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4家上市公司斥资超21亿买私募,闲钱理财新渠道诞生

24家上市公司斥資超21億買私募,閒錢理財新渠道誕生

資本邦 ·  2021/11/02 23:00

11月3日,資本邦瞭解到,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打破剛兑以及監管驅嚴,伴隨今年結構性牛市所帶來的更多權益型投資機會,過去所熱衷購買銀行理財的上市公司,今年也開始將目光投向私募產品。

今年以來,已有陽光照明、文峯股份、養元飲品、富安娜、華茂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開始大舉認購私募產品。截至11月1日,24家上市公司宣佈認購34只私募產品,合計金額高達21.47億元。

特別是在今年結構性牛市的情況下,業績穩定、波動相對較小的私募量化和私募固收類產品正成為新偏好。

據瞭解,10月13日,陽光照明就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3億元購買幻方量化500指數增強欣享18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7月15日,柯力傳感3000萬元認購靈均投資的一款指數增強型產品;1月22日,富安娜斥資1.5億元認購玄元投資;慈星股份今年1月買了2000萬“穩博量化對衝8號”,中文在線今年2月買了3000萬“博普日添月益1期證券投資私募基金”。

此外,上市公司對於債券等固收產品也較為青睞,其中,今年10月份,文峯股份公告認股守樸資產2億元的債券基金;8月份和7月份,養元飲品和顧家家居則分別斥資2億元和1億元買入明毅基金旗下產品。

據悉,明毅基金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以“債券策略”為核心策略的百億私募,且該私募非常注重流動性的管理,往往根據客户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提供收益和風險相互平衡的投資解決方案。

整體上看,隨着打破剛兑以及監管驅嚴,傳統理財產品回報風險比日趨下降,疊加目前結構性牛市的環境下,二級市場投資收益的吸引力大幅提升,私募行業也越來越多受到更多高淨值客户的青睞。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此前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私募基金產品,一方面,反映了市場看好權益類資產和A股市場的長遠走勢;另一方面,也説明對私募基金公司的資管能力和規範發展開始認同。受益於近幾年財富管理市場的規範發展,私募產品成為了上市公司資金配置選擇之一,私募管理人也高度重視安全性,產品風控標準很高。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認為,年內“購私”表現出兩個特點。第一是參與成立或者認購私募基金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顯著增長;第二是部分上市企業業績受益於私募基金投資的情況較為突出。上市公司“購私”主要有獲取理財收益和產業佈局兩方面考慮,A股市場的結構性牛市以及私募基金機制上的靈活性助力了這兩個目標的實現。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