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华南城四少”冰火启示录

“華南城四少”冰火啓示錄

鈦媒體APP ·  05/15 21:32

文 | 貿行四海,作者 | 天巫Ted

猶記得2020年,筆者是從記住“華南城四少”、“坂田五虎”等行業巨頭名字,開始了解和接觸跨境電商行業的。(有同樣經歷的朋友握個手)

“我在深圳跑了一圈,真是不敢相信,這個行業里居然有這麼多銷售額幾十億上百億的企業”一位當年與筆者幾乎前後腳接觸跨境電商行業的某大廠朋友,拜訪了華南城四少後,感慨自己的認知被顛覆了。

一晃四年,跨境電商行業如夢如幻,天翻地覆。面對鉅變,“華南城四少”也在四年後交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答卷。

再次賣身的通拓、瀕臨退市的有棵樹,真的是栽在“鋪貨”執念上?

已經上市的賽維時代,V字反轉的傲基,已經憑“品牌”闖入新天地了?

本文通過對比四家企業的公開資料,提出了五個問題,想給出一些不一樣的觀察。

渡同樣的劫,結不同的果

原本並肩而立的四家企業,如今的境遇可謂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貿行四海」根據賽維時代、*ST有樹和通拓科技母公司華鼎股份的2023年報,和傲基科技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將“華南城四少”2023年度的業績進行了對比:

從資料看,2023年,賽維時代、傲基科技均呈現出營收和淨利潤大幅增長的局面,走出了2022年的低谷,朝着2021年的業績高點回歸。

去年7月12日,賽維時代一波三折後終於如願登陸資本市場。傲基科技也在今年4月份轉戰港交所,將上市進行到底。反觀早已借殼併購上市的通拓科技和有棵樹,至今還沒有走出風暴帶。2023年底,通拓科技接過了華凱易佰遞過來的橄欖枝,再度賣身。而有棵樹則在近日連50萬元的銀行債務都已經無力償還,瀕臨退市。

業績分化背後藏着的五個問題

面對“華南城四少”如今的分化表現,很多分析認爲,有棵樹、通拓科技是鋪貨型企業,而賽維時代和傲基走了品牌之路。這種分析有一定道理,但過於臉譜化和片面化。

我們還是以四家企業的公開資料裏先看下發展軌跡。

先找共同點。明顯可以看到,2021年四家企業都在封店風暴洗禮下,出現淨利潤下降的情況。

再看不同點,魔鬼就藏在細節裏,我們要多問幾個爲什麼。

△第一個問題:2020年是跨境電商行業烈火烹油的一年,但是通拓科技和有棵樹在這種年景就在虧損了。

△第二個問題:華南城四少中,只有有棵樹一家是一根陰線拉到底,四年來淨虧損高達40億元,營收也縮水到四年前的不到十分之一,可謂一泄到底了。而華鼎股份的營收和淨利潤則是上上下下,不斷波動。

再細看下,賽維時代和傲基科技這四年的走勢也差異極大:

△第三個問題:賽維時代四年裏淨利潤最少的一年並不是出現在2021年當年,而是反射弧較慢地出現在了2022年。而其他三家都是在2021年出現了四年來最大的淨利潤下滑。

△第四個問題:同樣是走出泥潭,賽維時代2020-2022三年淨利潤都在下行,到了去年才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重反轉。而傲基僅用了不到兩年,通過壓縮營收,很快就實現了利潤反轉。

△第五個問題:傲基2022-2023年的盈利只能說,剛好填了2021年的虧空。而賽維時代其實一直是在賺錢的,只是賺多賺少,賺快賺慢的差別。

這四家企業的個體差異值得深究。

“鋪貨”只是結果,原因是失控

可見,四少如今的分野,並不僅僅是“鋪不鋪貨”單一因素導致的。「貿行四海」爲此請教了多位與“華南城四少”交情匪淺的朋友,他們說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有棵樹和通拓被上市公司相中打包上市本來是一件行業美談,三年疫情給原本的對賭帶來了不可預估的風險,業績沒完成自己陷入了被動,他們的衰敗無關乎業務本身。”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副秘書長、鼎匯出海跨境電商研究院理事長高長春說道。

熟悉華南城四少的小兵也認爲,這四家企業都成功地把握住了早期跨境電商的紅利,之所以出現目前的分野,源於選了不同的發展路線。四家出現分化的時間點,並不是在2021年,而是在更早的2015年。

“欲速則不達啊”作爲通拓科技併購上市全過程的見證者,小兵介紹,2015-2016年在資本的各種吹捧下,老闆們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做大企業估值”上,也不管上市合作方的資質水平、被併購的風險、雙方的默契與磨合等因素。

糙一點說的話,就是彼時的通拓科技猶如一位只想在“寶馬車內哭訴的美女”,一心只管聘金高不高,絲毫沒去考慮與另一半的其他情況。同樣懷有如此執念的就是本文的另外一個主角有棵樹。

