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GMV两位数增长,淘宝天猫真的在讨好用户了

GMV兩位數增長,淘寶天貓真的在討好用戶了

觀察者網 ·  05/15 05:59

文/觀察者網 周毅,編輯 張廣凱

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阿里巴巴正重歸健康增長軌道。

5月14日晚間,阿里巴巴發佈最新季度和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業績報告。在上一個財年,阿里巴巴實現年度營收9411.68億元,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爲1003.51億元,同比增長13%;經調整EBITDA爲1757.1億元,同比增長9%。

近期以來,淘寶等各業務不斷向用戶看齊,這成爲阿里重歸健康增長的催化劑。據業績電話會,在最近一個季度,淘寶和天貓集團GMV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兼CEO吳泳銘表示,“本季度的業績表明我們的戰略正在發揮作用,我們正在恢復增長。”

業績報告截圖

除了同步業務動態,阿里最新公告也展示了另外兩個重要的“未來故事”的進展。

阿里宣佈,預計將於2024年8月底完成香港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轉換。進入港股通,將成爲阿里未來改善其估值的變量。阿里同時宣佈,派發2024財年股息,總額約爲40億美元;此外,在2024財年,阿里回購了總額約125億美元的股票。派息和回購,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市場資金入場,進一步推動阿里的“反彈”。

業績報告截圖

“聽勸”的淘寶回過神了

本月初,天貓618宣佈取消官方預售環節。這距離淘天集團提出“用戶爲先”,剛好過去了一年時間。

2012年,天貓最早將預售引入電商領域,隨後預售製成爲衆多電商平台的“標配”。預售制的本意是方便商家配貨及調配運力,減少物流爆倉等問題。但十幾年後,預售制卻逐漸和消費者需求脫節:人們想要簡單、省心的消費體驗,預售制卻將整個購物週期拖得很長,大大影響了消費體驗。

如今淘天主動砍向自己創造的規則,無疑是一個頗有代表意義的舉措。

預售制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能讓交易匯聚在平台選定的時間節點。這背後是可觀的收入表現和促銷數字;預售成交額在大促中佔比往往較高,也讓各平台多年來難以割捨。據《晚點財經》報道,僅淘天去年618預售期間的成交額,就在整場大促中佔比約5%-10%。

淘天集團的大動作,頗有些忍痛割愛,“壯士斷腕”之意。

砍掉預售制,也就放棄了部分短期利益。淘寶近期的改革,都能展示出類似的風格:例如,改版淘寶首頁,讓其更加簡潔;升級88VIP會員權益,提供無限次退貨包運費;啓動網頁版淘寶改版升級,進行全面優化……刪繁就簡,多一些實實在在的優惠和方便。

爲了讓用戶購物體驗更好,淘天的選擇是瞄準長期增長。

“對消費者更友好而不是對自己更友好”。聽勸的淘寶走出舒適區,開始回過神了。

在國內電商極度內卷的當下,兩位數的GMV增速,或許就是市場對淘寶改革誠意的“用腳投票”。

不過從業績來看,用空間換時間的“長期主義”,勢必將帶來一些新問題。

GMV增速,遠遠甩開了收入增速和利潤增速。業績顯示,今年3月底季度,淘天集團收入932億元、同比增長4%。GMV兩位數增長,固然是一個好消息。但作爲關鍵指標之一的客戶管理收入(CMR),當季增速爲5%,大幅度低於GMV增速;同時,經調整EBITA也同比減少1%。

GMV雙位數增長,意味着用戶正在回歸淘寶下單,“萬能的淘寶”重奪用戶心智;但是從CMR來看,GMV的增長沒能全部轉化爲收入的增長。CMR和GMV之間的“落差”,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意味着淘寶在不斷地扶持商家、讓利消費者;各類補貼、投入以及各種“利好”,註定也將侵蝕淘寶天貓的利潤。

業績報告截圖

這會帶來兩個潛在的追問:增長勢頭能否延續?平台自身如何賺更多的錢?

