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天狂涨2000亿的谷歌,看到了AI商业化的曙光

一天狂漲2000億的谷歌,看到了AI商業化的曙光

美股研究社 ·  05/04 04:38

“人工智能是有史以來最深刻的平台變革之一,谷歌依舊會成爲第一。”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在2024年一季度業績發佈後,谷歌盤後漲超10%,終於站穩加入了“2 萬億美元俱樂部”。

從業績數據來看,谷歌一季度總營收805.4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5%,淨利潤同比增長57%,超出了FactSet Research 等華爾街分析機構預期,連續4季度加速增長。

廣告和搜索仍然是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自從轉型AI以來,谷歌一直在用“高市佔率、低增長率”的廣告現金牛業務養育“低市佔率、高增長率”的雲業務和AI業務。只不過對於當時的谷歌來說,AI何時能夠“兌現”是一個未知數。

然而當Chatgpt橫空出世,首先在語言類大模型方向上打造爆款應用之後,谷歌在質疑聲中完成“大象轉身”,利用自身的AI基礎設施優勢,結合現有的業務,率先跑通了AI商業化變現的一條道路。

收入端三大業務穩超預期,AI如何重塑谷歌業務?

AI正在重塑谷歌多個業務的競爭力。

具體而言,谷歌現有業務可以分爲三類:谷歌服務,谷歌雲以及創新業務。其中,谷歌服務又可以分爲廣告業務和其他業務。

首先看谷歌服務。2024年一季度,谷歌服務的收入爲703.98億美元,超過預期的601.8億美元。其中谷歌搜索及其他收入爲461.6億美元,超過預期的449.8億美元。YouTube廣告收入爲80.9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66.93億美元增長21%,高於預期的77.3億美元。谷歌網絡收入爲74.1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4.96億美元下降1%,低於預期的75.2億美元。

其次,在搜索業務上,谷歌仍然保持着絕對的用戶體量和規模優勢,並且在AI 的加入後,這種領先優勢有希望延續下去。

谷歌在2023年發佈的搜索引擎SGE,能夠通過生成式AI提供內容概覽,給出3—5個推薦結果,同時主動向客戶提出建議。AI的加入進一步拓寬了檢索類型,在用戶端提供更多樣的檢索方式,在應用端讓搜索引擎能夠識別響應更多類型的複雜的問題。

在SGE的使用情境下,搜索引擎能夠以人類的角度看待問題並給予回應,它完成了從被動“接受問題-回答問題”到主動“理解問題,輸出答案”的角色轉變。

這種角色的轉變,給廣告業務也帶去了變數。面對着使用者的詢問,AI給出的鏈接數量往往有限,企業的排名目標從“第一頁”變成了“前三名”。這也就意味着每一個廣告主都面臨着更激烈的競爭,需要對自身網站的內容和關鍵詞進行更多的結構化調整,以加大在AI推薦中所佔的權重。

谷歌敏銳地把握住了這種需求,在2023年推出了Performance Max,利用AI生成技術,根據廣告主提供的廣告目標、預算、行業、受衆等信息,自動生成廣告的標題、描述和相關圖像,以及匹配最合適的廣告形式和投放渠道。Google數據顯示,Performance Max在測試階段幫助數千家廣告主提升了平均30%的轉化率。

最後,AI對雲業務的影響更爲顯著。如果說AI對谷歌服務的提升更多體現在搜索效率和廣告轉化率的提升,那麼AI爲谷歌雲帶來的則是技術和架構層面的變革。

在拉斯維加斯2024年4月9—11日召開的Google Cloud Next '24 大會上,谷歌展示了AI爲雲業務帶來的變化:

“Google Cloud 宣佈了新的 Cloud TPU v5p、A3 Mega 計算實例、機密計算 A3 VM 系列、Chrome Enterprise Premium 等更新,這些更新是AI帶來的基礎設施與安全性層面的增強。

通過對AI技術的集成與創新,Google Cloud 通過其 Gemini 模型系列等 AI 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和優化應用程序生命週期。產品包括了 AI 助手、安全操作、BigQuery和Looker中的Gemini 嵌入等。

與AI深度融合後,Google Workspace推出了一系列創新和增強功能,包括新的 AI 視頻創作應用程序 Google Vids、Google Chat 的 Gemini 預覽版、AI Meetings and Messaging 插件,提升用戶在視頻創作、對話概括、實時翻譯和郵件撰寫等方面的體驗。”

這些技術和架構層面的進步直接促進了雲業務收入的增長,在過去的2023年,谷歌雲成功扭虧爲盈,在2024年一季度,谷歌雲的收入達到95.7億美元,同比增長28.4% ,高於預期的93.7億美元,增速環比上升。

無論是目前市場佔有率較高的搜索和廣告業務,還是方興未艾的谷歌雲業務,AI所帶來的“加速度”,讓谷歌通過更快的產品迭代和更深的技術護城河,讓發展滯後的雲業務和創新業務“奮起直追”,讓原本就處在優勢的搜索業務“翻新”,從而在衆多的科技巨頭競爭者中,率先獲得了市場增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儘管谷歌在商業化上表現突出,但是其的AI技術護城河正在面臨更大的衝擊。谷歌如何應對挑戰?