求仁得仁。2017年8月,先是天澤信息宣佈作價34億,向有棵樹創始人肖四清等30多位交易對方購買“有棵樹”99.9991%股權。緊接着當年12月,華鼎股份發佈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通拓科技100%股權,交易價格爲29億元。

但嫁入“豪門”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通拓和有棵樹的創始人沒有了“自由”,喪失了企業發展節奏的掌舵權。拿了高額“聘金”,企業就必須聽“婆婆”的話,完成併購要求的對賭業績。

只加攻擊不做防禦的結果

“爲了完成對賭,就要不斷堆人堆賬號資源,要覆蓋多平台,多上SKU大量備貨”小兵介紹,早期通拓和有棵樹都有在品牌、研發上進行投入,但一步錯步步錯,在對賭壓力下,企業很快就動作變形了。“2015年通拓還有200多人的研發隊伍,但現在就剩下不到50人”

不過縱使用上全力,通拓科技實際上也就在併購上市的第一年賭贏了,淨利潤比承諾的2億元多了200萬元,而第二年和第三年創造的淨利潤還沒越過承諾額的80%。

有棵樹倒是幾乎完成了三年業績對賭,2018-2020三年累計實現了9.7億多的淨利潤,完成率達到97.37%。

這種只考慮營收和淨利潤增長的極端發展方式,掏空了企業的潛力,讓企業揹負了大量的負債

2020年,當整個行業呈現出“只有海外有貨就能躺賺”的情況下,通拓科技和有棵樹所在的上市公司發佈的年報卻紛紛報虧。儘管危險的信號已經亮出,但在局內人看來,虧損的原因在於,上市公司併購花費巨大和其他業務不景氣的拖累,並沒有意識到風險的到來。

有位熟悉有棵樹的朋友提到,有棵樹封店潮之前業績從來沒有下滑過,對市場環境非常樂觀,2021年之前都在滿倉備貨。

致命一擊當然來自於2021年亞馬遜封店潮。忙着搶增長的企業們紛紛中伏。這場浩劫,讓華鼎股份的淨利潤虧損從上年度的-1.96億元,擴大到-6.07億元,天澤信息的淨利潤虧損更是從上年度的-8.71億元,劇增到2021年的-26.76億元。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前頭各自飛。虧損很快激化了企業內部的矛盾。在大信法務老楊看來,通拓的業務面問題其實問題不大,這幾年最大的問題是內鬥。先是廖新輝和鄒春元兩位創始人內鬥,接着又是接任的鄒春元與資方在爭奪企業話語權。

有棵樹則發現自己遇上了“彩禮貸”。天澤信息對有棵樹的併購,需要支付大約4.2億元現金。爲了支付這筆“彩禮”,天澤信息用2019年就已經過戶到名下的有棵樹股權做質押,找兩家銀行各借了2.1億元。隨着天澤信息現金流的緊張,這筆“彩禮貸”自然要有棵樹一起背了。

“人性是很難克服現金流帶來的快感的”

回頭來看,小兵感慨,企業發展還是要堅持長期主義,不要將這句話只掛在嘴上。

“跨境電商行業前期起來太快,讓大家都普遍養成了快速看成效拿結果的習慣。”小兵感慨,大家都在說走品牌之路,但一想到做品牌需要大量投入,見效又很慢,想想又放下了。他感慨,誰都不願意乾哭活累活,行業的大多數企業都是以數據來驅動,而不是圍繞客戶需求轉。

在大家比跑得快的高增長時代,這種人性的焦躁和貪婪更是特別容易放大。小兵回憶,通拓創始人廖新輝就是過於感性,當有高管對併購上市有疑議的時候,他會認爲反對併購方案就是反對他,並會逐個找人聊天,讓大家表態支持。“聽不見意見,這導致大事上犯了糊塗”

與廖新輝相比,有棵樹的創始人肖四清更是資本路線的堅定旗手。有棵樹的發展史,基本就是一部融資史。

2014年有棵樹剛剛成立四年,肖四清便積極展開資本動作,開始搭建上市架構。當時有棵樹一年的淨利潤剛剛超過300萬,其就敢對投資者承諾,2015年和2016年企業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7000萬元和9700萬元。

“偏執狂才能生存”。在行業增長紅利時代,有資本助力,靠資源堆砌,發揮自己的運營優勢確實很容易放大體量。

可一旦環境發生鉅變,原本越偏執的企業往往就越負重難返。這可能就是本文第二問題的謎底——爲什麼華南城四少中,賭性堅強的有棵樹一根陰線到底,瀕臨退市,而沒有完成業績對賭,創始人還要做高管思想工作的通拓科技還能“二婚”。

賽維時代、傲基做對了什麼?

