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赛道Hyper | 未来智能商业探索:个体AI助理平权

賽道Hyper | 未來智能商業探索:個體AI助理平權

華爾街見聞 ·  05/17 06:02

GAI平權的未來商業價值思考。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未來智能在智能化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

5月15日,未來智能發佈會議辦公垂直領域的生產力工具新品:新一代訊飛會議耳機“iFLYBUDS Pro 2、iFLYBUDS 2”和“viaim Kit 2”,爲用戶帶來全新的軟硬件方面的升級。

這是未來智能以“傳統TWS音質和降噪耳機”產品和功能框架爲基礎,推出的基於“GAI”底層技術邏輯的垂直細分場景智能終端。在客觀層面,起到了豐富中國AI產業生態的作用。

在這些GAI(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新品背後,未來智能的商業思考立足於這樣一個基礎——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未來智能董事長鬍鬱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軟硬件(深度融合)一體化,以‘AI+硬件’產品形態的方式,實現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辦公助手功能,並將這種體驗做到極致”。

從這次發佈的訊飛會議耳機新品的功能看,華爾街見聞注意到,未來智能和聯想集團、OPPO、榮耀等不同類型的終端公司一樣,其商業思考迭代成——以辦公會議耳機爲載體,爲C端用戶提供具有GAI能力的個人助手。

這與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稱AI PC爲個人用戶提供“數字孿生體”的提法異曲同工。

這個商業目標,在技術和商業層面,如何實現?

收住:聚焦垂直細分場景

ChatGPT問世至今約有一年半共18個月。

在二級市場,對ChatGPT底層的GAI技術的熱情,也從最初的迷茫到迅速轉入高度熱情,再陷入低谷,繼而捲土重來,俄而再次進入相對平靜狀態,可謂大起大落。

與此不同的是,海內外產業界的態度和動作相對平緩。與二級市場相比,產業界更具有長期主義特徵。

“從0到1,中國確實不如美國。但是,從1到100,中國的創新能力,傲視全球。”一家GAI技術公司的CTO與華爾街見聞交流時發出如此感嘆。

從互聯網技術再到移動互聯網,原生技術和應用製造產業發展路徑的歷史,印證了此人的觀點——PC、互聯網、功能和智能手機、AI等原生技術,都源起美國,而作爲技術應用大國,中國對原創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探索,常常能做到“遙遙領先”。

大體而言,美國的比較優勢是技術創新,中國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應用和製造。

在技術和應用的產業化層面,中國與美國類似,GAI產業化路徑大致分爲兩類:平台級巨頭以提供通用大模型爲主,技術創新公司則專注於挖掘垂直領域細分場景的軟硬件解決方案需求;兩者的差異是美國擁有軟硬件GAI技術的主導權:既有英偉達、AMD等提供超級算力的硬件公司,也有OpenAI這種AI基礎前沿技術探索的領導者。

來自中國合肥的AI創業公司——未來智能,就是這種產業路徑的代表:致力於開發的辦公會議耳機,即爲類ChatGPT平台商業化做出的結果呈現,也是爲之實現商業價值的生態系統,提供垂直場景數據和訓練迭代的智能終端。

未來智能CEO馬嘯說,“現在的經驗表明,未來AI技術,在越垂直的地方,產生的價值越大。”故而技術創新的技術指向,不必追求無限擴散,收得住,深耕垂域更有價值。

未來智能發佈的新一代訊飛會議耳機iFLYBUDS Pro 2等新品,是未來智能在垂直細分場景持續做功的最新證明。

“在AIGC領域,垂直場景的服務性工具比泛智能工具實用性更強。”馬嘯說,“未來智能在垂直的辦公會議領域,已經形成了數據的馬太效應,打造出了非常實用的AI會議助理。”

馬嘯的表達包含三層意思。

首先,馬嘯再次強調未來智能辦公會議耳機的技術邏輯和產業價值。

中國式ChatGPT,可能的演進路徑是數家像百度、騰訊或阿里那樣的大廠負責平台搭建;在這些平台上,要有“大量基於垂直領域的微調模型,在中國式ChatGPT上做垂直領域服務。

未來智能長期做功的辦公會議耳機品類,立足於細分的辦公會議場景,解決辦公場景錄音、記錄、文字轉化或語言翻譯等多種問題,目的是幫助會議參與人提升辦公效率。

其次,隨着目標用戶——城市白領、政府官員、律師、記者、外貿從業人員、跨國公司管理和券商分析師等群體,高頻應用這些耳機,實際上相當於形成垂直領域多種職業的特定語義標籤並做了參數提煉,故而有能力構建大規模的海量辦公數據(庫)。

