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瓶酱油市值=2个万科 海天味业提价能否“撩动”投资者的心?

一瓶醬油市值=2個萬科 海天味業提價能否“撩動”投資者的心?

新浪財經 ·  2021/10/22 02:46

  導語:三流的公司做產品,二流的公司做品牌,一流的公司做平台,而海天似乎已經進階到了平台階段。

  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夏蟲

  近期,海天味業傳聞已久的漲價終於落地,計劃本月底開始執行。

  海天味業,作為國內調味品行業龍頭企業,最早由佛山25家古醬園合併重組,組建成海天醬油。

  目前生產的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醬、醋、料酒、調味汁、雞精、雞粉、腐乳、火鍋底料等幾大系列百餘品種400多規格,年產值過兩百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依靠醬油起家的海天味業,如今市值竟然遠超地產龍頭萬科。截止10月21日收盤價,海天味業市值為4929億元,而同期萬科市值僅為2349億元,海天味業的市值體量相當於是2個萬科。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曾被問如何看待海天醬油市值超過萬科。對此他迴應稱,市場給予了優秀公司合理定價,“這樣的公司值很多錢是應該的,我們特別服氣。”

  一、一瓶海天醬油等於2個萬科市值,底氣何在?

  事實上,海天味業也確實從一款醬油產品發展成了多品類的調味品公司平台,市場究竟看中了海天哪些優秀“氣質”?

  (一)優秀的“果”:好的生意模式所具備的三大財務特徵

  我們僅從財務結果體現看,海天味業表現如下幾大特徵:

  第一,業績持續的高增長;

  近10年間,大部分時間營收增速超過15%,去年由於疫情等影響,餐飲等消費還在修復中,全年增速有所衝擊。

  第二,低資本性支出高現金流;

  根據近十年資本性支出與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對比可以看出,公司隨着收入規模增長現金流持續增長,但是資本性支出始終維持較低位置,如下圖:

  海天味業這種低資本性支出的商業基礎利於輕資本擴張,而高現金流背後則是公司上下游話語權的真實表現。

  一方面,海天原材料極為分散,擁有較強議價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常年維持較高的預收款也表明公司對於下游渠道商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正是這上下游的話語權以及較低資本性支出商業特徵,才使得公司資產端現金佔比最大,固定資產佔比極低。

  第三,持續高ROE。

  近十年財報顯示,海天味業的ROE持續維持在3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公司高現金背後是較低的資產負債率。按照杜邦分析原則拆分ROE,那海天較高的ROE背後一定是較高的毛利率或較高週轉率。

  事實上,財報也驗證了這一猜測,海天味業的毛利率近年持續超過40%,而近期的存貨週轉天數縮短至四五十天左右不到兩個月。

  財務數據,僅僅是“果”,海天財報優秀背後的真正的“因”又會是什麼呢?

  (二)優秀的經營策略:單品破圈,在渠道複用下進行多品類擴張

  對於消費品分析框架體系,我們常常説三力模型,即產品力、品牌力及渠道力。海天味業在三方面無疑也是出色的,那海天又是如何把握這“三力”的呢?

  (1)以價格帶搶佔B端渠道,以大單品為抓手形成品牌出圈

  對於必選消費品,得渠道者得天下,而在調味品行業中,得餐飲渠道則是得天下。

  首先,從市場結構上看,餐飲渠道佔比最大。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我國調味品消費中餐飲、家庭和食品加工3種渠道佔比分別為45%、30%和25%。

  其次,從購買特點上,餐飲渠道的醬油消耗量遠比C端市場大,換言之,餐飲渠道市場具備高復購率屬性。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餐飲渠道的人均調味品消耗是家庭烹飪的1.6倍。

  需要指出的是,餐飲渠道對於採購成本較為敏感,換言之,提供一款極具性價比產品或是拿下餐飲市場渠道之關鍵。

  事實上,海天味業早期的定價策略也是圍繞這需求痛點展開的。當時的海天味業制定產品的銷售價格原則上堅持同等級產品的售價低於其它廠商的產品、同價位產品的品質優於其它廠商的產品。海天味業這一策略成功搶奪了餐飲渠道市場。

  海天味業在B端渠道以性價比的價格策略搶佔份額,在C端則通過大單品出圈搶佔用户心智。

  大單品出圈是抓住C端用户心智的關鍵,而海天通過主流廣告渠道投放配合大單品出圈。

  1999年,第一個在央視黃金時段打廣告的調味品品牌;2015年品牌植入《屌絲男士》、《屌絲女士》;近些年更是不惜重金冠名綜藝節目《吐槽大會》、《最強大腦》、《奇葩説》、《熟悉的味道》等火熱的綜藝節目進行廣告投放。

  海天味業的大單品策略無疑也是成功的。根據相關統計,海天的五大單品橫跨三大品類,其中醬油品類有金標生抽、草菇老抽、味極鮮醬油三大單品,銷量都在 10 億級別;蠔油品類有海天上等蠔油,銷量在15億級別;調味醬品類的黃豆醬單品銷量在 10 億級別。

