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从投资机构视角寻找凌雄科技(02436)价值投资的锚

從投資機構視角尋找凌雄科技(02436)價值投資的錨

智通財經 ·  2023/11/19 21:24

基本面堅實、增長動能充足的凌雄科技,或許正是投資者長揸、穿越資本週期的最佳標的之一。

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言,好公司的評判標準從來不是唯一的。不過在經濟“逆風”期,不同風格的投資者對此的分歧或許就會小很多,那些能夠兼顧價值和成長屬性的公司常常更容易得到機構和散戶投資者的青睞,同時股價也更有機會逆勢走出慢牛的形態。

今年以來,受到宏觀經濟復甦力度不及預期、外資動向反覆等多重因素制約,二級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以港股市場爲例,儘管三大指數已經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調整,但現階段股指表現仍然疲軟,不少個股始終無法擺脫“熊途”。

然而,去年底上市的凌雄科技(02436)卻是個例外。作爲小熊U租的母公司,凌雄科技在上市前便吸引到了騰訊、京東、達晨、東方富海等一衆明星機構的投資。而在2022年11月下旬上市以後,凌雄科技連創新高,最高時股價一度飆升至14.9港元,較之發行價漲幅接近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凌雄科技所處的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市場是較爲典型的To B市場,作爲DaaS(“設備即服務”)行業第一股,普通投資者大概很難在中國股市裏找到可直接對標的公司。即便如此,卻依然沒有澆滅投資者配置凌雄科技股票的熱情,這背後的原因究竟何在?

在與凌雄科技的背後投資人深入交流後,我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行業分水嶺已經出現”

“行業龍頭公司的上市,其實就是(這一)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談及凌雄科技的上市,東方富海合夥人陳利偉如是評價。

復盤歷史,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的概念其實也不過是近些年才被引入中國市場,目前該行業仍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行業的滲透率低於5%,這一比例遠遠落後於歐美市場。不過,根據機構測算,至2026年,我國的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市場的整體規模有望達到1382億元,2021-2026年期間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32%。

高速增長的千億藍海市場,凌雄科技作爲行業老兵在裏面已深耕了近二十年。

凌雄科技的創業起點可以向前回溯至2004年,最初公司還只是深圳華強北的一個小檔口。不過,僅用了四年凌雄科技就成爲了中國最大的二手電腦零售商之一。

2018-2019年,凌雄科技再次“換擋提速”,彼時公司陸續同京東、聯想、惠普等建立戰略業務合作關係,也是在這兩年裏凌雄科技先後完成了A輪、B輪及C輪融資。

時鐘撥到2022年11月,隨着凌雄科技正式敲開港股市場的“大門”,這或許可以視爲中國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市場的一道“分水嶺”:過去,行業參與者由大量小規模的區域性解決方案供應商組成,高度分散是行業“主旋律”;而凌雄的上市,標誌着頭部公司已經突破了地域和規模的限制,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馬太效應”或將不斷得到強化。

通過對比近年來凌雄科技與整個行業的收入規模變動趨勢,亦印證了這一點。根據凌雄科技的招股書,2019-2021年期間,公司的收入由5億元提升至13.3億元,對應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約爲63.1%。同期,中國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市場的規模由197億元增加至345億元,對應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約爲32.3%。2022年,凌雄科技營收逆勢增長25.1%至16.6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穩居行業第一。

回溯往績,凌雄科技跑出了“成長加速度”,而這抑或解釋了爲何在上市前該公司便受到了一衆明星機構的熱捧。而在凌雄科技的股東名單中,四年裏連投了四輪的達晨尤其引人注目。

“我們在每一輪投資前,都會對比凌雄科技的數據和上一輪投資時(我們)做的財務預測是否符合,我們發現凌雄科技的每一期業績全部符合我們的預期,這也是我們連投了四輪的重要原因”,達晨財智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黃躍衛在談及爲何不斷加碼投資凌雄科技時如此表示。

“全棧式服務幫助客戶降本增效”

在經濟增速趨緩、宏觀環境承壓的時代背景下,凌雄科技及其所處的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行業卻爲何能夠一路“高歌猛進”,甚至大有“風景這裏獨好”的意味?