AI,科技巨頭們的修羅場

對比起搜索引擎領域上谷歌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AI領域早已是巨頭環伺。

2024年第一季度,微軟與OpenAI合作建設價值高達10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並開發“Stargate”超級計算機。旗下雲業務Azure在AI加持下實現了30%的同比增長。

在產品層面,微軟推出了包括Azure OpenAI服務、Copilot Stack、開發工具等在內的一系列AI產品和服務,致力於構築AI平台和生態;在研發層面,微軟推出了ML.NET等開源機器學習框架,並支持TensorFlow、CNTK等深度學習平台,推動AI技術的創新與快速發展。

Meta則在4月18日推出了Llama 3開源大模型,並升級了Meta AI助手,爲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注入AI動力。此外Meta還與IBM共同發起“AI聯盟”,聯合甲骨文、Hugging Face、Stability AI、康奈爾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知名企業和機構,向整個AI的研究和市場發起衝擊。

橫向對比,谷歌仍然面臨着激烈的競爭。

爲此,谷歌在AI上顯著增加了投入。四季度電話會上管理層也表達了今年將顯著增加資本支出的明確規劃,由AI帶來的新一輪投入週期將重啓。2024年Q1,谷歌的資本支出達到了120億,同比近乎翻倍。

4月15日,DeepMind首席執行官德米什·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在溫哥華舉行的TED大會上表示,谷歌未來將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用於AI開發,並且高調錶示谷歌的計算能力高於微軟等對手。

4月18日,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宣佈將通過團隊重組加快AI產品的開發部署。所有研究AI模型的團隊都將歸入哈薩比斯領導的DeepMind,將團隊集中起來,提高谷歌在研究方面的發展速度。

以上動作的本質都是充分發揚穀歌的長處——其優勢在於,它擁有全球最好的AI基礎設施,在研發端的高投入和人才集中能夠保證源源不斷地創新,在應用端的廣泛佈局,能夠用實踐進一步檢驗讓天才們的想法。

具體而言,在軟件層面,谷歌推出了AlphaGo、Transformer、Gemini等明星模型和產品,自研的Tensorflow框架成爲工業界最受歡迎的AI框架之一。在硬件方面,谷歌推出的人工智能算力芯片TPU、最新推出的基於Arm架構的新型CPU“谷歌Axion”,在提高計算效率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模型訓練的成本。

這些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給谷歌打下產品技術基礎的同時,也讓資本看到了谷歌的潛力所在,有機會改變其在七大科技股中的股價和市值地位。

AI講出怎樣的故事,谷歌爲何不再被低估

儘管在基礎設施方面擁有着巨大的優勢,然而長期以來,谷歌在美股七大科技股中一直是股價最低的存在,較少出現大幅波動。此前,在美股歷史上,單日市值增長超過2000億美元的情況只發生在兩家公司,分別是英偉達(2760億)和Meta(2040億)。然而,在4月25日業績公佈後,谷歌的市值暴增2250億美元,成爲第三家單日市值增長超過2000億美元的公司。

在前兩次市值暴漲的背景裏,英偉達作爲AI淘金時代的“賣鏟人”,有着絕對的市場話語權和發展前景,交出遠超市場預期的業績;Meta則是通過2023年第四季度25%的營收增長和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展現出公司對發展前景的自信。

以上的案例足以說明,在美股市場,長期發展才是資本最重視的東西。

在過去,谷歌的“未來主義項目”大多“無疾而終”,沒能走出實驗室。而AI及其相關產品的“井噴”,讓投資者們看到了谷歌將從前的沉澱和投入商業化後變現的無限潛力。這一點,才是谷歌的估值重構的真正原因。

隨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商業化應用的深入,谷歌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從搜索引擎的革新到雲計算服務的擴展,再到AI技術的全面融合,谷歌展示了充分的技術儲備和廣闊的增長前景。未來,谷歌的AI故事將會如何續寫,值得期待。

來源:美股研究社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