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营销费用高企,营收低迷,一季度由盈转亏,逸仙电商错在哪?

營銷費用高企,營收低迷,一季度由盈轉虧,逸仙電商錯在哪?

貝多財經 ·  05/23 22:07

5月22日,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NYSE:YSG)發佈了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業績下滑的軌跡,昭示了新消費浪潮漸退,消費者回歸重視產品增值服務的理性本位後,逸仙電商昔日輝煌的褪色。

而仍未回正的盈利指標,以及居高不下的銷售成本,也敲響了逸仙電商長期平穩運營的警鐘。對於逸仙電商來說,持續完善商業模式、產品創新和儲備研發實力,穩定抓住市場機遇和實現成本優化之間的天平,已是當務之急。

一、營收失速,護膚品難築護城河

逸仙電商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爲7.73億元,較2023年的7.65億元同比微增1.0%。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 化妝品 類消費品零售額爲1086億元,同比增長3.4%,意味着該公司的收入增速拖了後腿。

往前追溯可知,逸仙電商2020年和2021年的一季度收入分別爲10.12億元和14.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6.9%和42.7%。但自2022年一季度收入下滑38.3%至8.91億元后,其業績便一蹶不振,時至今日單季收入規模仍不及四年前。

另據業績透露,逸仙電商預計其2024年二季度的收入約爲8.59億元至9.02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0%至5%,而該數值依舊低於2022年同期的9.52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5.25億元更是相去甚遠,收入規模呈明顯下滑趨勢。

從以年爲單位的整體角度切入,逸仙電商在連續數年高唱雙位數增長業績凱歌,並於2021年達到58.40億元的收入新高度後,其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於2022年降低36.5%至37.06億元,又於2023年進一步降至34.15億元,同比下滑7.9%。

在披露2023年業績時,逸仙電商將收入規模的驟減歸因於彩妝品牌營收的下滑,但該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護膚業務收入實現了11.4%的同比增長,佔總收入的比例亦提升至40.5%,已逐漸形成與彩妝業務平分秋色的創收實力。

而進入2024年後,逸仙電商的護膚業務一季度實現營收2.45億元,較2023年同期微增0.1%,僅是上一季度(即2023年四季度)5.5億元收入的一半,佔總營收的比例亦降至31.7%。相比之下,該公司彩妝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3.2%。

護膚類目是逸仙電商近年來的業務發展重點,昭示着該公司向着全品類 綜合 型企業轉型的野心。自2020年起,逸仙電商開始大舉收購護膚品牌,相繼將法國藥妝品牌Galenic(科蘭黎)、英國高端護膚品牌Eve Lom等納入麾下。

但護膚賽道的競爭激烈程度,早已不亞於美妝賽道。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年中國護膚品市場排名前十的品牌市佔率約爲48.8%,且隨着各大護膚品品牌競爭力增強,市場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逸仙電商旗下現有的護膚品牌,在國內市場並不具備知名度優勢,無疑將經受更爲嚴苛的市場考驗。

二、門店銳減,虧損泥潭如何脫身

2024年一季度,逸仙電商的毛利潤爲6.01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5.69億元增長5.7%;毛利率爲77.7%,較2023年同期的74.3%提升3.4個百分點。該公司表示,這一增長得益於高毛利率產品的銷售額增加。

不過,截至目前逸仙電商仍未實現盈利,一季度淨虧損爲1.25億元,而該公司2023年同期實現淨利潤5070萬元,出現由盈轉虧的情況。與此同時,逸仙電商的淨虧損率亦由2023年同期的6.6%,進一步增至16.1%。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逸仙電商2024年一季度的運營虧損約爲1.07億元,虧損額度同比擴大71.5%;經調整淨虧損爲8380萬元,是2023年同期2580萬元虧損的三倍有餘,經調整淨虧損率亦同比增長7.4%至10.8%。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身處“新消費”風口,2020年成功登陸美股的逸仙電商彼時尚且未擺脫“流血上市”的標籤。在流量紅利減退後,該公司也沒能逆勢創造奇蹟,2020年至2022年的淨虧損分別爲26.88億元、15.41億元和8.15億元。

