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腾讯大模型出新牌

騰訊大模型出新牌

華爾街見聞 ·  05/20 07:59

價值導向。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周智宇

AI大模型戰場激戰正酣。包括OpenAI、谷歌、字節跳動等國內外大模型廠商紛紛推出了最新的AI產品,甚至字節跳動一出道,就祭出價格牌,想要在這場混戰中分得一杯羹。

騰訊沒有缺席這場關係到未來的戰鬥。在5月17日的“騰訊雲生成式AI產業應用峯會”上,騰訊系統性地向外展示了自己的大模型和產品。

對於是否會參與大模型“價格戰”,騰訊雲副總裁、騰訊雲智能負責人吳運聲在會後採訪中並未直接回應,僅表示,騰訊大模型的底層能力和構建工具鏈都在快速迭代過程中,所以騰訊會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產品、技術能力發展之上。

過去一年來,生成式AI風起雲湧,騰訊更希望通過有競爭力的大模型和產品來贏得市場。在此次峯會中,騰訊集中披露了大模型研發、產業應用產品的系列進展,此前備受關注的獨立C端應用也首次被擺上桌。

騰訊集團副總裁蔣傑透露,基於混元大模型打造的C端助手App騰訊元寶將於5月30號發佈。過去混元助手只有PC和小程序,元寶算是騰訊面向C端打造的首個AIGC應用。

不過,對於騰訊而言,C端應用還處於探索階段,目前更多的精力還是聚焦在底層大模型能力提升和產業應用上。

自2023 年 9 月首次亮相以來,騰訊混元大模型已拓展至萬億規模,並在國內率先採用混合專家模型(MoE) 結構,帶來模型總體性能的升級的同時,也更節約算力成本。

據悉,混元大模型部分中文能力已追平GPT-4,在“時新”問題的回答表現上,數學、推理等能力上也均有提升。

在多模態能力方面,騰訊混元大模型也有提升。如在生圖領域,騰訊混元文生圖基礎架構已全面升級至 sora 同款的 DiT 架構;在生視頻領域,騰訊混元支持文生視頻、圖生視頻、圖文生視頻、視頻生視頻等多種視頻生成能力,視頻生成長度可達16秒。

據了解,這些模型能力將通過騰訊雲API對外開放,以滿足企業客戶及開發者在不同場景下的模型需求,讓大模型能力真正落地到產業應用中。

在騰訊雲上,混元大模型提供了萬億參數hunyuan-pro、千億參數hunyuan-standard、百億參數hunyuan-lite等多種尺寸的模型服務,其中 hunyuan-standard 模型具備 256k 的超長上下文理解能力,單次處理字符數超過38萬個。

大模型的能力提升固然重要,但與很多大模型廠商不同,騰訊始終以“產業實用”作爲發展大模型的核心戰略。去年發佈大模型的時候,騰訊就強調“大模型的打造只是起點,把技術落地到產業場景、創造價值才是目標”。

爲了降低產業客戶的使用門檻,縮短從基礎模型到產業應用的距離。騰訊在此次峯會上,還全新推出大模型原生工具鏈,包括大模型知識引擎、圖像創作引擎、視頻創作引擎三大工具,助力企業在知識服務、圖像和視頻創作上提質提效。

吳運聲表示,開發三大AI大模型引擎工具的目的,就是希望實現數據工程、模型精調、應用開發的流程簡化,助力企業更高效、方便地用上大模型。

在“產業實用”這一發展大模型的核心戰略下,騰訊的路徑很明確,即通過打造高性能的模型、高效率的工具平台、高敏捷的場景應用、高可用的算力基礎設施,以及強安全的模型環境,構建離產業最近的AI。

在對外開發大模型能力之前,騰訊已經選擇先爲自身業務賦能。騰訊披露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混元大模型已經在600多個騰訊內部業務和場景中落地測試。

此外,騰訊混元也將開啓智能體生態,上線一站式AI智能體創作與分發平台“騰訊元器”,相當於騰訊版“GPTs”。未來,用戶不僅可以在平台上創建專屬AI智能體,使用騰訊官方的插件和知識庫,還能將這些智能體一鍵分發到QQ、微信客服、騰訊雲等渠道上。

如果創建出的智能體能在騰訊社交生態中產生不錯的化學反應,或許將讓騰訊再次收穫“新芽”。

AI大模型給各行各業帶來幾百年才有一次的機遇,在這條“全球最卷”的賽道上,騰訊必須嚴陣以待,抓住每一個能夠重塑自我的機會。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