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 天顺风能中标地效翼船建造项目

競逐低空經濟新賽道 天順風能中標地效翼船建造項目

證券時報 ·  04/28 21:47

天順風能(002531)發佈消息,公司復材事業部近日中標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目標無人地效翼船結構建造及總裝聯調項目。此次中標的地效翼船起飛重量達10噸級,系國內最大的地效翼船。該結構建造項目將採用天順風能自研自加熱智能控溫模具和碳纖維複合材料產品進行建造,對比以往地效翼船在結構輕量化及完整性和經濟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中標地效翼船建造及總裝聯調項目

地效翼船又稱“海上飛船”,其利用地面效應實現掠波騰空飛行,集船舶和飛機的優勢於一身,快速、安全、經濟、便捷、工況多樣,是低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據科技日報此前報道,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繫我國地效翼船行業領軍單位,自1968年成功首飛我國第一艘地效翼船以來,經過多年持續攻關,突破了地效翼船核心關鍵技術,構建了完備的小型地效翼船研製及應用技術體系。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製的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有效解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地效翼船不能適應我國惡劣海況的問題,與前兩代相比,第三代地效翼船不僅適用性更強、安全性更高,航速也更快,爲海洋運輸與作業提供了更高效的平台。未來,隨着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地效翼船有望在旅遊觀光、跨海運輸、高速客運、海上救援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爲水陸交通領域的重要補充。

天順風能復材事業部是業內領先的複合材料研發和製造商,公司自主研發的碳纖維自加熱控制模具,可實現高效的生產製造,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在地效翼船結構建造項目中,天順復材將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確保地效翼船的結構強度、輕量化和抗波浪衝擊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天順風能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再次中標地效翼船結構建造和總裝聯調項目,不僅展示了天順風能復材事業部在複合材料領域的卓越實力,爲未來拓展非風電行業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標誌着其由結構製造商向總成商的轉型。

去年淨利潤7.95億元

4月26日晚,天順風能發佈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27億元,同比增長14.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7.95億元,同比增長26.53%。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75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1.35億元,股息支付率達16.95%。

資料顯示,天順風能作爲風電行業領軍企業,歷經二十年發展,已形成包含風電海工、風電塔筒、零碳復材及零碳實業在內的業務矩陣,以及“新能源裝備製造+零碳實業發展”雙輪驅動的戰略框架。憑藉產品和行業優勢,天順風能逐步拓寬業務深度與廣度。陸上風塔業務作爲公司最成熟的業務板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陸塔規模已達到較高水平。2023年,公司風塔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

近年來,天順風能逐步將戰略重心轉向更具發展潛力的海上風電業務。2023年,公司風電海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1億元,裝備製造板塊成功完成了從陸地到海洋的戰略轉型。目前,公司風電海工業務已有四大基地陸續投產,包括江蘇鹽城射陽基地20萬噸、江蘇南通通州灣基地25萬噸、廣東揭陽惠來基地30萬噸、廣東汕尾基地20萬噸的產能。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公司射陽二期30萬噸、廣東陽江基地30萬噸和歐洲德國基地50萬噸的產能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從產業鏈延伸方面來看,天順風能零碳復材板塊的葉片及模具業務已成功躋身衆多主流主機廠供應商之列。在葉片大型化進程中,公司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較早實現了超百米的葉片/模具產品的生產,並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以及研發複合材料新產品,以期增強市場競爭力。報告期內,公司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

在零碳實業方面,天順風能主要涵蓋的是風電場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業務。2023年,全國平均風速高於同期水平,公司該業務也實現了顯著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在營風電場併網容量1383.8MW,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30.6%。在項目儲備方面,公司目前位於湖北省沙洋縣的200MW風電項目正在建設中,另有600MW風電項目也正在積極籌備開工。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