在業績電話會上,阿里高管應訊時表示,淘寶和天貓商家的強勁增長,意味着近期戰略收穫成效,“我們支持增長”。管理層透露,從後續四、五月份的表現來看,GMV的增長勢頭是可延續的,而CMR的變現率未來還有孵化空間——隨着貨幣化產品的推出,CMR增長有望逐漸趕上GMV,“它會落後幾個季度,但最終會趕上”。

對於變現能力的解答,同時也透露了另外一層信息:中小商家正在回歸淘寶。在電話會上,阿里高管表示,變現率的略微下降,是因爲淘寶GMV超過了天貓——相比天貓,淘寶商家往往以中小商家爲主,付費佔比也比較低——隨着推出新的廣告工具、商家投資回報的增長等,商家的支出未來也仍有提升潛力。

“2024年對於淘天集團是綜合能力提升之年,也會是一個投入的大年。”5月15日,有接近淘天集團的人士對觀察者網透露,該集團將重點投入以下幾個方面:商品供給,如打造新品、新品牌;價格力和效率,例如簡化活動規則,簡單、直接、實惠;好服務的建設,例如規範商家運輸停滯、虛假髮貨問題;以及提升用戶消費頻次——淘寶88VIP用戶,目前已經可以用積分兌換現金紅包。

那個人們熟悉的淘寶,正在逐漸回來。

AI、出海、物流紛紛“交卷”,阿里改革成效幾何

本土電商之外的其他業務,也通過業績同步了其改革變化中的新進展。

在今年3月季度,雲智能集團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3%。該季度,人工智能相關收入加速增長,繼續保持三位數增長。得益於對公有云的投入,以及運營效率的改善,雲計算調整後EBITDA增長45%,達到14億元人民幣。僅看增速,阿里雲這一次跑出了各業務單位中最好的表現。

業績報告截圖

在一些市場觀點看來,這或許是阿里雲“觸底”的信號:即使公有云產品經歷了大幅降價,但云智能集團的收入增長仍小幅超過了市場預期。與此同時,阿里雲釋放的利潤也變多了。這可能暗示着,經由減少那些以項目製爲主的私有云項目,阿里雲正在找準和回歸主航道,戰略調整背後的邏輯已經跑通。

海外電商和本土電商、雲並列,是阿里管理層多次明確的“核心業務”。雖然收入和虧損“齊飛”,但阿里海外電商的表現整體沒有什麼爭議。業績顯示,在2024年第一季度,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營收274.48億元,同比增長45%;經調整EBITA爲虧損40.8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88%——去年同期爲虧損21.71億元。

海外電商是少數仍有紅利的賽道之一。出海做增量,基本上是整個2023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的“共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收入已經超過了雲業務,在高基數的情況下,仍取得了45%的同比增長,表現依然亮眼;雖然虧損擴大,但這也是加速獲客、搶佔市場之際的必然支出,外界對此已有準備。

外界可能更關注:在全面鋪開市場以後,阿里海外電商何時扭虧爲盈?

相比於獨立跑出好看的盈利表現,爲電商出海業務提供硬實力支撐,是菜鳥現在更爲重要的事情。

跨境業務的高增長讓勤修“內功”的菜鳥成爲受益者。2024年1-3月,菜鳥單季營收同比增長30%至245.57億元。當然,全球供應鏈網絡的建設,“五日達”等阿里強調的配送時效能力,無一不意味着最多的投入和更明顯的虧損壓力。暫別“上市”故事的菜鳥,正迎來業務邏輯的轉型。

好消息是,少了上市這個“心理包袱”,菜鳥可以拿出更多定力,去做一些長期主義的事情。

觀察者網 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季度,被歸類爲“其他”的非核心業務收入規模達到514.58億元。盒馬收入的持續增長,部分抵消了其他業務的頹勢。在零售市場,盒馬仍在推進其全國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今,盒馬鮮生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出約10家新店。

據悉,年內盒馬鮮生的全國門店數有望突破400家。

在明確戰略重心,調整業務之後,阿里業績初步證明了改革的效果:用戶爲先戰略,讓作爲基本盤的淘寶天貓,進一步收穫消費者芳心;聚焦核心業務,也讓阿里各業務更具方向感。但一季度的增長勢頭是否能延續,盈利表現能否繼續改善,仍有待後續業績給出答案。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