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基石投资者解禁+H股全流通,抛压下燕之屋(01497)能否获投资者会认可?

基石投資者解禁+H股全流通,拋壓下燕之屋(01497)能否獲投資者會認可?

智通財經 ·  04/14 23:56

股價持續下跌,市值跌破50億港元,成交量低迷,燕窩龍頭燕之屋(01497)還有希望進入港股通嗎?

股價持續下跌,市值跌破50億港元,成交量低迷,燕窩龍頭燕之屋(01497)還有希望進入港股通嗎?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燕之屋是國內的燕窩龍頭,曾爲了上市五次奔赴不同資本市場,最早於2011年向港交所遞表,隨後經歷了兩次A股及兩次港股遞表後於2023年12月中旬成功登陸港股市場。然上市當天,該公司股價放量下跌,兩週跌幅超25%,隨後地量反彈至今年2月高點,3月後趨勢扭轉,周K線持續下跌,最近交易日市值42.08億港元,換手率僅爲0.05%。

燕之屋業績表現一般,2023年收入19.64億元,近三年增長率保持在13-16%窄幅區間,股東淨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4.89%,較前兩年有所放緩。這業績顯然沒能吸引到大資金的關注,故而成交量較低,不過市場將迎來港股通半年一次的定期調整,作爲港股燕窩第一股,燕之屋大概率要拼一把。

實際上,燕之屋面臨兩大問題:一是上市時引進了多名基石投資者,其中有三名基石投資者將在6月解禁,趕上港股通調整時間點,此外公司正在爭取H股全流通,已接貨獲證監會的備案通知,全流通下原有股東可能成爲洪水猛獸;二是基本面是否具有支撐性,能否抗住拋售壓力以及獲市場認可納入港股通。

解禁及全流通,存在較大拋售壓力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燕之屋赴港IPO引進了PT. Anugerah Citra Walet Indonesia、PT Niaga Cakrawala Sukses、PT Esta Indonesia、Value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及Value Partners Limited(均爲惠理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吳琛及黃成光七名基石投資者。其中Value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及Value Partners Limited和吳琛限售期爲6個月,將於今年6月11日解禁,合共解禁321.44萬股,佔比已發行股本0.7%。

這解禁數量雖少,但影響並不小,按目前股價算也接近3000萬港元的市值,以目前該公司的成交量,若全部拋售或因沒有承接力而大幅下跌。典型的案例如近期暴跌的天瑞水泥,平時日成交量也百來萬港元,在4月9日,拋售僅2300萬港元就使股價暴跌99%,市值從146億港元縮水至1.41億港元。

和原有股東的全流通相比,基石投資者解禁只是開胃菜。燕之屋在今年1月24日,向證監會申請將所有發行的約1.37億股(7名股東)每股面值0.2元的未上市股份轉爲港交所H股,以實現H股全流通,並於3月7日獲得證監會備案通知,未上市股份到香港聯交所上市流通後,不得再轉回境內,股東可選擇減持或增持該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流通的股份。該公司轉爲H股流通數量是解禁數量的42.6倍,以現在的成交量,用洪水猛獸來形容也不爲過,且原有股東成本低,拋售的安全邊際大。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通將迎來調整。港股通調整分爲定期調整和臨時調整,定期調整跟隨恒生綜指進行,爲每半年一次,於每年九月及三月生效,臨時調整爲不定時調整,對不滿足條件的標的進行調入及調出。新股要進入港股通,一般通過每年定期調整納入港股通,進入港股通可獲得內地資金關注,大幅提高成交量。

納入深港通條件較滬港通寬,除了中大型指數標的,平均月末市值50億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標的也可納入。燕之屋要想進入小型股指數,需要將市值提升至50億港元以上,並活躍交易市場,距離調整仍有一段時間,該公司大概率進行市值管理,以維持滿足納入港股通條件。

