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顶流”周应波四季报出炉:重仓股大换血,4000字详解投资策略

“頂流”周應波四季報出爐:重倉股大換血,4000字詳解投資策略

智通財經 ·  2022/01/22 18:48

由周應波、周蔚文、邵潔、劉金輝共同管理的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髮布四季度業績報告。截至四季度末該基金規模達112.46億元,增幅約為6%。報告期內,基金份額淨值收益率為5.96%,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0.97%。

去年12月在卸任多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後,明星基金經理周應波管理的基金只剩下中歐創新未來這一隻。周應波在季報中寫了4000多字的“小作文”,詳細地闡述了在任職基金經理六年多以來形成的投資框架和對未來股市投資主線的思考。

高倉位運作,前十大重倉股僅剩三

從權益倉位上看,去年四季度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維持高倉位運作,股票投資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95.99%,較三季度末的95.52%略微提升。截至去年底,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為112.46億元。

從行業配置來看,周應波四季度增持了消費電子、傳媒板塊個股,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金融、有色化工以及新能源汽車相關個股的配置比例。

具體到重倉個股,三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到了四季度末,僅有三隻仍在名單中。具體看,$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被小幅減持,仍為第一大重倉股;立訊精密獲加倉,躍升為四季度末的第二大重倉股;華友鈷業被減持百萬餘股,位列第五大重倉股。

報告顯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為舜宇光學、立訊精密、鹽湖股份、聞泰科技、華友鈷業、藍色光標、芒果超媒、德賽電池、$快手-W(01024.HK)$、鵬鼎控股。

圖片.png

基金在配置上的主要調整包括:第一,較大幅度降低了港股配置倉位,聚焦A股投資;第二,行業配置上,因對汽車智能化、元宇宙等行業的看好,提升了消費電子、傳媒的配置比例,同時從"防範宏觀風險"出發降低了金融、有色化工的配置比例,從"降低擁擠交易方向風險"出發降低了新能源汽車、醫藥的配置比例;第三,堅持聚焦個股,對看得懂的確定性成長、信得過的管理層繼續"委以重任"。

周應波還強調,整體上的投資策略,自創新未來基金2020年10月成立以來保持了連貫性,一是緊扣基金契約,真正聚焦"創新未來"主題相關行業,二是總體上不擇時,聚焦挖掘"差異化的成長股",在基金管理團隊相對擅長的新能源、TMT等領域重點配置,三是重視18個月封閉期的基金持有人久期約束,結合絕對收益的投資目標,屏蔽"排名焦慮"、緊扣"掙錢目標"。

港股配置的重要性在基金組合中放低

周應波認為,按照季度視角來觀察市場或者預判風格是比較短視的,如果回顧看2021年全年,行業景氣的分化格局是很清晰的,電力設備和新能源、基礎化工、有色金屬、煤炭、鋼鐵是五個2021年漲幅超過40%的行業。2021年確認成為"能源革命時代"的啟動元年,光伏、電動車本身產業技術成熟推動了大規模推廣,"雙碳"的全球性一致訴求進一步推動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這樣的過程。四季度,港股市場繼續走弱,特別是恆生科技、部分消費股等下跌較多,公用事業等經營穩定行業走勢較強。

四季度,港股市場繼續走弱,特別是恆生科技、部分消費股等下跌較多,公用事業等經營穩定行業走勢較強。從過去幾年的經驗看,港股市場對周應波來説有如下顯著特點:第一,離岸市場,流動性同時受到內地、全球的影響,市場在樂觀和悲觀之間的波動極大;第二,高度市場化,吸引了一批國內為主的新經濟龍頭企業上市,從優質上市公司供給來説是不可忽視的市場;第三,國內機構投資者自身的投資經驗還不足,從過去4年我們的實踐來看,投資港股的效果不甚理想。

以上總結的同時,我們在投資策略上,已經將港股配置的重要性在基金組合中放低,並希望在未來幾年更紮實地積累港股公司的研究經驗。查理芒格説過"確定自己能力的邊界是最重要的事",現在來看香江還是我們一條挺重要的能力邊界。

"積極尋找新生動能",經濟結構轉型已經到了舊動能退潮、新動能全面站上前臺的階段,除了"能源革命"之外,我們注意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元宇宙)、合成生物學等新技術應用也在接近成熟,相關產業鏈開始快速增長,是值得留意的未來投資機會。新時代的新機遇,在最初期看總是萌芽狀、難以計算、充滿了路徑不確定的,但他們最根本的特點,是充滿了生命力,未來的10年我們堅信是科技成長迸發生機的10年,中國的科技成長行業會深刻的改變中國乃至全球的社會生活、經濟體系,其中第一個線索是2020-2021年確立的"低碳&能源革命"條線,還會有第二、第三個線索出現。

