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7月资产配置取决于哪些因素?

7月資產配置取決於哪些因素?

華爾街見聞 ·  2021/07/02 08:01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周欣瑜

01.png牛牛敲黑板:隨着經濟和通脹都進入波動區間,一方面意味着流動性邊際拐點的到來,一方面也意味着企業盈利水平上行幅度的收窄。風險資產價格波動的加劇不可避免。同時7、8月也是半年報的公佈時點,盈利水平對資產價格表現的相關性將有所加強。

6月大類資產回顧:聯儲轉“鷹”,央行擴表

6月有兩件事對資產市場影響較大,一、是美聯儲議息會議基調偏“鷹”。這使得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有所回落。美元上漲、股市下跌、商品回調。二、是下旬國內市場受到央行意外擴表和逆回購投放的利好提振。國內銀行間資金面依舊偏寬,即便拆借利率呈現跨年中回升,但沒有大於季節性水平。

3e99947f-890d-41fa-98a2-d2b64f206a07.png

另外,本週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 “維穩”表述有所增加。包括國內研判描述從“不斷增強,積極因素明顯增多”,變為“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國際研判刪除對於“境外疫情和經濟趨於好轉”的説法,增加“防範外部衝擊”的説法。政策定調增加了“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説法。未來工作方面從“高質量發展”表述,變為“推動經濟在恢復中達到更高水平均衡”。

對於7月乃至整個三季度,“穩”字如何理解?

實際上市場對於7月之後的流動性是有顯著的擔憂的。

從海外的因素來看,7月底美國債務上限重訂,財政賬户很可能從釋放流動性變為回收流動性;同時由於通脹水平以及通脹中樞的上移,美國QETaper在三季度正式討論已成為一致預期,因而流動性的邊際增速正在進入一個標誌性的拐點區域。

從國內因素來看,主要是地方政府債發行高峯的到來將對前期流動性偏寬、資金利率偏低形成修正。

疊加之前央行連續淨投放200億的信號意義。我們認為“穩”意味着央行或將更積極對衝一些流動性不利因素方面的態度。即相對於回購利率的回落(資金面偏寬),央行對於利率上行(資金面偏緊)的呵護意願可能更強。

7月資產前瞻:通脹會明顯回落嗎?

隨着國內的復甦逐步進入下半場,通脹的表現或許一定程度決定了週期的定位和大類資產配置的構成。如果通脹明顯降温,進入趨勢性下行階段,那麼配置將轉為避險資產。如果不是,那麼風險資產表現將依然佔優。那麼通脹進入趨勢性下行階段了麼?通脹會明顯回落麼?

恐怕還沒有。

從PMI中的購進價格對於PPI環比的相關性來看,6月PPI的環比壓力會明顯緩解。6、7、8月的PPI環比增速預期在-0.1-0.5%的區間,但同比增速依然強勁將保持在8.7%、8.2%和8.1%左右。即便下半年新漲價動力明顯緩解,PPI進入明顯回落階段也要等到11月以後。

94244ede-6382-4e97-8688-32755d4ed273.png

隨着經濟和通脹都進入波動區間,一方面意味着流動性邊際拐點的到來,一方面也意味着企業盈利水平上行幅度的收窄。風險資產價格波動的加劇不可避免。同時7、8月也是半年報的公佈時點,盈利水平對資產價格表現的相關性將顯著加強。

大宗商品:震盪上行為主,供需分化加強

從經濟週期來看,當前依然處於滯漲階段,加之供求矛盾短期無法緩解,大宗商品價格還將以震盪上行為主,逐漸步入尋頂過程。品種上依然延續前期的看法,國際大宗品種能化、銅鋁或好於國內的鋼鐵、煤炭,不過當前電廠庫存和用電高峯的矛盾來看,煤炭價格仍存在支持。另外,黃金的下行壓力在7月難以減弱。7月聯儲議息會議和就業數據或使得實際利率上行和美元回升從而繼續對金價形成壓力。

e926e1e4-d222-4afa-9c51-500725d65855.png

債券:收益率下行需要超預期因素支持

債券資產本月下跌後反彈,趨勢上與前期一樣,更大程度上反應來自資金面的樂觀,同時國債供應預期的下降,而非來自基本面的配置需求,使得當前的債券資產對通脹的表現始終不敏感。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下行空間相對有限,進一步下行需要有經濟超預期惡化或通脹超預期回落的支持。隨着流動性水平不確定性的增強,債券資產應該以震盪為主。

股票:迴歸業績支持邏輯

6月美聯儲超預期“鷹”派使得流動性邏輯提前結束。市場熱點集中在小票、題材和次新股行板塊,漲幅較高的行業包括電氣設備、電子、汽車、化工等板塊。而資金方面也是以場內資金加槓桿為主要增量。7月隨着半年報窗口的到來,業績尤其是業績超預期板塊或將具備更高的安全邊際。其中利潤增速環比在加快的行業,意味着些行業在復甦中加快修復。包括醫藥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傢俱製造業、紡織服裝業等。

d2a3ac2d-a743-455d-ac16-1eeda681c446.png

編輯/isaac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