  綜上,我們看出,海天味業以價格策略掌握餐飲B端渠道,以大單品出圈為抓手建立品牌記憶搶佔C端用户心智。這種成功策略無疑值得調味品行業同行學習或借鑑。

  (2)多品類擴張背後是渠道複用效率最大化

  單品增長有周期,多品類擴張是有效對衝單品增長疲軟風險的措施。

  事實,海天味業也是這樣實施的。2016年至今,海天味業通過“自建+併購”,從大品類下擴張小品類。同時在初級平台形態醬油品牌和渠道基礎上,衍生其他調味品。

  2014年,併購廣東中皇,進入腐乳,同年開拓蠔油業務;2017年,併購鎮江丹和醋業,進軍食醋行業。如今,海天味業的產品涵蓋醬油、軒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複合調味等調味品。

  當渠道建立後,多品類擴張往往效率最佳。我們通過海天的財務數據得到驗證,在渠道複用下,海天的相關費率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利潤率卻出現持續上升態勢。如下圖:

  上圖也可以側面看出,在渠道複用下進行多品類擴張,能夠實現一定的效率最大化。

  我們看出,海天味業的產品策略是從單品到多品然後有調味品平台的跡象。這種路徑似乎都是調味品發展的必然之路,我們從國際成熟的調味品巨頭也尋找到了類似的發展痕跡。

  通過相關資料發現,龜甲萬、味好美、卡夫亨氏等國際調味品巨頭的發展路徑,都經歷從單品到品類擴張再到平台整合步步進階之路。

  在產品初期,通過單品出圈拿下渠道,建立品牌;隨後借用已有渠道資源及品牌優勢,完成多品類擴張,這種渠道複用、品牌複用的策略無疑是經營效率最大化的體現;最後,通過收購兼併等橫向、縱向進行企業資源的優化整合,成為平台型企業。這似乎也進一步驗證了海天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內龍頭的關鍵所在。

  對於消費品行業,流傳這麼一句話,三流的公司做產品,二流的公司做品牌,一流的公司做平台,無疑海天已經進階到一流的段位之上。

  (三)優秀的經營團隊:好的激勵發揮人效最大

  海天味業對於員工激勵較為友好,主要從兩方面體現,其一,人均薪酬;其二,股權激勵。

  從人均薪酬看,海天味業遙遙領先同行。

  不僅薪酬待遇優於同行,海天對於核心骨幹採取了股權激勵。

  自上市後,海天味業首推股權激勵,激勵的股票總計658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0.44%。激勵對象為93人,包括公司核心技術、營銷、生產、工程、管理等骨幹人員。在業績的解鎖上,以2013年度為基準,2014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增長比例分別不低於16.8%、34.3%、53.1%和73%;同期扣非淨利潤增長比例分別不低於24%、50%、77%和107.1%。

  在高薪與高激勵的加持下,海天味業的人效最高,同時每年業績目標都完美達成。

  通過同行數據對比發現,同業對比人均效益(包含人均收入、人均利潤兩項指標),海天領先中炬、千禾、加加、天味、恆順,我們計算得出海天人均創收約為其他調味品企業的3-5倍,而人均創利可高達5-10倍。

  我們再看海天味業的管理層設立的KPI,在2014年的未來計劃中,海天管理層提到力爭用四到五年的時間在 2013 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我們從歷史業績看,海天味業確實在2018年營收超過170億元,實現了當初業績翻一番的目標。

  進一步看近年的規劃目標,如2019年計劃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目標為227.8 億元,利潤目標為 63.2 億元;而事實上,2020年在疫情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227.92億元的營收,業績目標也完美實現。這一系列目標業績的達成也進一步説明了管理團隊的優秀。

  二、海天味業此次提價不一樣?基於生態可持續性

  儘管海天優秀,但是近期似乎也在遭遇經營波折,今年二季報也出現首次負增長。一方面,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另一方面,下游又遭遇需求疲軟。作為調味品的標杆,提價傳聞流傳已久,海天此時將提價落地執行到底是基於何種考量?

  (一)成本擾動形成漲價預期?

  回顧海天產品價格的歷史走勢,提價年份大致2-3年一個週期循環。海天味業近年提價年份分別出現在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提價幅度在4%~10%不等。

  海天提價的主要原因為黃豆等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追溯到海天最近一次漲價發生在2016年12月底。當時受迫於上游原料成本及運輸費用上漲壓力,海天在元旦前幾天開始對70%以上的產品提價5%-6%,終端提價的動作在2017年3月底基本完成。

  根據公開資料披露的成本結構,海天味業的直接材料成本佔調味品企業總成本的80%左右,而海天醬油主要原料為大豆,佔成本的20%左右,包裝材料約佔20%左右。

  資料顯示,大豆2020年中低點至今,上漲了近50%;豆粕、玻璃的價格相比2020年年初分別增長30.69%、64.66%;塑料、紙漿等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了20%。

  那這是否意味這原材料漲價一定是產品提價預期呢?