數據的價值,無與倫比。

“從大模型的第一性原理來看,一個大模型需要三個要素:算力,算法和數據。”未來智能CTO王松說,“其中,數據是關鍵。”

馬嘯做了進一步闡述:“我們做的是垂直場景。如果堅持深耕場景,那在這個場景上我們可以收集整理的數據就會很多。我們的耳機不是全職全能的,我們只要在這個場景上比別人強就可以。”

成爲更自然的AI個人助理

與2023年未來智能推出iFLYBUDS Nano系列辦公會議耳機相比,此次推出的“iFLYBUDS Pro 2、iFLYBUDS 2和Kit 2”,背後的技術和商業思考也有迭代。

任何終端產品,在功能表面的背後,都有着技術邏輯的變化和商業價值的考量。

選用什麼樣的技術,要結合成本、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的廣度和深度、技術發展階段、供應鏈技術能力、不同的商業策略和目標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終形成讓B端或C端用戶能看到或感知到的商業產品。

那麼,這次未來智能帶來的三款新品,技術和商業思考迭代是什麼?對C端用戶的增量價值又是什麼?

這就涉及馬嘯那個表達的第三層含義:“我們打造出了非常實用的AI會議助理”。顯然,核心迭代是“AI會議(個人)助理”。同時,這個迭代還包遵循着未來智能做產品研發時的三個核心指導要素:更自然、更高效、更可靠。

要明瞭這個全新迭代的技術原生點,可以從未來智能CPO柳達對他們研發的辦公會議耳機的價值思考入手。

總體來說,柳達認爲,未來智能在推動GAI技術爲提高C端用戶生產效率的過程中,創造的最大價值,首先是通過技術平台,實現高價格的優質高價值服務的平權化。

舉個例子:現在請得起私人秘書或助理的人並不多,只是一小部分,但隨着GAI技術的發展,通過工具形式(智能終端),讓每個人擁有一個擁有真人智慧的智能AI助理或AI秘書,幫助C端解決各種工作甚至生活問題,這就叫平權。

未來智能推出的辦公會議耳機,其GAI技術的可感知入口被稱爲“viaim AI”。這個入口擁有的能力,將成爲未來智能所有耳機品類的標配。故而,未來智能品類繁多的耳機由此構成一個技術平台,在客觀上能達成原本高價格的優質高價值服務的平權化。

“這是未來(智能)的發展方向。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產品最終要變成用戶的助理,像真人助理一樣,擁有五感六觀,可以看到、聽到、感知到,並最終完成用戶‘交代’的工作。”柳達說,“這也是我們會持續探索的商業模式。”

個人秘書或助理,要完成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廣。除了常見的會議記錄、做會議摘要、安排工作行程等,眼下的高頻強需求——比如三星電子最新推出的旗艦智能AI手機Galaxy S24成爲爆款的口碑應用——實時翻譯,未來智能辦公會議耳機也有此項功能。

個人秘書或助理,要完成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廣。除了常見的會議記錄、做會議摘要、安排工作行程等,眼下的高頻強需求——比如一些手機提供的實時翻譯功能,未來智能辦公會議耳機也有此項功能。

與手機的文本翻譯不同,未來智能訊飛會議耳機的翻譯應用,遵循着“更自然”原則。這對C端用戶的價值顯而易見:擁有實時翻譯(同傳)能力——中國人A說中文,法國人B能看到法文;同時,B說法語,A能通過耳機,聽到中文。

於此同時,訊飛會議耳機的viaim AI,這一次新升級了“有問必答”功能,帶來更有效和精準的交互:在viaim AI界面,語言/文字輸入問題,viaim AI就能基於記錄信息快速回復問題,便於用戶查詢會議信息,這進一步提升了用戶效率,也能切實解決用戶問題。

這是未來智能此次推出的耳機新品擁有的平台級技術應用能力。

更高效,主要涉及長錄音文件的要點摘要一鍵達成,以及核心要點的一鍵獲取;更可靠,就是用戶個人數據的安全性:即Catefirst,未來智能將用於訓練的數據和用戶個人數據做技術區隔。

對於用戶個人數據的應用,就外部性而言,未來智能將決定權交給用戶。如果用戶授權,則可以將之用於應用體驗的具象優化,反之則做抽象優化。

舉個例子:如果用戶授權,比如打勾,就相當於給耳機做了一次訓練;如果打叉,那也是訓練,相當於告訴耳機,結果不準確;如果既不打勾也不打叉,則說明用戶對此項應用沒意見,也可能沒興趣。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