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嗅到加息味道?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央行或提前出手

嗅到加息味道?日本國債收益率飆升,央行或提前出手

證券時報 ·  05/21 07:38

日本央行或提前加息?

5月21日,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9870%,爲2013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市場對日本央行提前加息預期逐漸升溫。日本財務大臣則表態稱,會密切關注日本國債收益率的發展情況。

日本國債收益率創11年來新高

週二交易時段,日本國債收益率普遍上漲。其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3個點子,報0.9870%,爲2013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五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3個點子,報0.5850%;一年期國債收益率報0.1670%,上漲0.1個點子。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期逐步攀升,已經達到前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開始實施激進貨幣政策時的水平。

2013年3月,黑田東彥開始擔任日本央行行長,日本央行設定了兩年左右實現2%通脹的目標,旨在通過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來擺脫通貨緊縮。日本國債收益率隨即逐步走低。2016年,日本央行歷史上首次實施負利率政策。日本央行還出臺了全球前所未有的新貨幣寬鬆政策,將短期利率降至負值,將長期利率維持在0%左右,同時宣佈實施以收益率曲線控制爲目標的量化寬鬆政策,即YCC。YCC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附近,當偏離超過一定區間時,日本央行便啓動購債操作,從而將借貸成本錨定在較低的位置,以促進經濟的增長。

但自2022年年底開始,日本央行逐漸放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波動區間。2022年12月,日本央行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上限從0.25%上調至0.5%。

2023年7月,日本央行宣佈擴大對十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的目標區間,讓其在0.5%—1%內浮動,但將通過固定利率購買操作嚴格限制十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在1%以下波動。

在今年3月份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開始政策轉向,退出了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將政策利率從負0.1%提高到0至0.1%範圍內,同時還結束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並停止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J-REIT)。但日本央行強調,將維持當前速度繼續購買日本國債,即每月約6萬億日元的政府債購買。如果在長期利率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可以增加日本國債的購買量,維持寬鬆金融環境。

就在今天,日本財政大臣鈴木俊一表示,在長期利率上升時,與市場對話至關重要,將實施適當的債券管理政策。此前,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日本國債收益率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由市場決定,會密切關注日本國債收益率的發展情況。

而對於近期日本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德意志銀行認爲,原因是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減少購債規模,以支撐不斷走軟的日元。同時,投資者正在仔細研究數據和決策者聲明,試圖預測日本央行的下一步舉措。隔夜指數掉期市場預計日本央行7月份加息的可能性爲57%左右,而5月初這一可能性約爲50%。

日元走勢是關鍵

日本央行如何調整其購債計劃對貨幣市場來說至關重要,因爲日本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巨大收益率差距已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34年來的新低。上週初,日本央行意外削減了其在常規操作中購買的債券數量,日本部分主權債券的收益率飆升至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基金巨頭富蘭克林鄧普頓旗下資產管理規模高達3854億美元的西方資產管理公司(Western Asset Management)認爲,由於日本央行不太可能削減超長期債務的持有量,3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的漲幅不會像短期債券那樣大。該機構日本投資管理主管木村博之(Hiroyuki Kimura)上週接受採訪時表示,壽險公司和其他機構對超長期債券的需求也應能阻止收益率上升過多。

至於基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木村博之認爲:“該收益率將隨着日本央行逐步加息而上升,但不會大幅超過1%。”另一方面,他預計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會突破2%,從而導致收益率曲線趨平約10—20個點子。

木村博之還認爲,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已明確表示,減少購買日本國債是與貨幣政策舉措無關的事情,這意味着“日本央行將努力與市場溝通,避免製造任何意外”。他表示,日本央行不太可能在6月或7月將每月購買量從6萬億日元一下子削減至5萬億日元(320億美元),日本央行將以謹慎的方式減少持有量。

對於日本央行今年何時再次加息,以及加息次數,機構仍有分歧。

木村博之就認爲,日本央行仍需要看到更多的經濟數據來確定何時可以再次加息,因此7月份的會議爲時過早。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預計今年日本央行可能還會採取三次加息行動。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 Inc.)國際利率主管艾麗絲·庫特尼(Ales Koutny)預計,到今年年底,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將達到0.75%左右。

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和先鋒集團的觀點不一樣,聯博控股(AB)上週表示,日本央行可能傾向於縮減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而不是提高利率。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