也讓給了三星。今年2月公司放棄長達十年的電動汽車項目,還面臨歐美監管機構更嚴格的反壟斷審查和處罰。

最關鍵的是,不乏有投資者和分析師認爲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落後競爭對手。鑑於“現在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興奮點和增長點都是由人工智能推動的”,人們急切想從蘋果最新業績中了解公司“何時以及是否會”全力投入AI技術,進而推動搭載AI功能的產品銷量重返加速增長。

最關注什麼?是否評論AI進展

蘋果管理層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評論將是絕對焦點,並影響股價走勢。投資者關注蘋果是否將生成式AI引入iPhone手機和Mac電腦等熱門硬件,以對抗銷量下滑的事實。

兩週前有報道稱,蘋果將採用人工智能芯片全面升級Mac產品線,曾幫助公司市值一天增加超1100億美元,股價漲幅近一年最大,比2月份推出售價3500美元的混合現實頭顯對股價的推動作用更大。這說明人們對AI戰略的期望很高,正非常熱切地關注蘋果邁向AI的任何信號。

蘋果尚未高調宣佈將生成式AI整合入核心產品與服務中,也未在聊天機器人等熱門領域“引發過轟動”,儘管CEO庫克今年多次“喊話”,試圖向股東保證公司致力於人工智能創新。

庫克曾暗示蘋果一直在悄悄開展人工智能項目,“內部正在進行大量工作,在該領域大量投資,有了一些讓我們非常興奮的事情,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予以討論”。他承認,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爲蘋果帶來巨大機遇,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突破潛力”,將爲用戶釋放“變革性機會”。

還有分析認爲,蘋果可能會提供3月媒體稱其收購了加拿大AI初創公司DarwinAI的細節。而蘋果的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將於6月10日至14日舉行,市場共識預期是會公佈AI重大進展。

本週最新報道稱,蘋果傾向於挖角前谷歌員工來組建人工智能團隊,也佐證其對AI戰略的重視。據稱蘋果正在開發一系列名爲MM1的人工智能模型,能響應用戶的文本和圖像輸入生成回答。

此外,分析師還關注傳統意義上的增長指標,例如核心業務iPhone的銷量,收入第二大貢獻力量服務業務的情況——2023年服務是蘋果唯一實現收入增長的領域,以及資本回饋計劃等。不少券商預計蘋果將宣佈新的900億美元股票回購和上調股息約5%,會對投資情緒產生積極影響。

華爾街怎麼看?

有報道稱,蘋果正與OpenAI和谷歌談判,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集成到今年秋季推出的下一代iPhone 16機型中,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分析師強調,AI或令iPhone換機週期加速、激活增長。

據IDC統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7.8%,預示着整個行業的反彈,但蘋果出現了負增長,iPhone全球出貨量或下降近10%,也許AI才能拯救蘋果。

摩根士丹利預測,下一代iPhone“可能會成爲一款語音激活的智能個人助理,由升級後的Siri主導,例如可以通過語音控制與手機上的所有應用程序進行交互,改變普通消費者的遊戲規則。”

還有媒體透露,蘋果一直在祕密打造家用機器人成爲下一個創新產品線,可追隨用戶移動,或模仿人類頭部運動做成一款更先進的智能顯示屏機器人,但有人認爲不如AI的新聞更具吸引力。

券商Bernstein指出,蘋果在中國市場遭遇的疲軟更多是週期性、而非結構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和手機升級週期的推動,可能會爲iPhone 16的換機週期奠定良好基礎。

高盛認爲,投資者已經充分了解蘋果股票的風險,焦點應從盈利轉向下半年的增長催化劑,包括iPhone 16和iPad、Mac等新產品的發佈,“6月份季度可能標誌着市場情緒的轉折點,下一個催化劑是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屆時將討論新的操作系統和生成式AI功能”。

摩根大通稱,本份業績將揭露消費者支出壓力帶來的週期性挑戰,但蘋果的“週期性逆風”或許很快就會變成“人工智能順風”,投資者的預期如此之低反而可能會在業績後令股價好轉,“因爲再差的業績也好於市場預期”。

美國銀行預言,明年蘋果可能會從由人工智能推動的iPhone升級週期加速中獲益,因此無懼“需求環境疲軟”而將其作爲“2024年首選股”,股價或大漲36%:

“從現在到年底有助於提振蘋果股價的潛在催化劑共有四種:增加對股東的資本回報,6月WWDC大會的人工智能官宣令人興奮,支持端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下一代iPhone 16,以及利潤率還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

今年秋季發佈的所有4款最新iPhone型號都可能配備相同的應用處理器A18,從而提高人工智能/機器學性能。公司內部自研芯片、降低零部件成本、減少對公共雲提供商的依賴,以及服務業務有望實現強勁的收入增長等,都會有力提振利潤率。”

不過,對蘋果評級“減持”、目標價158美元還有近7%降幅空間的巴克萊指出,Mac和iPad銷量增長將抵消iPhone的疲軟,但預計iPhone 16不會有重大設計變化:“任何iPhone上有差異化的生成式AI應用程序最早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推出,iPhone 16的銷量同比增長將暫時停滯。”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