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通信服务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

中國通信服務公佈2023年全年業績

PR Newswire ·  03/27 02:47

要點:

  • 在挑戰中展現韌性,經營業績持續提升
  • 效益質量有效提升,毛利潤率持續向好
  •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產數業務引領發展
  • 戰略佈局戰新領域,增長動能逐步呈現
  • 財務狀況健康穩健,股息分紅持續遞增

財務摘要(經審核)    

截至1231日止年度

2022

2023

變化

經營收入                       (人民幣百萬元)

140,748

148,615

+5.6 %

其中:服務收入           (人民幣百萬元)

135,129

143,437

+6.1 %

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    (人民幣百萬元)

3,360

3,584

+6.7 %

每股基本盈                      (人民幣元)

0.485

0.518

+6.7 %

每股股息                             (人民幣元)

0.1939

0.2174

+12.1 %

自由現金流                  (人民幣百萬元)

4,353

4,333

-0.5 %

毛利率                                            (%)

11.4 %

11.6 %

+0.2個百分點

淨利潤率                                        (%)

2.39 %

2.41 %

+0.02個百分點

所有者權益回報率(ROE)               (%)

8.5 %

8.6 %

+0.1個百分點

香港2024年3月27日 /美通社/ --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通信服務」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集團」)(香港股票代碼:552),今天公佈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的經審核之全年業績。

經營業績

二零二三年,國家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及新型工業化建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集團立足「新一代綜合智慧服務商」定位,以科技創新爲引領,深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打造核心能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取得良好經營業績和發展效益。

一、經營業績穩中向好

集團堅持「價值引領、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總路線,充分發揮「數字基建建設者」、「智慧產品和平台提供者」、「產業數字化服務者」、「智慧運營保障者」(以下簡稱「四者」)優勢,加快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經營業績持續提升,經營收入和淨利潤[1]穩健增長。全年,集團實現經營收入人民幣148,615百萬元,同比增長5.6%。其中服務收入[2]人民幣143,437百萬元,同比增長6.1%。經營毛利人民幣17,257百萬元,同比增長8.0%。毛利率11.6%,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年上升。淨利潤人民幣3,584百萬元,同比增長6.7%,增速繼續高於收入增速。淨利潤率2.4%,穩中有升。自由現金流人民幣4,333百萬元,保持穩健。所有者權益回報率(ROE)8.6%,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每股基本盈利爲人民幣0.518元,同比增長6.7%。結合集團全年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現金流水平,爲進一步提高股東回報,董事會建議就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分紅比例由二零二二年的40%提高至42%,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2174元,同比增長12.1%。

(一)  優勢業務帶動,三大業務板塊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全年,集團電信基建服務收入實現人民幣76,137百萬元,同比增長4.4%,佔經營收入比重爲51.2%。其中,高價值諮詢設計業務發展良好,帶動該板塊盈利能力有效提升。業務流程外判服務收入實現人民幣43,551百萬元,同比增長1.1%,佔經營收入比重爲29.3%。得益於集團軟件和數字服務能力優勢,應用、內容及其他服務收入保持較快增速,實現人民幣28,927百萬元,同比增長16.8%,佔經營收入比重爲19.5%,爲拉動收入增量首要貢獻。其中,軟件開發及系統支撐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5.1%。

(二)  緊跟數字化需求升級,三大客戶市場穩中有升

  1. 夯實發展質量,國內非運營商集客市場引領收入增長。集團聚焦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需求,發揮自身「顧問+僱員+管家」[3] 服務優勢和「平台+軟件+服務」[4]能力優勢,爲政府、能源電力、建築、交通等行業客戶提供定製化、場景化解決方案,服務水平與交付質量不斷提升,該客戶市場業務價值穩步提高。全年來自國內非電信運營商集團客戶(「國內非運營商集客」)市場收入實現人民幣63,433百萬元,同比增長6.3%,成爲引領整體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
  2. 搶抓轉型機遇,國內電信運營商市場穩健增長。集團堅持「CAPEX+OPEX+智慧應用」[5]發展策略,在提升傳統業務運營效益的同時,緊盯國內電信運營商算力建設、產業數字化業務和科技創新轉型新需求,充分發揮總包能力和一體化優勢,持續建強交付、運營保障、軟件開發等服務能力,全力支撐運營商客戶轉型升級,在雲、智算中心、「雙碳」等方面打造多個標杆項目,實現合作共贏。全年來自該市場收入達到人民幣81,726百萬元,同比增長4.7%。
  3. 聚焦重點區域,海外市場質量規模雙提升。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沿線數字經濟需求,與「走出去」中資企業加強協同拓展和生態合作,將國內優勢的能力平移複製,爲海外重點區域、客戶提供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建設及智慧化服務,取得多個高價值優質項目。全年海外市場實現快速增長,收入達到人民幣3,456百萬元,同比增長15.3%。

