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9.9元一杯的苦涩!咖啡行业陷价格战泥潭,以价换量的策略还能走多远?

9.9元一杯的苦澀!咖啡行業陷價格戰泥潭,以價換量的策略還能走多遠?

金融屆 ·  05/16 03:03

近日,兩大咖啡行業巨頭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相繼發佈了2024年的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兩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均面臨挑戰。瑞幸咖啡在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後,2024年第一季度再現虧損,三個月內虧損額達到6510萬元人民幣;而星巴克在同一時期的營收和淨利潤也遭遇雙降。

瑞幸咖啡2024年一季度的財務業績報告顯示,儘管公司實現了62.781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同比增長41.5%,但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瑞幸同期的淨利潤虧損651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6.784億元淨利潤相比,同比下降了109.28%。

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瑾一在業績電話會上指出,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客觀因素,如寒潮和溫度波動影響消費出行;另一方面則是公司主動調整的結果,包括調整開店節奏和市場佔有率戰略。

星巴克的2024財年第二季度報告同樣顯示了營收和淨利潤的下降。該季度星巴克實現營收85.63億美元,淨利潤7.724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1.8%和14.96%。星巴克在業績中指出,直營店營收減少是導致整體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球門店銷售額減少4%,儘管客單價有所增加,但未能彌補銷量下滑的影響。

虧損的業績背後,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大規模持續補貼低價咖啡是導致兩家公司出現“入不敷出”的直接原因。自2022年10月起,庫迪咖啡開出首店,試營業期間在售產品9.9元,引發了一場咖啡行業的價格戰。瑞幸咖啡、Tims、挪瓦咖啡等品牌紛紛推出9.9元咖啡券和嚐鮮活動,星巴克中國也推出了各種優惠券以適應國內咖啡行業的競爭節奏。

儘管瑞幸和星巴克兩大巨頭面臨營收和盈利的下滑,但市場上的競爭依然激烈。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等茶飲品牌,以及便利蜂、迪卡儂等非傳統咖啡品牌均已加入咖啡市場的競爭。中國郵政、猿輔導、狗不理包子等企業也推出了自家的咖啡品牌。據《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2023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到2654億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至3133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民生證券提到,2023年咖啡行業競爭格局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瑞幸超越星巴克成爲中國市佔率第一的連鎖咖啡品牌(門店規模&營收口徑),而“鯰魚”庫迪的發展動態也成爲加速2023咖啡行業競爭的最大變量。

未來競爭格局可能會怎麼演繹?民生證券認爲,高質量的行業供給增加是趨勢,但短期低質量供給將繼續出清。以“差異化”的模型進入市場,滿足市場的空白需求,或將佔據“一席之地”。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日韓和中國臺灣發展歷程證明:咖啡需求增長速度前期緩慢,中期加速,末期逐漸觸及天花板明顯減速。中期需求加速原因並不是來自於門店端推動,而是來自於咖啡成癮性釋放和代際群體更替。韓國咖啡起步更晚,但實現對日本人均消費量的超越,揭示了咖啡風潮興起時人口結構更年輕,社會更“內卷”將推高人均咖啡消費量天花板。中國臺灣經驗揭示了咖啡風潮興起時人口結構更老,且奶茶文化盛行和相對更低強度的工作氛圍,可能會拉低咖啡消費量天花板。

國金證券認爲,1990年之後出生的咖啡世代是最重要的可具備對標潛力的消費群體,對於80/70/60後咖啡消費抱以太大希望,極有可能導致對中國大陸咖啡消費天花板的高估。謹慎預期下:中國臺灣咖啡需求提升節奏對大陸參考性很強,可將奶茶影響/內卷不及日韓的社會氛圍考量進去。從1990年0.43kg/人/年提升至2015年1.70kg/人/水平的速度參考性較強。中觀預期下:中國臺灣仍是最好參照,從1990年0.43kg/人/年提升至2017年2.17kg/人/水平的速度參考性較強。樂觀預期下:考慮到1990年後出生人群對咖啡接受度之高以及社會壓力的加大,可以對標日本。日本從1960年0.12kg/人/年提升至1989年2.5kg/人/水平的速度參考性較強,但需考慮中國國土面積更大的影響。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