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内娱大佬”遭警示!阴阳合同事件后,华谊兄弟血亏近80亿,押注短剧翻身?

“內娛大佬”遭警示!陰陽合同事件後,華誼兄弟血虧近80億,押注短劇翻身?

時代財經 ·  05/09 21:52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謝斯臨

87a1fad38bdc4584973542feaf11606f.jpg圖片來源:Pixabay

因違規減持,王忠軍和他的華誼兄弟再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5月7日,浙江證監局官網發佈關於對王忠軍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經查,王忠軍作爲華誼兄弟(300027.SZ)董事長,於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前三十日內賣出公司股票32.87萬股,成交金額99.9248萬元。

上述行爲違反了上市公司董事減持股份的相關規定,浙江證監局決定對王忠軍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並要求王忠軍在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交書面報告。

華誼兄弟此前公告指出,王忠軍的減持主要是爲了償還股票質押融資,降低質押風險,更好地保障控制權穩定性。而公司業績披露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末,王忠軍和其弟王忠磊合計持有的超過3.86億股股份中,質押比例超過99%,凍結比例高達100%。

big圖片來源:華誼兄弟2023年報截圖

今時的窘迫與往昔的榮光形成鮮明對比。

2009年,華誼兄弟頭頂“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的光環成功上市,一時風頭無兩。大院子弟出身的王忠軍,通過與馮小剛、張國立等知名導演、演員的深度捆綁做大做強。同時手握電影和藝人經紀兩大業務板塊的華誼兄弟在巔峯時刻,市值一度逼近800億元,而身爲創始人的王忠軍也被外界視爲“內娛教父”。

然而禍福相依。2018年爆發的《手機》事件牽連出娛樂圈的“陰陽合同”醜聞,政策對內容的審核和行業的監管開始趨嚴,熱錢撤退,影視行業隨之進入寒冬。華誼兄弟爲綁定明星、導演高溢價收購而來的影視公司此時也變成了燙手山芋,公司陷入連年虧損的深淵。

這家昔日的影視龍頭亟需找到破局方法。但就後續發展規劃、控制權穩定等問題,時代財經多次致電華誼兄弟,截至發稿前電話均無法接通。

“陰陽合同”後6年,華誼虧掉79億

曾經的錯誤決策依然困擾着華誼兄弟。

4月30日,華誼兄弟披露了2023年度業績。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華誼兄弟實現營業收入6.66億元,同比提升65.59%;淨虧損5.39億元,同比減少45.08%。

對於虧損的原因,華誼兄弟總結道,其一是受前期經濟形勢的不利影響,影視行業仍處於復甦階段,且報告期內影視行業競爭激烈,導致市場份額爭奪加劇,公司業務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每年都會對包括應收賬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及商譽等在內的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按照會計準則相應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業績數據顯示,2023年華誼兄弟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52億元。

這一巨額虧損來自於華誼兄弟此前爲綁定明星、導演高溢價收購而來的那些影視公司。比如馮小剛名下的東陽美拉,又比如范冰冰、李晨、馮紹峯等一衆明星持股的東陽浩瀚。2015年,爲了收購這兩家成立還沒超過兩個月新公司70%的股份,華誼兄弟分別支付了10.5億元、7.56億元。

站在那個明星IP比演技與內容更具有流量的時間節點之上,華誼兄弟此舉看似能夠在短期內節省成本鎖定未來利潤。

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向時代財經表示,當時華誼兄弟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地砸知名導演、砸流量明星的做法,助長了影視行業流量虛高和片酬畸高的現象,給華誼兄弟和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憂。

而在2018年的《手機》事件之後,監管加強,影視行業隨之進入寒冬。這些大手筆、缺乏準確評估的投資,難以換來預期之中的收益,反而變成了華誼兄弟手中的不良資產,每年都得對其進行資產減值。

業績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2年期間,華誼兄弟分別計提資產損失13.82億元、26.61億元、4.4億元、4.61億元和4.68億元。

受困於此,華誼兄弟連續第6年陷入虧損境地。同期華誼兄弟虧損額分別爲11.69億元、39.78億元、10.48億元、2.46億元、9.82億元,近6年累計虧損達到79.64億元。

連年的虧損還顯著影響了華誼兄弟的償債能力。截至2023年末,華誼兄弟資產負債率爲79.06%,短期借款4.95億元。但同期華誼兄弟手中的貨幣資金僅2.32億元,難以覆蓋短期債務,公司資金仍舊承壓。

短劇能幫助華誼兄弟翻身嗎?

經營不順,爲支撐業務正常運作,2018年開始,王忠軍和王忠磊兄弟大幅度地進行股權質押,質押比例長期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可問題是,過高的質押比例或對公司控制權的穩定造成風險。

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華誼兄弟實控人王氏兄弟股票質押融資總額爲4.79億元,主要用來償還債務,償還期限爲一年,存在一定平倉風險。而據此前華誼兄弟對深交所年報問詢函的回覆,截至去年5月31日,公司實控人質押的股份預警線爲2.90元-1.83元,平倉線爲2.41元-1.58元。

5081bce3c0b8401294ab42ba598745ee.png圖片來源:華誼兄弟2023年報截圖

與之相比,華誼兄弟5月9日收盤報價爲每股1.99元,距離最低平倉線僅每股0.41元,背後壓力可見一斑。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時代財經分析表示,如果股價確實跌到了1.58元或以下,根據常規的股票質押融資機制,王氏兄弟可能會面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當股價跌破了平倉線,意味着作爲質押物的股票市值已觸發貸款質押協議約定的平倉條件,金融機構可能會採取措施來保護其貸款安全。”不過,柏文喜進一步指出,具體仍要看質押人與金融機構間的協議,在某些情況下,即使股價跌破平倉線,雙方也有可能通過協商達成新的協議來避免立即平倉。

而爲降低股權質押帶來的風險,近年來王氏兄弟一直在減持還債,償還股票質押融資。據證券時報統計,2020年到2023年,王忠軍累計減持2.59億股,王忠磊累計減持1.02億股。

但這條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根據去年8月發佈的上市公司減持新規,破發、破淨,或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東、實控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如照此執行,王忠軍的減持還債之路已然走進死衚衕,他必須爲華誼兄弟找到新的破局之法。

在此情況下,華誼兄弟開始加碼爆火的微短劇,試圖以此提升業績和股價,幫助公司從困境中脫身。年報顯示,華誼兄弟與閱文集團(00772.HK)合作出品的短劇《鴻天神尊》預計將於5月開機制作。該短劇根據閱文S級IP小說改編,屬於火爆玄幻、熱血爽劇題材,由王忠磊擔任出品人。

今年3月,王忠磊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微短劇的趨勢不可逆轉,未來它一定是佔據視頻市場一個很大的走向。而艾媒諮詢發佈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微短劇市場規模已攀升至373.9億元,較2022年增長了267.65%。預計到2027年,國內短劇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

但現在或許已經不是進軍短劇的最好時機——龐大的短劇數量已經將精品短劇掩埋,再好的短劇也很難從爽感短劇中衝出來。已經錯失風口的華誼兄弟,發力短劇可能能在短期內幫助公司收穫現金流,但長久獲益或難以保證。

而對現在的華誼兄弟來說,向凱認爲,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減脂瘦身、輕裝上陣,回到內容研發的賽道。“華誼兄弟每年看起來儲備項目很多,但其實由它主投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跟投。就意味着公司能從中獲得的分紅也極爲有限,難以走出虧損困境。”

或許,組建或強化屬於自己的原創的、優質內容的研發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前進,做更多自主出品的影視項目,才是華誼兄弟最終的破局之道。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