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小米国际业务副总裁辞职!行业竞争激烈 三年全球第一目标尚未实现

cls.cn ·  May 17 09:14

财联社5月17日讯(记者 唐植潇),近期,小米高层团队变动频繁。

在小米集团总裁雷军擢升两位初创团队成员为高管不久,近日小米核心决策团队的国际业务部副总裁向征离职。

根据公开信息,向征于2018年4月加入小米国际业务部门后,很少对外公开露面,目前其具体离职原因未知。

不过,虽然在向征任内,小米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一直稳定,但“三年内全球第一”的目标还尚未实现。根据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排名一直在三、四位徘徊,也曾一度短暂冲上过第二。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除了向征离职之外,小米集团近些年来高层经历多次调整。有行业观察者表示,小米目前处于重要发展节点,叠加开拓汽车业务,因此需要管理层迭代以适应新的环境。

向征任期内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但未能登顶

财联社记者在公开信息了解到,向征于2009年至2013年间在摩托罗拉移动业务部门担任高级总监,此后跳槽到了TCL分别担任了多媒体科技以及通讯子公司CEO。 在向征加入小米团队之时,雷军曾发微博欢迎向征加入小米国际业务部。“向征的加入将进一步助力小米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

原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当时也在微博上发文表示,“我与向征同学相识多年,很高兴他能加入我们国际部大家庭。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对未来无限憧憬!”

2021年,雷军曾在小米12发布会上提出对标苹果的口号,立下“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彼时,小米的手机销量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全球占有率达17%。

但目前来看,在向征任内小米还没能实现“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

综合来看,向征在任的2018-2023年间小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一直在第三至第四位之间徘徊,但整体份额由2018年的8.9%增长到了2023年的14.1%,加速追赶位于前两位的三星和苹果,但仍与苹果三星有5%以上的差距。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8%至2.89亿台,这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长。按手机品牌来看,三星、苹果、小米、传音和OPPO分别位列前五。

其中,前两位的三星出货量为6010万台,同比下滑0.7%,市场份额为20.8%;苹果出货量为5010万台,同比下滑了9.6%,市场份额为17.3%。

不过,前五位中唯有小米和传音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小米出货量为4080万台,同比增长了33.8%,市场份额为14.1%,传音出货量为2850万台,同比大涨84.9%,市场份额由5.7%大幅增长至9.9%。

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向征离职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有官方明确说明,因此只能进行合理的推测。考虑到小米对于全球业务推进的不满情绪以及雷军可能亲自抓全球化推广的传闻,向征的离职或许与小米国际业务的表现未达到公司预期有关,或者是内部战略调整、个人职业规划变化等因素导致。”

小米高层迭代,为适应新竞争环境

近年来,小米集团的高层经历多次调整。

2022年原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离开高管位置;2023年12月小米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大家电部总裁张峰“因为个人原因”离职。

今年5月初,两位小米创业之初加入的女性团队成员晋升集团高管。其中许斐任集团副总裁兼集团CMO,张剑慧任集团副总裁兼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

和张峰一起任命的4位小米合伙人,如今只有卢伟冰晋升为集团总裁。近期由于雷军宣布专注在小米汽车业务上,卢伟冰被任命为小米品牌总经理,负责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主讲,而接任Redmi品牌总经理则由王腾接任。

雷军曾在直播间表示:“手机是我们公司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我差不多还有3分之1的精力在参与手机的工作。当然我们我们手机业务还有很多高管在盯着。”

接过小米手机品牌重任的卢伟冰在此前财报会上表示,2024年小米在中国市场一定要突破6000元到1万元价格段;在全球市场要坚持高端化战略,比如欧洲市场,同时在新兴市场也要抓住成长机会。

丁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小米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当前处于重要发展节点。考虑到小米正在向高端化发展,新的汽车业务关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波动,这些因素都需要管理层迭代以适应新的发展战略和环境。”

Disclaimer: This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of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strategy. Read more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