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Prada开菜市场,格调“跌份”了吗?

Prada開菜市場,格調“跌份”了嗎?

界面新聞 ·  2021/10/15 02:12

原標題:Prada開菜市場,格調“跌份”了嗎?

在營銷變得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許多奢侈品牌開始改變營銷戰略,從“高冷”路線走向普通消費者,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展現品牌特性。

隨着Prada快閃店在上海的落幕,一度掀起國內社交熱潮的網紅菜市場逐漸回歸了平靜。

近年來,品牌跨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像Prada這樣的奢侈品牌轉向民生領域,不得不讓人思考,社交時代奢侈品牌也開始下場拼流量了。

Prada菜市場/圖源Prada官方

9月27日,Prada走進了上海網紅菜市場烏中集市,一時間菜市場風格大變。從官方圖片上來看,整個活動場所的內外裝修,都被印上了Prada今年秋冬主打的幾何印花圖案。

不光如此,連蔬菜水果的包裝都是Prada的花紋紙,經典圖案無處不在,成了一種行走的“宣傳”。雖然菜品被穿上了Prada的“外衣”,但銷售的價格皆爲市場均價。

另外,消費者在購買菜品時會贈送Prada購物袋,還有機會獲得Prada限量手提袋。這種“接地氣”的營銷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購物,其中不乏出現了一批年輕的“稀客”,也變成了許多網紅爭相打卡的聖地。

活動現場,曾一度排起了長隊,與之前相比顧客絡繹不絕。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也出現了網友的各類分享種草內容,成爲了社交話題討論的熱點。

然而就在活動的最後一天,有媒體報道稱,某顧客完成打卡拍攝後,直接將綠葉菜丟進門口的垃圾桶,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買櫝還珠》,也給這場營銷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

開菜市場,是親民還是鬧劇?

不可否認的是,Prada將時尚與傳統結合的形式,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確實引起了廣泛關注。

從營銷結果上看,Prada以“接地氣”來吸引大衆的流量玩法,既讓菜市場增添了幾分高級感,也爲品牌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贏得了可能性。

其實,Prada菜市場是爲配合其2021秋冬廣告大片發佈而開啓的快閃店,試圖讓廣告走進生活空間。

在上海項目之前,Prada就在米蘭改造了一家麪包店。店內各類麪包、甜品以及餐巾紙,都變成了 Prada 風格,被經典圖案重新包裝。

作爲Prada全球宣傳項目,還將在東京、羅馬、紐約、巴黎等城市打造貼近當地生活方式的活動。

奢侈品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消費者被獨特的品牌內涵吸引,另一方面稀缺性給消費者帶來了體驗追求。當奢侈品營銷趨於同質化時,如何“吸睛”並且佔領消費者心智,就變得十分難得了。

Prada競品品牌社交營銷力指數/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時趣洞察引擎顯示,Prada在品牌的態勢競爭中,相比較迪奧、香奈兒等奢侈品牌社交影響力還有一定差距。

所以,Prada將品牌元素嵌入到大衆生活中,除了製造噱頭提高了品牌曝光量外,也有打破社交“內卷”的考慮。

爲什麼奢侈品牌們紛紛走下“神壇”?

Prada開菜市場的做法可以說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而奢侈品搞這種“接地氣”營銷,Prada並不是第一個,此類案例不勝枚舉。

前有LV開咖啡店、Tiffany開餐廳、愛馬仕開健身房,後有Prada開菜市場,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行爲,本質上仍是加強品牌與消費者的交流與互動。

可能有人會問,Prada爲什麼會選擇菜市場?菜市場有着更鮮活的煙火氣,也能觸達到更廣泛的聲音。所以,被品牌盯上並不奇怪。

之前無印良品曾在上海開過一家菜市場,同樣爲了展現品牌特徵,將“冷淡”元素進行到底。與無印良品跨界效果不同的是,Prada的“奢侈品+菜市場”標籤結合,給人的衝擊感更大,爲之帶來的嚐鮮流量就顯得愈發強烈。

時有趣結合當下品牌營銷趨勢,列舉了奢侈品牌“接地氣”行爲背後的幾點原因。

1、社交媒體潮流,倒逼奢侈品牌親民化

數據顯示,社交媒體是中國消費者奢侈品購買的第一決策途徑。對於大多數奢侈品牌來說,百年曆史的品牌積澱,與年輕化、數字化的傳播環境產生了深刻的矛盾。

正因爲傳統奢侈品牌的營銷策略與普通品牌有明顯差異,導致奢侈品長期並不發力於大衆溝通,以維持品牌調性。但在社交化時代,奢侈品牌無疑要放下對傳統營銷的過分執着,改變以往溝通內容,探索自身獨特的新營銷方式。

Prada菜市場分享/圖源小紅書

從Prada菜市場在社交平台掀起的重重熱浪中可以看到,大衆自發參與到品牌的傳播中,產生了很高的聲量話題,也爲品牌帶來了疊加的傳播效應。

2、向生活場景延伸,擴容品牌擁護者方陣

隨着Z世代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對於品牌需求已經不僅滿足於商品的購買,更是向“生活方式”的消費轉移。

因此,奢侈品開始嘗試“接地氣”營銷,是實現品牌與受衆之間的互動,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在價格上與市場均價基本持平,可謂給予了追捧者全新體驗的形式,以及無感者嘗試體驗的途徑。

Prada、GUCCI、LV、Tiffany人群畫像/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通過時趣洞察引擎對比了幾家奢侈品牌,可以看到95後佔據主要消費人群畫像。無論是Z世代還是新中產的消費力,都開始讓奢侈品牌不得不選擇主動迎合其喜好。

對於這些奢侈品牌來說,跨到生活領域中去,和受衆能“玩”在一起,才可以擴容品牌擁護者。

3、跨界製造反差感,探索N種可能

奢侈品的“高冷”人設,讓追捧者逐漸形成了習慣,也讓許多因價格止步的人們產生距離感,這時候就需要重塑品牌新鮮感,而跨界則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之前時有趣就分析過奢侈品牌熱衷於開餐廳,在品牌光環的加持下,餐廳輕鬆具備了儀式感,這種跨界方式已經超越了美食的本身,成爲了年輕消費者的社交語言。

而Prada開菜市場,也是利用品牌光環,在消費者心中立下一個全新的品牌人設,當奢侈品牌和大衆生活產生碰撞,這種衝突才是最大的傳播點。

不難想象,隨着時下消費者興趣愛好的多元化,除了菜市場、餐廳、咖啡店等場景,奢侈品牌或許還將圍繞更多反差感的形式探索營銷的可能。

綜上,奢侈品紛紛走下“神壇”,時有趣認爲,品牌們與大衆互動交流,其最終目的還是爲了打造更多的品牌符號,擴大影響力。當然,聰明的品牌不會顧此失彼,畢竟對於噱頭,熱度永遠是一時的。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