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名创优品的背后,网络金融教父的挑战与争议

名創優品的背後,網絡金融教父的挑戰與爭議

投資者網 ·  03/28 19:31

《投資者網》王健凡

2013年,葉國富與三宅順也共同創立名創優品,彼時被視爲無印良品的低端替代品,依靠其價格優勢迅速擴張市場。這一策略有效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爲其在零售行業中確立了一席之地。

十年的時間見證了名創優品的高速成長。到2023年,公司的年收入達到了13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近40%;毛利率提升至41.2%,比上一年增長了6.3個百分點;整後淨利潤約23.6億元,同比實現110%的增長。

然而,自2023年9月15日起,名創優品股價經歷了明顯的震盪。在2024財年第一季度報告發布後,公司股價連續三日下跌,累計跌幅超過25%。截至2024年3月27日收盤,公司報收39.1港元/股,從高點59.28港元/股下跌了近34%。

自融爭議下的“金融教父”

葉國富的創業之旅始於探索飾品市場的藍海。2004年,他們註冊了自有品牌即名創優品的前身—“哎呀呀”,憑藉10元店的模式,在市場上迅速嶄露頭角。然而,隨着淘寶網的出現,消費者開始傾向於在線購買更實惠的飾品,“哎呀呀”迅速走向沒落。

然而,較鮮爲人知的是,葉國富一度被業界譽爲“互聯網金融教父”。據《齊魯晚報》報道,葉國富此前已先後在互聯網金融投資了30多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美金。其中包括P2P網貸平台“分利寶”、互聯網催收平台“人人收”、現金貸平台“缺錢麼”等等。

值得一題的是,有媒體報道,葉國富利用名創優品搭建了一個錯綜複雜的資金運作模式,該模式涉及P2P平台、高息現金貸以及按金資金池,形成資金閉環。在這一系列操作中,“分利寶”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支持了名創優品的運營,更是其資金鍊的關鍵環節。

公開資料顯示,分利寶是在2014年由名創優品聯合國內風控理財團隊創建,2015年正式運營。葉國富本人曾作爲分利寶的董事長公開亮相。分利寶也曾公開表示,爲名創優品等連鎖機構,代發12000多人的工資與報銷、3000多家供應商的結算款、1000多家線下門店的結算款。

騰訊財經的報道指出,葉國富旗下的名創優品以擔保主體的身份,使得加盟商在分利寶平台上以貸款形式籌資開店。這一過程中,貸款資金主要通過按金和加盟費流回名創優品,引發了對於自融行爲的廣泛質疑。通過這種方式,名創優品和分利寶將實現雙贏。然而,絕大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加盟商,一旦加盟店運營不佳,加盟商將面臨巨大的財務虧損風險。

2018年,監管環境的收緊標誌着P2P行業的大清洗時代到來。分利寶在2020年8月宣告清退並徹底關閉,葉國富與名創優品關聯的其他P2P業務也隨之落幕。目前,名創優品關於這段過往的記載已經寥寥無幾,彷彿試圖淡化這段爭議重重的過去。

名創優品,增長背後的潛在危機

2017年,葉國富宣佈名創優品的雄心壯志:計劃至2019年,覆蓋100個國家和地區,開設1萬家門店,年營收達1000億元。然而,面對市場的複雜多變,這一目標至今尚未實現。截至2023年末,名創優品全球門店數量達6413家,其中國內3926家,海外2487家,與既定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不甘心於現狀,今年1月18日,有媒體報道,葉國富在2023年的投資者大會上再次提出挑戰:在接下來的五年裏,每年淨增900至1100家門店,力爭保持至少20%的收入增長率。也就是說短期內,開店的速度併爲降緩,公司仍將面臨着加速擴張帶來的管理挑戰和市場風險。

事實上,在國內市場,名創優品正面挑戰。2023年第四季度,其國內營收環比下降5.95%,暴露了增速放緩的問題。這種放緩並非孤立現象,而是門店快速增加導致銷售及分銷費用激增的直接後果。在低價策略主導的零售環境下,這種增加的成本並未轉化爲相應的營收增長,極有可能導致名創優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名創優品並非面臨此類挑戰的唯一零售企業。國內市場已有多個案例顯示,如拉夏貝爾、美特斯邦威、都市麗人等快速擴張最終反噬企業自身,導致虧損甚至關閉門店。因此,對名創優品而言,審慎評估擴張策略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需平衡增長與成本,避免過快擴張帶來的管理和財務壓力。

爭議不斷的成長路徑

自成立之初,名創優品便陷入了“碰瓷”的爭議漩渦,不僅其設計師名字“三宅順也”與日本著名設計師三宅一生相似,公司中文名亦與無印良品雷同,英文名“miniso”則似乎是將無印良品的“muji”和日本知名百元店“daiso”結合起來。此外,其logo的設計語言和配色與優衣庫高度相似,店鋪風格高度雷同日系品牌,這導致部分消費者誤以爲名創優品是一個日本品牌。

除了其濃郁的日式風格外,名創優品還因多次爭議性行爲而頻繁成爲話題中心。包括但不限於“旗袍娃娃”事件,以及在巴拿馬的社交媒體賬號上錯誤標註品牌起源爲日本等。這些事件不斷引發公衆關注,將名創優品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面對輿論持續質疑,名創優品在短期內多次公開道歉,爲曾以“日本設計師品牌”自居而道歉,並承諾將於 2023年三月前完成“去日化”整改。

根據企查查信息,名創優品目前涉及高達100起司法案件,觸及侵權、網絡傳播權、外觀設計專利權、作品發行權等多個法律領域。2016年,藝術家白關因《極簡動物園》系列作品未獲授權而被使用,對名創優品提起了訴訟,法院最終判決名創優品需賠償並公開道歉。此外,傢俱品牌PIY創始人沈文蛟公開指控名創優品旗下MiniHome品牌抄襲其NUDE衣帽架設計,諾米品牌就NOME家居商標侵權亦對名創優品起訴。

抄襲爭議同樣蔓延至名創優品旗下備受看好的“TOP TOY”品牌。2021年5月,TOP TOY發佈的潮玩展海報因設計上與2019年泡泡瑪特北京玩具展海報極其相似而遭到指責。官方隨後發表致歉聲明,向受影響的競爭對手、設計師及消費者表達了歉意。

縱觀名創優品過去十年的發展軌跡,我們見證了一段充斥爭議與挑戰的歷程。公司的快速擴張伴隨着對其可持續性與品牌誠信度的持續考驗。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名創優品迫切需要的不僅僅是追求擴張速度的決心,更是對企業文化、品牌形象,乃至於社會責任的深刻反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恰當平衡增長與品質,或將成爲其能否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因素。(思維財經出品)■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