二、戰略新興業務做強做優,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二零二三年,數字中國建設進入整體佈局、全面推進新階段,集團持續深耕數字基建、智慧城市、綠色低碳、應急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塑強新動能新優勢,全年合計新籤合同額同比增長超30%,佔總新籤合同額比重近30%,較上年增長約5個百分點,有效拉動整體業務轉型升級,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基建領域,集團積極投身智算中心、超算中心建設和數據中心改造升級,做強雲諮詢、雲遷移、雲集成、雲運維等一系列雲業務,憑藉深厚的行業經驗積累,融合新一代數智、綠色技術,形成獨具特色的「1+2」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方案(即提供全過程、全專業一體化服務,並具備綠色低碳、數字智能兩大科技特色),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和全流程數字交付能力均領跑行業。成功承接國內「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及海外多個數據中心項目,全年來自該領域的新籤合同額增速約30%。發佈《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爲築牢數字基礎設施底座貢獻智慧與力量。

在智慧城市領域,隨着社會治理細分領域發展、全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集團持續發力數字政府、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企業數字化轉型等賽道,不斷建強營銷隊伍、提升服務質量,發揮諮詢設計引領、軟件開發支撐和總包交付的一體化優勢,依託覆蓋全國省市縣三級的服務能力,實現重點行業、重點區域貫通發展,取得多項億元級EPC總承包項目,全年來自該領域的新籤合同額增速超過20%。

在綠色低碳領域,集團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緊抓數字化新型電力系統投資需求,探索佈局碳資產新賽道,聚焦電力基建與配套、光伏建設、用能服務、碳管理等重點業務,推進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落地,打造「諮詢引領+數字賦能+產品創新+工程建設+運營維護」全過程綠色低碳解決方案,築牢該領域核心競爭力與差異化優勢,全年來自該領域的新籤合同額增速達到50%以上。

在應急安全領域,集團致力於推進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緊跟客戶安全運營與數據安全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等技術,打造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台、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網絡空間測繪、數據安全監測等產品,實現重大風險的靈敏感知、準確預判、及時響應和科學決策,提供優質的產業規劃和頂層設計服務,爲城市公共安全、工業生產安全、自然生態安全保駕護航,全年來自該領域的新籤合同額實現穩健增長。集團具備該領域領先的智慧應用服務和平台建設能力,成功入選《智慧安全應急產業圖譜》[6]

三、提升企業核心優勢,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 加強創新能力,打造戰略核心產品

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內涵型」增長,圍繞戰略新興業務加大研發投入,緊跟客戶需求開展應用技術創新,加速核心產品研發與落地運營。集團加強科技創新統籌規劃,提前佈局6G、數據中心、算力、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全年共編制16件國家標準,累計授權專利3,000餘件。集團連續三年穩居「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競爭力百強企業」第四位,全年共獲得各類科技重要獎項49個,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獲得社會廣泛認可。

(二) 堅持諮詢引領,提升智慧服務價值

集團始終以客戶爲中心,不斷建強行業專家與科技人才隊伍,發揮「諮詢+科技」引領效應,憑藉「諮詢設計+總包+集成+運維」多專業、全流程綜合服務優勢,滿足客戶場景化、智能化、安全性、持續性的數字化服務新需求。集團成立多家產業研究院,打造「行業中心+區域平台」矩陣,持續增強「行業洞察、營銷交付、方案打造、產品研發、生態聚合」體系化能力,爲各領域各行業客戶提供更高價值的一流智慧服務。

(三) 依託行業深耕,塑強企業品牌力量

集團服務國家數字中國整體規劃,不斷深化「四者」內涵,致力打造擁有差異化和高品質的品牌優勢。通過佈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價值創造爲主線,建強核心產品和關鍵能力,提高企業品牌在行業和社會的引領力、影響力。集團承建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5G共建共享SA建設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集團依託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數字技術優勢,打造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標杆項目,多次獲得央視等主流媒體報導。

