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小米汽车将加入智舱第一梯队?小米大语言模型MiLM通过备案

小米汽車將加入智艙第一梯隊?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通過備案

觀察者網 ·  05/16 07:26

(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5月16日,“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宣佈,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正式通過大模型備案。該大模型將逐步應用於小米汽車、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中,後續將面向更多用戶開放體驗。

小米表示,小米大語言模型以輕量化和本地部署爲突破口,通過端雲結合,實現設備和場景之間的互聯,爲“人車家全生態”戰略賦能。

自去年8月31日包含“文心一言”“雲雀”“百川”等在內的8款大模型率先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後,國內大模型的競爭也正式走向全社會方向的應用化競爭。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雲智能集團CEO張勇曾稱,“所有行業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具體至車端,大模型則能夠大幅提升車輛的智能化能力。

在大語言模型的支持下,屏幕顯示的各種應用“可見即可說,可說即可做”,甚至能夠滿足用戶在車內全方位的指令、對話以及使用需求。

李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表示,“大模型的研發和訓練是智能電動車企業的必要能力。”

今年3月,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數量已超100個。而截至今年4月,國內搭載大模型的汽車品牌則已經不下10家,奔馳、寶馬、大衆等跨國車企也紛紛透露了自身的大模型上車計劃。

去年4月,小米便爲旗下智能語音助手全面接入大模型,並實現了從語音助手到生成式AI智能助理的能力躍遷,且具備深度自然語義理解、多模態等能力。

而在今年4月上市的小米汽車上,首款產品小米SU7也接入了「MiLM-1.3B」端側大模型,並實現了從識別到理解再到生成的全鏈路大模型語音交互,不僅能實現文生圖,更可融合車的位置、方向、視覺等信息,像人一樣理解真實世界。

與其他在車端接入大語言模型的車企不同的是,小米在立項之初,還圍繞“人車家”生態進行研發,也就是說,在小米SU7上,用戶不僅能用小愛同學深度控車,還能進行手機、CarIoT,甚至是家用設備的全方位控制能力。

但在小米MiLM正式獲得備案審批之前,上述技術體驗僅能在小範圍進行內測,用戶也需要“排隊”申請內測資格。

隨着此次備案的成功,以及小米SU7的交付上量,不再需要內測的MiLM也將快速在小米SU7上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與反饋,從而推動小米汽車在國內智能座艙競爭中樹立優勢。

展望大模型“上車”的發展前景,夏一平以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都曾表示,隨着技術的進步,擁有AI大模型的汽車將實現每天開“新版本”的體驗,就如同購買新車一樣,給用戶帶來持續的驚喜。

作爲汽車、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跨界融合的產物,由AI大模型賦能的汽車已成爲全球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而國產汽車也有望藉助大模型,鞏固和擴大在智能網聯領域的優勢,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走在前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