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广汽系高管陆续开通视频号,小米之后又有车企为省“上亿广告费”拼了

廣汽系高管陸續開通視頻號,小米之後又有車企爲省“上億廣告費”拼了

藍鯨財經 ·  05/17 07:39

在雷軍“潑天流量”面前,越來越多昔日隱於幕後的傳統車企老總,捲入短視頻、直播間營銷陣營。

5月17日,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開通視頻號,併發布自己首條視頻,以對話訪談的形式,大談營銷、市場、造車、用戶至上等話題。視頻結尾,其以“廣本打工人袁小華也來衝浪前線,分享更多廣本造車搬磚日常”的低姿態,希望網友點個關注。

無獨有偶,從5月15日起,先是廣汽豐田“中方一把手”文大力,以及其副總經理彭寶林、市場營銷部部長張彬等高管,高調宣稱入駐微博、視頻號;再是廣汽旗下的自主品牌陣營——埃安、傳祺等老總宣告開號、“出道”,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黃永強的宣傳海報上更直接寫着“老鐵請多指教”。

除了廣汽系老總,這股風潮起於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隨即蔓延席捲整個汽車圈:除了蔚小理等新勢力老總外,奇瑞、長城、長安、吉利等車企的掌舵人,也“按捺不住”,奔赴流量戰場。

但在全行業擁抱流量之下,這一動作對車企銷量的轉化有多大?如何尋找產品與營銷之間的平衡點?如何規避負面輿情?這些問題,或許都是車企老總們的必修課。

老總爭當“網紅”,能省上億廣告費?

對於前述廣汽系高管集體開號現象,有內部人士稱,“整個集團高管都要搞視頻號,北京車展後就陸續搞了,可能是被雷軍的流量震撼到了。”

今年3月,一場小米汽車的發佈會,讓整個汽車圈領略到頂級流量狂歡;隨後的北京車展,小米創始人雷軍更是化身行走的“流量包”“話題製造機”,所到之處,皆是熱點,其熱度甚至一度讓車展變爲“追星現場”。

而讓一衆車企老總更羨慕的,或許是高流量背後小米汽車的銷量狂飆。

5月15日,雷軍在社交平台上公佈了小米汽車的最新進展,其稱,43天時間,小米SU7已經交付了一萬輛車,公司正在繼續擴充產能,確保今年交付10萬輛。據此前數據,該車3月28日晚發佈會結束開啓線上新車預定後,僅4分鐘大定破萬,7分鐘大定破2萬,27分鐘大定破5萬,上市一天後大定數爲88898臺,刷新汽車行業紀錄。

在雷軍現象級流量背後,包括身價千億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六旬老漢”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以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汽車圈大佬,紛紛從幕後走向臺前,或開通各個社交平台賬號,或高調湧入直播間。

以魏建軍爲例,今年3月26日,60歲的魏建軍開通個人微博,分享工作日常;4月15日,魏建軍開啓直播首秀,親自測試長城汽車全場景NOA(領航輔助駕駛技術);4月18日,魏建軍現身抖音平台,與雷軍連線互動。

除了身體力行,大佬們也在反思,甚至毫不避諱談及流量。魏建軍稱,“以前(長城)都是光幹不說,沒有運用好互聯網和媒體。我會起表率作用,主動與網友交流。”

“這次是用一些新的互聯網思維,向餘承東學習,向雷軍學習,親自去講解、去介紹。這也逼着我這六十多歲的老漢都出來直播了。”尹同躍此前表示。

對於車企老總紛紛捲入短視頻、直播間現象,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藍鯨新聞表示,此舉是一種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擁抱新媒體營銷的表現。“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台已經成爲人們獲取信息、交流互動的重要渠道。開設視頻號不僅有助於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能更直接地與消費者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反饋。這種做法有助於傳統車企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此前,360創始人周鴻禕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短視頻、直播的重要性,“做一個企業CEO、創始人,光靠微博、朋友圈,影響力已經非常有限了,需要學會用新的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重新學會如何對公衆進行表達和溝通。”

周鴻禕還指出,小米雷軍和華爲餘承東是大神級別的網紅,“他們有很多的粉絲,通過他們不斷的各種演講,各種傳播,我覺得每個人都至少幫助自己所在的企業節省了數十億的廣告費。”

應把握好產品與營銷的平衡點

不過,在車企老總加速擁抱流量背後,若要實現流量向銷量轉化,又應該從哪些方向發力?當汽車製造業被流量經濟裹挾,如何避免忘記造車初衷、走偏,甚至流量翻車、負面輿情、虛假宣傳等現象的發生?仍值得行業深思。

對於車企老總應如何發力?江瀚對藍鯨新聞表示,內容創新是關鍵;精準定位是核心;跨界合作是拓展影響力的有效手段;最後,數據分析與優化是持續提升效果的基礎。

具體來看,在內容創新上,車企老總在視頻號上發佈的內容需要有趣、有用、有深度,能夠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興趣。可以涵蓋產品介紹、行業動態、企業文化、用戶故事等多個方面,以展示企業的實力和專業性。同時,要注意內容的時效性和互動性,積極回應用戶的評論和反饋,增強用戶黏性。通過不斷創新內容形式和提高內容質量,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和留存。

其次,在精準定位上,運營視頻號時,要對目標用戶進行精準定位,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點。通過精準推送相關內容,提高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進而促進銷量轉化。同時,要與用戶建立長期的互動關係,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關懷,增強用戶的忠誠度和黏性。通過精準定位目標用戶群體,並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轉化率和用戶滿意度。

再次,跨界合作是拓展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與其他行業或領域的知名人士或品牌進行合作,共同推出聯名產品、舉辦線上線下活動等方式,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曝光度。這種跨界合作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潛在用戶的關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與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和產品體驗。

“最後,數據分析與優化是持續提升效果的基礎。要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對視頻號的運營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了解用戶的觀看習慣、喜好、轉化路徑等信息。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不斷優化內容策略、推廣渠道和用戶體驗等方面,提高視頻號的轉化率和效果。通過不斷的數據分析和優化調整,實現視頻號運營效果的持續提升和轉化率的不斷增長。”江瀚對藍鯨新聞說道。

與此同時,在業界看來,流量並不直接等同於銷量。高流量雖可能可以帶來更多的曝光,但要轉化爲實際銷量,還需要企業在產品、服務、品牌等方面多下功夫。若流量運用不當,例如過度炒作、虛假宣傳等,可能會損害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進而對銷量產生負面影響。

“在行業全面擁抱網紅經濟背後,我們也要反思,這種策略真的好嗎?”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對藍鯨新聞表示,從大趨勢上肯定是支持的,但也有值得反思的維度,比如在產品上,當被流量裹挾時,行業可能會很浮躁,但在終端市場上要讓消費者拿出“真金白銀”買單,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產品力去競爭,產品力才是真正制勝的法寶。

丁道師進一步表示,目前來看應找到一個平衡點,一方面鼓勵汽車圈大佬互動、參與營銷,另一方面也呼籲他們把基本的產品力做好,近期行業發生的多起翻車事故、負面輿情剛好也給大家提了個醒。“在營銷之前,首先得把基本的產品力做好,包括底盤技術、安全、續航能力、智駕能力等,一定要把你的基本面給做好。”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