在陳利偉看來,凌雄科技及其所處行業之所以能夠逆勢生長,與其所能提供的商業價值有關,“這一行業的商業價值其實主要就是幫助企業減負,幫客戶更好地管控現金流,讓客戶有更充足的現金流用於(自身)主營業務的發展,進而更好地抵抗經濟週期的波動。”

疫情爆發以來,很多中小企業更加註重成本管控,“降本增效”逐漸成爲了衆多企業間的共識;與此同時,居家辦公的興起,亦使得中大型企業更加看重租賃訂閱模式的靈活性。

在此背景下,順應市場需求的IT設備訂閱服務自然會受到追捧。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與傳統做法相比,設備及IT技術訂閱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在三年內將運營成本降低約10%-30%。而這一潛在的降本空間之於企業,尤其是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而言,或許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作爲行業龍頭企業,凌雄科技還不僅僅只是爲客戶提供租賃服務,而是已經打造出目前行業內唯一的閉環生態鏈。目前,凌雄科技可爲客戶提供包括IT設備訂閱、IT技術服務、基於SaaS的設備管理服務和IT設備回收等在內的全棧式服務。不僅如此,有別於部分供應商囿於單一的業務場景,凌雄科技還可以爲客戶提供長租、短租兩種租賃選項。

在凌雄科技的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方案下,客戶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階段和實際需求,從“設備租賃、設備回收、技術服務、資產管理SaaS服務”中靈活選擇所需服務,自由搭配,“按需定製,按使用付費”,進而實現企業辦公資產配置最優化、成本開支最低化,以及運營效率最高化。

黃躍衛認爲,凌雄科技的長租服務可以解決客戶的日常需求,短租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處理突發需求,而回收業務則可以將長短租的能力打通,實現設備殘值的最大化和客戶利益的最大化。

另就關鍵經營指標的變動趨勢來看,亦指向凌雄科技的閉環商業模式正在持續收效。

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期間,凌雄科技的長租客戶數量由5068名增加至10030名,對應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40.7%。與此同時,凌雄科技的KA客戶留存率數據同向走高,截至2019-2021年各年度末,公司的大客戶留存率分別達到了78.9%、80.3%、84.2%。2022年,公司大客戶獲取能力持續增長,大客戶數量同比增長約26.3%。

此外,凌雄科技從單一客戶處獲得的收入也在走高。2019-2021年間,公司長租業務的大客戶的平均貢獻收入分別爲8.2萬元、11.7萬元、15.3萬元,複合年增長率亦達到了36.4%。

“規模效應是競爭‘勝負手’”

隨着行業頭部公司陸續上市,中國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行業也跨過了“分水嶺”。展望未來,作爲行業“老兵”的凌雄科技是否能夠持續領跑呢?

在黃躍衛看來,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行業有着鮮明的重資金、重運營、重服務的特點,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行業未來的格局將會是頭部的企業佔據大部分的市場。

究其緣由,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雖然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行業的業務邏輯看似簡單,但其背後則要求參與者具備四大核心基礎設施,即遍佈全國的服務網絡、IT設備回收及翻新工廠、設備訂閱管理平台和設備資產管理系統,以及強大的獲客渠道。

換言之,DaaS企業想要脫穎而出必須得同時滿足資金、服務網絡、數字化和獲客能力等諸多條件,這就決定了最終只有少數頭部公司才有望“突圍”並實現強者恒強。

“凌雄科技構建了全鏈條、一站式的商業模式,在行業中凌雄科技的商業模式完整性更好、壁壘更高,即便是目前看依然具備獨特性”,東方富海作爲凌雄科技的早期投資機構之一,從最早接觸凌雄科技開始便十分看好公司的商業模式,而在採訪過程中陳利偉也多次堅定地表示看好凌雄科技的發展前景,“借鑑海外頭部公司的經驗,這類公司(指DaaS企業)一旦進入規模效應的階段後,它們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結合往績來看,凌雄科技也確實沒有辜負一衆投資機構的期待。誠如上文所述,在過去幾年間,凌雄科技的核心財務數據保持高速擴張態勢,行業地位進一步鞏固、擴大。

根據公司招股書,按2021年的收入計算,行業前五大參與者的市佔率合計約爲7.3%,而凌雄科技一家的市場份額便達到了3.9%,已超過其餘四家的總和。根據公司2022年年報,若按2022年的收入計算,凌雄科技營收繼續保持行業第一。

身處快速擴容的新興賽道,往績優異且增速遠高於行業,此外自身還兼具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從各個角度來看凌雄科技無疑都有很大的潛力進階爲“成長型價值股”。

更不消說,凌雄科技的背後還站着諸如騰訊、京東、聯想、達晨、東方富海等一衆明星機構股東。智通財經APP認爲,上述這些戰略股東不僅可爲其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還可以依靠自身條件爲凌雄科技調動更多的資源,在業務、人事等層面爲公司帶來更多的支持。

最後,回到資本市場角度,對於企業來說,在經濟“逆風”期,可持續增長的難度或許將變得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兼具成長和價值雙重屬性的優質公司的股權自然會愈發顯得彌足珍貴。基於此,基本面堅實、增長動能充足的凌雄科技,或許正是投資者長揸、穿越資本週期的最佳標的之一。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