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山西证券:当前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产品型公司更易成长

山西證券:當前合成生物學底層技術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產品型公司更易成長

智通財經 ·  04/03 02:39

智通財經APP獲悉,山西證券發佈研報稱,當前合成生物學底層技術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產業仍處於生命週期早期,產品型公司更易成長。短期角度看,選品能力將對產品型公司的短期財務業績產生關鍵性影響。優秀的選品應具備“下游應用成熟”及“成本領先”兩大特徵,以解決真實的商業需求:下游應用成熟:1)潛在市場規模廣闊;2)需求具備確定性,市場成本教育低。成本領先:技術落地概率高,相比現存替代產品具備成本優勢。

長期看,平台化能力決定了合成生物企業的研發延伸和產品拓展空間,具備紮實研發能力、自動化、AI化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平台是持續成長的根本,因此“強勁的研發能力”和“豐富的儲備品類”也較爲關鍵。在此背景下,建議關注華恒生物(688639.SH)(買入-B)、凱賽生物(688065.SH)(增持-B)、梅花生物(600873.SH)、聖泉集團(605589.SH)、嘉必優(688089.SH)、萊茵生物(002166.SZ)、無錫晶海(836547.BJ)、藍曉科技(300487.SZ)。

山西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工程化合成生物,提高生物產品競爭力

合成生物製造按照特定目標對生物體理性設計、改造乃至從頭重新合成生物體系,通過生物學的工程化來造福人類。CB Insights 預測2024 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或達到189 億美元,2019-2024 年期間CAGR 或爲28.8%,麥肯錫預測2025 年合成生物學產生的全球經濟影響將達到1000 億美元。

合成生物製造相比傳統化學工程三大優勢:1)原料可再生,反應條件溫和,有效降低排放。2)工藝優化潛力大,降本空間顯著。3)技術平台性強,研發經驗和設備可遷移,拓品空間廣闊。

合成生物仍處於發展早期,未來兩大驅動因素:

1)歐盟碳關稅造成“綠色貿易壁壘”,生物基材料滲透率有望提升。CBAM 與歐盟內外碳排放成本差額及碳排放量掛鉤,未來CBAM 將提升歐盟外地區出口至歐盟的成本,生物基材料憑藉低碳減排優勢,滲透率有望提升。

2)非糧化路線力圖解決碳源隱憂。長期看,以糧食爲碳源的合成生物製造面臨“與人爭糧”隱憂,生物質資源利用技術將逐步轉向非糧生物質技術。

他山之石:雖較國外技術與應用開發有差距,但中國企業仍大有可爲

雖然我國企業在DBTL 循環和應用開發等領域與國外企業存在差距,但依託發酵工程與分離純化技術的優勢、底層技術的追趕以及市場應用的持續開發,我們認爲國內企業在合成生物製造領域具備趕超機會。山西證券復盤全球首家產品型上市公司Amyris 和首家平台型上市公司Ginkgo,得到以下結論:

1)Amyris 破產之鑑:a)選品決定下游市場的進入難度,成本領先爲產業化必需條件。b)“To B”和“To C”商業模式差異大,企業切換面臨應用開發風險。

2)Ginkgo 成長之思:平台型是合成生物產業長期必經之路,但短期業績受規模效應約束。平台型企業須通過併購投資拓展自身平台能力,通過擴張項目數量以降低成本。後發中國企業選擇與科研機構合作是降低短期經營風險的選擇之一。

風險提示:行業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研發失敗的風險:選品壁壘較低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及商業化不及預期的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