不過納入港股通並不一定能獲得大量的資金流入,因爲可投的港股通標的很多,而且基於燕之屋基石投資者及原有股東有減持或拋售的可能性,內地資金大概率還是不會買賬。當然,更多的投資者主要還是看公司基本面,是否具有投資看點,燕之屋被稱爲燕窩龍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基本面一般,中長期值博率低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燕之屋實施多品牌策略,以“主品牌+子品牌”多線發展,產品包括純燕窩產品、燕窩+產品和+燕窩產品三大系列。目前主要以純燕窩產品爲主,2023年純燕窩產品收入17.94億元,佔比收入91.3%,不過燕窩+及+燕窩產品收入增長搶眼,收入1.42億元,收入份額7.2%,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

從過去三年看,得益於純燕窩產品穩健增長,該公司整體收入表現平穩,盈利能力也比較中規中矩,2021-2023年股東淨利率分別爲11.08%、11.09%及10.23%,利潤表沒有特別調劑的會計項目,整體費用率比較穩定。此外,該公司經過多輪融資,淨資產及總資產都保持較快的增長,截止2023年12月,分別爲7.97億元及14.7億元。

在產品端亮點平淡,純燕窩產品增速放緩,雖然+燕窩及燕窩+表現尚可,但貢獻較低不足以支撐業績放量。在銷售端,該公司採取全渠道戰略,電商渠道收入佔比56.2%,主要駐紮在京東、唯品會及天貓超市等平台,線下渠道收入佔比43.8%,截止2023年12月門店數量743家,三年增加了110家,其中經銷商門店增加103家,在過去三年,兩大渠道收入均保持穩定增長。

燕之屋舍得在渠道上砸錢,2023年其銷售費用爲5.63億元,費用率28.67%,費用同比增長11.8%,近三年複合增速18.9%,低於純燕窩以及公司整體的收入增速,從運營數據看,不管是線上的佈局還是線下經銷商門店的擴張,都有不錯的業績成效。其實全渠道砸錢都是爲了把產品賣的更好,燕之屋的業績核心聚焦於純燕窩產品。

從行業來看,國內燕窩於2022年市場規模爲430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速爲30.1%,其中線上及線下複合增速分別爲37.1%及24%,佔比份額30.4%及69.6%。不過燕窩市場存在明顯的時間落差,近三年燕窩市場規模複合增長大幅放緩至3.68%,其中線下市場複合增速僅1.5%,較近五年放緩達22.5個百分點。

而且燕窩行業較爲分散,中國五大燕窩公司所佔合併市場份額爲11.9%,燕之屋以5.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第二名及第三名分別爲2.6%、2.3%,差距不是很明顯。在行業發展放緩下,市場競爭加劇洗牌,市場份額將集中於頭部參與者,燕之屋雖然暫時領先,但競爭壓力並不小,業績仍有不確定風險。

實際上,燕之屋的競爭壓力不止於同行的同款產品,替代品也是較大的威脅。燕窩產品被視爲功能性食品,但市場功能性食品衆多,且燕窩價格和成本落差讓消費者覺得沒有“性價比”,故而轉向購買其他替代品。過去三年燕窩市場增速大幅放緩,除了大環境影響外,更多的是替代品的市場替換。此外,燕窩也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比如2011年的血燕造假事件,若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對行業來說將是災難性的。

總的來說,燕之屋收入高度依賴於純燕窩產品,砸錢鋪設全渠道表現尚可,但行業增速大幅放緩,有較大的競爭壓力,同時存在替代品威脅,行業發展瓶頸或限制該公司的成長空間。燕窩行業也不是當前的主流投資主題,市場關注度低,基本面和板塊均對短長線投資資金的吸引力較弱。

對於半年一次定期調整的港股通名單,燕之屋還是有能力衝刺的,目前40多億港元的市值及地量的成交量,稍微動用下賬上5.37億元的現金要達成納入條件並不難,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內地資金可能不買賬。該公司的部分基石投資者即將迎來解禁,而原有股東非上市股也將實現H股全流通,有較大的拋售壓力,其基本面一般,承接力不足下可能導致股價大幅波動。

短期而言,燕之屋大概率會爲了衝刺港股通名單,維持在50億港元上下波動,但中長期而言,長線價值不凸顯,公司缺乏吸引力,值博率低。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