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四大养猪企业难过“半年关”:中报预告净利润均下滑,“猪周期”拐点何时到来?

四大養豬企業難過“半年關”:中報預告淨利潤均下滑,“豬週期”拐點何時到來?

格隆滙 ·  2021/08/12 19:48

“受上半年生豬價格影響,養殖版塊是虧損的,正常的基本保本點是21元/公斤,然而目前的生豬價格是14.5元/公斤,每公斤要虧損6.5元。”正大集團哈爾濱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説道。

據豬好多數據檢測顯示,8月11日全國生豬價格為15.40元/公斤,較前一日下跌0.09元/公斤,較上月同期下跌0.85元/公斤。

近日,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發佈二季度畜禽養殖成本收益測算,其中,生豬自繁自育盈虧成本線為17.75元/公斤;外購仔豬育肥盈虧成本線為24.37元/公斤。當前,生豬養殖仍處於虧損狀態。

在本輪持續近半年的下跌週期內,養豬企業首當其衝。日前四大豬企發佈的2021中報業績預告均顯示淨利潤均處於下降趨勢。另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共新增2.6萬家養豬企業,同比下降31%。由此可見,養殖利潤的下降使不少投資者對養豬市場望而卻步。

8月6日,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銀保監會等六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特別提到建立生豬生產逆週期調控機制,強化政策調控保障。

“就以往週期經驗來講,豬價下跌週期應該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供穩定連續的金融、財政、用地政策,能夠在市場機制下合理地調控生豬產能,引導生豬存欄合理的穩步調減,逐漸達到供需的平衡。”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四大上市豬企業績全面下滑


回首2020年的行情,養豬彷彿就是一門“躺贏”的生意,讓多少人前僕後繼地湧入市場。

在上述正大集團哈爾濱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回憶中,“2019到2020年的利潤最好,自繁自養的一頭豬,利潤能夠達到2500元,專業育肥的也能有2000元的利潤。”

2020年2月豬價達到了最高位,當時生豬平均價格達到37.44元/公斤,隨後3個月內,豬價回落至30元/公斤左右,但也僅僅是短暫性的回調。豬價從年中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在8月份全國生豬均價再次達到37.17元/公斤的高點。

牧原集團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度,牧原集團商品豬全年銷售均價較去年上漲61.10%;營業收入增加3,605,573.31萬元,較上年增長了178.31%;利潤總額增加2,405,316.10萬元,較上年增長了380.63%;温氏集團2020年財報同樣提及,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49.24億元,同比增長2.47%,並指出主要是肉豬類產品的營業收入增加所致,公司全年實現肉豬類產品銷售收入463.43億元,同比增長10.84%。

在2020年,彷彿只要踏入豬肉養殖市場就是進入了致富快車道。然而世事難料,到了2021年出欄的日子,多少人的養豬致富夢隨之破滅。

數據顯示,8月11日標準體重生豬平均價格為15.38元/公斤,較昨日豬價下跌0.09元/公斤,跌幅為0.58%,較20年同期37.31元/公斤下跌21.93元/公斤,跌幅為58.78%。自今年春節以來,全國豬肉價格開始持續走低,至6月已連降20周,7月出現小幅反彈,但並沒有扭轉下跌的大趨勢。

日前,在四大豬企的2021中報業績預告中,淨利潤均處於下降趨勢。其中牧原股份預計淨利潤94億元至102億元,同比降5.42%至12.83%;正邦科技預計,將虧損12億元-14.5億元,而去年同期的淨利潤是24億元;温氏股份上半年淨利潤為虧損22.6億元-25.6億元,同比下降154.41%-161.64%;新希望的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預計虧損29.5億元至34.5億元,驟降193.24%-209.04%。目前市值最高的四家豬企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中,除了牧原集團尚有盈利以外,其他三家均已經由盈轉虧。

面對業績下滑,相關公司普遍表示,受到了生豬銷售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再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及疫情影響等因素,使得生豬養殖成本增加,是當下經營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另外,由於市場豬價較年初發生了較大幅度下跌,其中新希望對目前存欄的消耗性生物資產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的原則做了減值測試,計提了10 億元左右的存貨跌價準備。

此外,在13家上市豬企公佈的2021年7月銷售簡報中,牧原股份本月內銷售生豬 301.1 萬頭(其中仔豬銷售 20.2 萬頭),銷售收入 52.07 億元,比 2021 年 6 月份下降約8%,創下了今年以來的銷售收入新低;正虹科技的7月銷售生豬量為0.99萬頭,銷售收入1,821.13萬元,環比分別減少63.84、73.49%。

記者通過企查查數據發現,目前我國現存養豬企業37.65萬家,從地域分佈來看,河北、雲南和山西,分別以3.74萬家、3.28萬家和2.57萬家位列前三。從年註冊量來看,2020年相關企業註冊量是近10年最高的,達7.76萬家,同比增長77%;2021年上半年共新增2.6萬家,同比下降31%,其中一季度註冊量達1.44萬家,同比增長25%;二季度註冊量達1.16萬家,環比下降56%。導致註冊量大幅下降的原因顯然與今年急轉直下的養殖利潤分不開。


如何緩解市場週期性波動


據牧原集團有關數據顯示,其商品豬完全成本為略高於15元/公斤,預計下半年可以實現或階段性達到 14 元/公斤的成本目標,但目前其商品豬銷售均價已經下跌至15.04 元/公斤。雖然相對於6月13.58元/公斤的商品豬銷售均價已有小幅回升,但距離收支平衡尚有差距。

相比於大型養殖企業,記者從個體養殖户處瞭解到,通過將自家種植的農作物作為飼料的方式進行養殖,可以大幅度降低個體養殖户的飼料成本,能夠使其尚且保持盈利狀態。

對此,日前六部門發佈了《關於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以保障豬肉基本自給為目標,建立預警及時、措施精準、響應高效的生豬生產逆週期調控機制,用5-10年時間,基本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市場週期性波動得到有效緩解,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

《意見》指出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減少10%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個月以上時,各地可按規定統籌相關資金對規模養殖場(户)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補貼。

朱增勇向本報記者表示,能繁母豬指標是生豬產能的先導性指標,預示着十個月以後的商品豬的供給情況。常態情況下,在市場機制下,預警信號可以引導養豬户的能繁母豬的增加或減少,給養殖户更充分的時間利用市場機制調整自身經營狀況。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貫徹落實《意見》答記者問時也提及,應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定和完善具體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指導力度,重點推動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財政、金融、用地、環保等長效性支持政策,確保《意見》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在市場高收益刺激下,非理性養殖決策會出現超預期的產能增加,豬價在產能恢復後出現回落,養殖主體可能會因為虧損導致資金斷裂而主動或者被動過渡調減產能,甚至退出養殖,也會因為資金問題導致疏於疫病防控,或因為不合理環保拆遷,導致產能調減幅度遠超過合理範圍,將導致下個週期的產能波動。而逆週期出臺相應政策,在合理利用市場機制前提下,通過建立生豬產能長效調控機制,將會推動商品豬供給逐漸達到平衡的狀態,減少大幅波動,同時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規模化、現代化。

對此,朱增勇表示:“全球主要豬肉市場均存在明顯的週期性波動,但散户、小户比較多的情況下,會出現恐慌性出欄或者利益刺激下瘋狂湧入的情況。規模化養殖更有利於穩定生產和產業提質增效,同樣可以減緩豬價週期性劇烈波動。”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