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南下资金踊跃,港股强势高开,科网股、汽车股表现亮眼,哔哩哔哩领涨超8%,费率最低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一度涨超2%,冲击4连涨

南下資金踊躍,港股強勢高開,科網股、汽車股表現亮眼,嗶哩嗶哩領漲超8%,費率最低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一度漲超2%,衝擊4連漲

有連雲 ·  05/13 22:03

2024年5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數盤初漲幅迅速擴大至 2%,科網股、汽車股表現亮眼,嗶哩嗶哩漲超8%領漲成分股。截至2024年5月14日 09:52,恒生科技指數(HSTECH)強勢上漲1.48%,成分股嗶哩嗶哩-W(09626)現漲6.96%,東方甄選(01797)上漲6.36%,蔚來-SW(09866)上漲5.95%,舜宇光學科技(02382),快手-W(01024)等個股跟漲。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一度漲超2%,現漲1.54%,衝擊4連漲。最新價報1.06元,盤中成交額已達1420.45萬元,換手率1.67%。

數據顯示,槓桿資金持續佈局中。恒生科技ETF基金最新融資買入額達167.80萬元,最新融資餘額達4539.15萬元。

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年來看,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達到2336.62億港元,佔去年累計淨買入金額的七成,資金搶籌意願強烈。業內人士表示港股市場的資源板塊、互聯網科技板塊輪番上漲,帶動市場交易情緒回暖。近期,港股地產板塊反彈,疊加減免股息紅利稅傳聞,港股市場迎來第二波反彈。

銀河證券表示,流動性是港股市場表現的關鍵影響因素。一方面,港股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佔比較高,因此港股受外資影響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參與港股市場,已經成爲港股市場的重要流動性來源。

【估值窪地,港股或迎佈局良機!】

估值方面,恒指12個月前瞻PE較2019年來中位數折讓1.9個標準差,處於2019年來歷史分位值約5.9%;恒指相對MSCI全球指數前瞻PE較2019年來中位數折讓3.5個標準差,處於2019年來2.5%分位值;恒指股權風險溢價高於歷史中位數1.3個標準差,處於約79%歷史分位值。

從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來看,港股目前均處於歷史底部區域,進一步下行空間極度有限位於估值高性價比區間,中長期配置性價比凸顯

資料顯示,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標的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是港股重點旗艦指數,市場認可度高,優選港股市值最大的 30 家科技主題上市公司,匯聚衆多享譽全球的科技類創新型企業,覆蓋互聯網平台經濟、造車新勢力、及先進工業等板塊,指數前10大重倉股包括騰訊控股、快手、京東集團、小米、阿里巴巴、理想汽車等。

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還設有場外聯接基金(A類:013127;C類:013128)方便7*24申贖。

恒生科技ETF基金緊密跟蹤恒生科技指數,恒生科技指數代表經篩選後最大30間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數(HSTECH)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爲美團-W(03690)、小米集團-W(01810)、京東集團-SW(09618)、騰訊控股(00700)、快手-W(01024)、阿里巴巴-SW(09988)、網易-S(09999)、理想汽車-W(02015)、聯想集團(00992)、海爾智家(06690),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2.18%。

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場外聯接(A類:013127;C類:013128)。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恒生科技ETF基金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4)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等級測評後結果爲進取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於單一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風險等;以上產品投資於境外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爲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境外投資產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匯率風險和政治風險等。文中提及個股僅爲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本條資訊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