(四) 推動改革及數字化轉型,充分釋放發展活力

集團依靠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完善供應鏈、物業業務整合與價值提升,通過專業運營做強做優。制定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提高重點領域數字化管理水平。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優化選人用人與激勵機制,培育壯大高精尖領軍人才、科技型人才、交付營銷人才和工匠型人才隊伍,爲企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

中國通信服務董事長欒曉維先生表示︰「當前,融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形成,數字經濟成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面對新形勢新機遇,集團致力打造『數字基建建設主力軍、智慧城市服務排頭兵、產數服務頭部企業、智慧運營可信專家』,堅持價值引領和創新轉型驅動,加強傳統業務提質增效,深耕戰略新興業務新的細分場景、服務形態和趨勢熱點,塑強科技創新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總包交付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資本運營能力,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一流智慧服務創新型企業』,與股東、客戶和社會攜手共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1] 淨利潤指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

[2] 服務收入=經營收入-商品分銷收入-系統集成IT設備配售收入

[3] 「顧問+僱員+管家」的服務模式是集團近年來採取的一種獨有的業務模式。「顧問」是指集團發揮人才和產品優勢,以「顧問」的身份幫助客戶,將客戶的需求轉換成可執行的方案或項目。「僱員」是指集團接受客戶的委託,以「僱員」的身份,協助客戶對項目的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協調,推進項目順利實施,確保客戶達到最初預期。「管家」是指集團爲客戶提供業務全生命週期的管理,貼身服務,爲客戶創造價值。

[4] 「平台+軟件+服務」的能力指利用網絡安全、物聯網等核心基礎平台、聚焦客戶場景的各類智慧應用以及從諮詢規劃、工程建設到運營運維的一體化服務能力,爲客戶提供貼身定製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5] 「CAPEX+OPEX+智慧應用」:CAPEX(Capital Expenditure)指國內電信運營商資本性支出,OPEX(Operating Expenditure)指國內電信運營商經營性支出。

[6] 《智慧安全應急產業圖譜》是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成立的安全應急產業聯盟在「2023中國安全應急產業大會」上正式發佈。

關於中國通信服務

中國通信服務作爲新一代綜合智慧服務商,爲信息化和數字化領域提供綜合一體化智慧解決方案,提供包括設計、施工及項目監理在內的電信基建服務;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管理(網絡維護)、通用設施管理(物業管理)、供應鏈及商品分銷在內的業務流程外判服務;以及系統集成、軟件開發和系統支撐、增值服務等在內的應用、內容及其它服務。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國內的電信運營商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國內電信運營商客戶,國內政府機構、行業客戶和中小企業等在內的國內非電信運營商集團客戶,以及海外客戶。公司的控股股東爲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此外,公司的股東還包括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二零二三年,集團在「二零二三年《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中,排名第98位。在「2023《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中,排名第1,499位,並獲選爲「2023福布斯中國ESG創新企業」。在《機構投資者》舉辦的「二零二三年度亞洲區最佳管理團隊」評選中,榮獲「最受尊崇企業」、「最佳首席執行官」、「最佳首席財務官」、「最佳環境、社會及治理」等榮譽。在亞洲企業管治雜誌《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舉辦的「第十三屆亞洲卓越企業大獎」評選中,榮獲「亞洲最佳CEO」、「亞洲最佳CFO」、「最佳投資者關係公司」和「最佳環境責任」等榮譽。在財經雜誌《The Asset》(《財資》)主辦的「二零二三年度財資ESG企業獎」評選中,榮獲「金獎」。

若希望得到進一步的資料,請瀏覽中國通信服務的公司網址:

預測性陳述︰

新聞稿包含了展望性表述載有一些基於公司的信念和假設及現有資料而編制的有關公司、其業務及前景的前瞻性陳述及資料。在新聞稿中,一些如「預計」、「相信」、「估計」、「預期」、「計劃」、「前景」、「今後」以及其他類似字眼的使用,倘若有關公司或其業務,是指前瞻性陳述。這些陳述反映公司對未來事情的現時觀點,會受到風險、不確定因素和各項假設的影響。倘若一個或多個這些風險因素成爲事實,或任何相關的假設其後發現並不正確,則實際結果可能會與新聞稿中的前瞻性陳述有所不同。公司除根據上市規則的持續披露責任或聯交所的其他規定外,不打算更新這些前瞻性陳述。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