2023年,逸仙電商錄得淨虧損7.50億元,雖較2022年的虧損幅度收窄8.7%,但該公司卻是10家國貨美妝上市公司中唯一虧損的企業。且在收購Eve Lom時,因經營業績弱於預期,該公司在四季度還進行了高達3.54億元的商譽減值。

效益壓力下,逸仙電商原本豐厚的資產“家底”也不斷被吞噬。截至2024年3月末,該公司共擁有現金、限制性現金和短期投資18.9億元,較2023年末降低月1.9億元;總資產也降至47.81億元,較2020年末的83.08億元近乎腰斬。

長期以來的虧損,無疑成爲了逸仙電商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夢魘。該公司也曾努力通過提高運營效率,以及關閉表現不佳的線下門店等措施來實現盈利。雖然上述舉措緩解了逸仙電商短期內的虧損態勢,但也導致其商業版圖明顯縮水。

極海數據顯示,2023年3月收縮至152家門店的完美日記,如今僅剩104家門店,相較2022年12月巔峯時的280家門店減少近三分之一。逸仙電商推動完美日記在三年內實現開店600家的美好願景,終究敗給了殘酷的現實。

三、營銷費用激增,研發內核根基不穩

紮緊成本“錢袋子”,從運營效率端擠水分,進而尋求利潤空間固然是降本增效的直接路徑。但對於深諳市場營銷邏輯,並在短期內打造出“完美日記”這一美妝爆品的逸仙電商而言,該公司縮減銷售費用後的營銷支出也仍然可觀。

2024年一季度,逸仙電商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爲5.39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59億元增長17.4%,銷售費用率亦由60%增加至69.7%。逸仙電商解釋稱,該增長是因對抖音平台,以及新產品發佈和在其產品組合中建立品牌資產的投資增加。

近年來,抖音已然成爲美妝銷售的熱門平台。艾瑞數智顯示,一季度抖音美妝整體GMV超486億,同比增速超42%。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亦預測,未來的消費市場持續向好,支持消費的有利條件仍在增多,化妝品消費也將穩步增長。

順應市場變遷,加大對熱門平台的營銷力度固然無可厚非,但逸仙電商長期以來在營銷層面的投入可謂“揮金如土”。短短六年時間,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由2018年的3.09億元增至2023年的22.31億元,其中2021年甚至一度超過40億元。

而大範圍營銷的逸仙電商被市場詬病的真正原因在於,該公司的銷售費用與研發投入極其不對等。2023年,對外宣佈自建工廠的逸仙電商研發費用卻僅爲1.12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滑12.0%,研發費用率3.3%。

2024年第一季度,逸仙電商的研發費用爲2790萬元,雖較2023年同期的2420萬元增長15.3%,研發費用率也增加3.2個百分點至3.6%,但與同期的銷售支出相比,仍不值一提。

重營銷輕研發,稱得上當今國貨美妝市場的通病。穩坐行業頭把交椅的 珀萊雅 (SH:603605),2023年的研發費用率僅爲1.96%。即便是業內研發投入領先的 華熙生物 (SH:688363)和 貝泰妮 (SZ:300957),研發費用率也均未超過10%。

但以專利數量作爲衡量標尺,華熙生物截至2023年末申請專利908項,其中獲授權專利452項。相比之下,逸仙電商在全球範圍內的申請專利數量僅爲203項,在研發成果層面仍與同行業競爭對手存在一定差距。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曾表示“在化妝品行業,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無論是老牌美妝企業,還是新消費下的“流量王者”,研發內核始終是品牌一以貫之的主心骨。

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逸仙電商唯有從用戶實際需求和體驗感出發,尋求品牌的終身價值,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的“自我造血”,在經營效益端與用戶口碑端取得雙贏。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