系統性地闡述投資框架

在季報中,周應波還系統性地闡述一下我們對投資框架的理解。

第一個角度是"變與不變"。不變的是,作為基金管理人,應該有將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目標,保持勤奮、盡責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地做研究。變化的是什麼呢,投資框架、投資理念並不是讀書讀過來幾句話就解決問題的,更不是人云亦云國內外的幾個公式就萬事大吉的。一是要結合國情、時代背景,公司制也就追溯到16-17世紀左右,股票市場在全球出現不過200年,再考慮到20世紀以來各個經濟體不同的發展軌跡,國情、時代背景是產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資本市場投資離不開的討論基礎。二是要結合所管理產品的資金屬性,脱離"時間尺度"談投資框架和理念是虛無的,作為新興資本市場的新興機構投資者,都會經常提及學習很多歐美投資大師的經典理論,但非常重要的一個約束條件是資產管理產品資金來源的"時間尺度"問題,無論是基金管理人還是基金銷售渠道都任重道遠。。三是基金投資本質是一種持有人對基金經理及整個基金公司團隊的信任,基金經理在迭代、應用自身投資框架的出發點,並非是投資框架有多精美、出彩,而是應從對持有人負責角度出發,從基金管理團隊本身優劣勢出發,制定適合特定規模、資金久期、持有人結構的投資策略。

第二個角度是應當把主要精力聚焦"企業的中長期價值成長"。無論是基金經理個人,還是管理規模不等的基金公司投資研究團隊,精力、能力圈都是有限的,面對複雜、寬廣的資本市場,應當有自己的取捨,不可能什麼都要。儘管存在各類短期主題投資、技術分析、政策信息等等機會,但機構投資者的主要精力應該聚焦"企業的中長期價值成長"。一是從事物本質出發,股票市場的價值增長來源是企業的價值增長帶來的,還要減掉大量的中間交易、金融佣金的消耗磨損;二是從專業性來看,機構投資者能做好的事也只有這一個,在某幾個擅長的方向上研究好企業,其他層面的事例如交易能力、技術分析、打聽政策,都不能算"錦上添花"而近乎於猴戲了;三是儘管一輪輪宏觀經濟波動,產業景氣上上下下,都似乎是1-2年切換的事情,但我們拉長一點看真正穿越時間走出來的、創造巨大成長價值的公司,100%都是靠自身業績提升、價值中樞提升,帶來企業在資本市場映射價值的增長,無論全球、國內抓住這樣投資機會的投資機構長期來説才能遠遠跑贏市場。

第三個角度是希望把握的成長股,我們的理解是尋求"差異化"。無論是可口可樂的口味,愛馬仕的心智定位,還是蘋果手機iOS生態的獨特性,都代表了在消費品層面創造的巨大差異化,帶來了公司利潤率和業務增長的長期領先。這裏面有天然稟賦的差異化,例如茅臺的歷史品牌、可口可樂的配方,也有技術研發、管理層創造出來的科技消費品的巨大優勢。在中國製造業層面,我們過去看到在成本管控、生產組織管理上巨大的差異化造就的成長奇蹟,典型就是中國的電子製造業,從基礎組裝到現在逐步進入芯片製造、精密零部件配套等核心產業鏈環節,湧現出一大批具備很強競爭力及長久生命力的企業,這裏面有地域(勞動力)優勢,更有差異化的管理層長期努力帶來的價值。我們希望尋求的"差異化",一小部分是天然稟賦,但最主要的我們認為還是,卓越的企業管理層、長期研發投入乃至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才是帶來差異化的主要來源。"靜水流深"的歷史品牌能創造股東價值,但真正推動歷史進步、社會生活水平提升,帶來巨大的從無到有成長的,一定還是創新驅動、企業家精神驅動的"乘風破浪"。

覆盤過去六年多的基金管理,記憶最深的還是在投資中犯過的錯誤和教訓。廣闊的資本市場裏有長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塵,我們常將自己的投資框架假想為"能粘厚雪的圓形滾石",但無數次發現只是"濾過砂礫的漏斗"。孔子説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查理芒格説過"確定自己能力的邊界是最重要的事",多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穫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長、做不好的事。展望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具備核心競爭力、能夠內生持續價值成長的公司越來越多,這是我們做好成長股投資的基礎。我們希望能夠繼續求真務實,在長期看好的新能源、TMT、高端製造業、醫藥創新中尋找好的"差異化成長股",為投資者創造回報。

編輯/Ray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