  (二)行業競爭策略及消費市場需求景氣度也是提價重要參考

  從投資的角度,最佳的投資標的選擇是既有量,又有價,即所謂的量價齊升。對於海天味業提價策略同樣也需要在量與價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我們發現,至2016年底提價後,海天味業並未嚴格遵循2-3年的提價循環週期,這背後是否另有隱情?答案是市場集中度提升。

  通過宏觀GDP及CPI等走勢圖可以看出,2016年底漲價前,我們的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恢復,而後增速有所趨緩。

  從競爭維度看,在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行業龍頭生存能力反而可能最強,此時不提價反而利於龍頭吃掉中小競爭者,是進一步提升自身市場佔有率的絕佳窗口期。

  對標成熟的東南亞市場,像醬油這種調味品CR3市場佔有率超過60%,韓國則超過90%,而2017年我們醬油市場頭部佔有率較低,第三梯隊的中小企業市場佔有反而超過69%。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海天2017年的營業額為88億元,銷售區域覆蓋全國各地市縣,市場份額將近13%,佔據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的李錦記、廚邦、欣和、東古、味事達、加加等品牌,各自都擁有一定的市場地位和行業影響力,累計銷售額接近125億元,市場份額將近18%;第三陣營則是眾多的區域品牌,其中有一些是在區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他們共同佔有69%的市場份額。

  對標成熟市場規律,目前的行業格局數據或透露,行業集中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事實上,海天味業也確實這樣做了。這幾年不提價後,其市場份額也由13%上升至16%。

  根據華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近年來在醬油調味品領域,海天味業的市場佔有率為16%,高居第一;廚邦份額4.2%左右,處在第三位;加加醬油份額則在1.8%左右。

  通過覆盤我們發現,提價或不提價,成本不是唯一選項。海天的提價預期可能來自成本擾動,在市場需求拉動下其提價意願更高;但在消費需求疲軟下,不提價也將會是海天一種相對較優的競爭策略。因此,海天提價或不提價,我們需要結合市場需求、行業競爭策略等綜合考量。

  事實上,海天是否提價策略考量因素也在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得到驗證。在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海天表示,提價一般會結合成本變化、銷售策略、企業持續發展等多種因素來考慮。

  (三)此次提價有何不同?基於未來可持續性

  通過歷年提價,我們發現海天無論是基本面還是盤面表現都較為靚麗。

  2016年12月底,海天產品提價,2017年3月底完成,2017Q1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1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65%,毛利率環比提升1.7個百分點至44.69%。

  同樣,2014年11月海天開始提價,次年完整財年財務數據表現靚麗,2015年海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05%,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06%,毛利率達到42.22%,同比提高了1.77個百分點。

  不僅基本面得到正向反饋,其股價也是大幅上漲。據統計,在每次提價後,2017年海天全年股價漲幅達102.6%,而2015年海天全年股價漲幅達83.5%。

  那此次提價是否也會遵循同樣的規律呢?

  我們先回溯下此次提價的大背景。海天今年二季度經歷首次負增長。

  在國內經濟面臨諸多考驗,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仍然處於修復態勢,其中餐飲受到衝擊較為明顯。根據中金公司的市場調研數據,海天味業目前在餐飲渠道的流通量佔比超過6成,而零售渠道只佔4成。這也意味着海天面臨的壓力不小。

  銷售端上,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帶來消費需求減弱,新消費、新渠道的裂變給調味品市場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也使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趨勢;

  成本端上,今年以來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升,企業生產成本面臨較大經營壓力,行業利潤受到擠壓。

  此外,公司的渠道上存在一定庫存壓力。

  根據國盛證券對部分經銷商的調研,目前海天味業的渠道庫存處於較高水平。為衝擊年中目標,調研的部分地區仍存6月渠道壓貨情況,渠道庫存高企。

  在財務數據上也似乎也得到一定驗證。

  在存貨週轉天數上,2018年至2020年,海天味業該項指標已從44.30天上升至53.30天;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海天味業該數據去到46.67天,顯著高於2020年和2019年同期;

  在經銷商提前打款情況的合同負債上,2021年上半年,海天味業合同負債為23.18億元,同比下降9.82%,該數據下滑或暗示海天旗下經銷商拿貨意願似乎也已趨於放緩。

  最佳的提價時機是在需求旺盛時進行提價,這似乎可以完美實現量價齊升,而海天此時提價似乎不是最佳。

  然而,這也並不需要過於悲觀,從長期看反而是行業利好。

  在行業較難時期,海天味業作為龍頭企業,讓渠道商生存下來是也是一家優秀公司的責任。此時提價,在原料上漲的壓力下,渠道商利潤可以明顯有望得到改善。從更長期的維度看,反而利於公司長遠發展,這也驗證了公司提價策略之一即基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考量因素。

  此外,歷史數據也告訴我們,海天味業作為必選消費品屬性,具有較高抗週期屬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年初庫存壓力較大情況下,公司一直未提價,此時提價是否意味着渠道庫存壓力有所減緩?抑或是消費需求端出現好轉跡象呢?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餐飲消費復甦在加快,餐飲收入由降轉增,同比增長3.1%,上月為同比下降4.5%。

  9月份,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在促消費政策以及中秋假期消費等因素帶動下,消費市場增勢良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4%,增速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7.8%,增速比上月加快4.8個百分點;從環比看,9月份增長0.30%。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