從融資的角度來看,四家企業啓動融資的時間都是2014-2015年間。

相較於有棵樹、通拓,賽維時代、傲基如果說做對了什麼,那首先便是對資本的態度更加謹慎,堅持走獨立自主上市這條路,守住了企業發展方向和節奏的掌控權。

爲了獨立上市,賽維時代可謂披荊斬棘。2018年4月從新三板除牌後,賽維時代於2020年12月申請IPO,期間經歷了四輪諮詢和三次被中止審核,才如願上市。

傲基科技的上市路也同樣坎坷,2019年4月從新三板除牌後,先後衝刺上交所科創板、深交所創業板無果,於今年4月,轉戰港交所。

四少中,賽維時代無疑是走得最穩健的那個。正如前文所做的對比,從2020-2023四年的公開資料來看,賽維時代是唯一一家四年中淨利潤一直爲正的企業。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當有棵樹、通拓在忙着業績對賭矇眼狂奔的時候,曾經的賬號王賽維時代爲了符合上市要求,從2018年起便主動做減法,進行合規建設。

2018年賽維時代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開設了2292家店鋪,其中有2001家是以第三方自然人名義,佔據總店鋪數的87.3%。到2020年,賽維時代關閉了所有第三方店鋪,徹底解決了利用員工個人賬戶進行資金結算的不合規行爲。

由於提早主動瘦身,賽維時代也是四少裏受封店潮衝擊最小的一家企業。到2022年底,賽維時代的店鋪總數降低到722個,五年時間砍了70%的店。

賽維時代和傲基的“三板斧”

賽維時代主動瘦身,贅肉少了,肌肉出來了。如今,其以服裝賽道爲主戰場,形成了一個由“4個10億級品牌,20個億級品牌,70多個千萬級品牌”組成的品牌矩陣。

再看傲基。如果說賽維通過瘦身完成嬗變的話,那麼傲基就是通過“換血”涅槃了。2021年開始,傲基將主營賽道從3C生生切換到家居,同時展開渠道多元化建設,降低對亞馬遜的依賴。

根據傲基招股書,2023年傲基科技有11個品牌的GMV超過人民幣1億元。另據了解,按GMV計,傲基的6個產品品類(牀架、食品櫃、梳妝檯和梳妝凳、書櫃、餐櫃和邊櫃、冰箱)已經在亞馬遜美國網站排名第一。

除了相對聚焦細分類目外,這兩少還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深耕供應鏈。小兵介紹,傲基早就與大量工廠、供應商進行了深度捆綁,賽維時代在2016年就在啓動打造自身的柔性供應鏈,反觀通拓當初也想深度建設供應鏈,但礙於銷售反對而無果作罷。

對供應鏈的重視也是傲基能夠滿血復活的原因。“傲基換賽道的第一年效果並不好,很多人也不看好傲基的未來”一位已經離開傲基的朋友告訴「貿行四海」,傲基創始人陸海傳對產品品質有着很高的要求,他在公司裏面也是親自抓產品,堅持產品路線是傲基換賽道後還能站起來的主要原因。

(2022年底,傲基官號推文尋找產品型合作者)

傲基和賽維時代的第三把斧是“自建物流”。老楊介紹,傲基和賽維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這讓企業面對競爭多了一道護城河。

其中,2015年賽維時代就啓動了跨境物流業務。而傲基2021年換血進入家居賽道時,就通過旗下的深圳西郵智倉,建立了專爲中大件產品而設的全球物流網絡,即降低了自身的物流成本,還爲其他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成爲了傲基的新增長點。2023年西郵智倉的收入約24億元,訂單量超過600萬份。

賽維時代、傲基不能還是“跨境電商大賣”

“聚焦細分類目、重供應鏈、有物流”,與有棵樹、通拓相比,賽維時代和傲基牢牢把住了自身的方向盤,當下在履約和成長性上更有確定性,這也是如今四少分野的主要原因。

但“人無近憂,必有遠慮”,賽維時代、傲基作爲年營收幾十億,將要上探百億規模的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還是一家“跨境電商企業”。

外界現在提及賽維時代和傲基的短板最容易一擊命中的,就是這兩家企業的亞馬遜依賴症。

根據傲基科技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傲基科技來自亞馬遜渠道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爲83.9%、63.8%和53.8%。

而賽維時代的亞馬遜依賴症更加突出。2020-2023年,賽維時代在亞馬遜平台實現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爲 70.12%、85.55%、 89.86%和88.32%。甚至可以說,賽維時代越來越依賴亞馬遜了。

作爲根正苗紅出身跨境電商企業來說,賽維時代和傲基有亞馬遜依賴症很正常。客觀地說,亞馬遜依然是中國電商企業出海的核心渠道。

問題在於,賽維時代和傲基如果要繼續向上,分銷能力不足的問題就十分突出了。

消費品零售業有個共識是,一家好的消費品企業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供應鏈、深度分銷和搶佔心智”。

我們以安克創新、巨星科技這兩家年營收規模過百億的企業來做對比,先談下“深度分銷”的問題。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