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东方证券:半固态装车元年已至 下一代电池技术蕴藏机遇

東方證券:半固態裝車元年已至 下一代電池技術蘊藏機遇

智通財經 ·  02/28 02:22

固態電池被認爲是解決鋰電池安全問題以及提升能量密度的理想方案,作爲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獲產業重點佈局。

智通財經APP獲悉,東方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固態電池被認爲是解決鋰電池安全問題以及提升能量密度的理想方案,作爲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獲產業重點佈局。2022年以來,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尤其是國內企業在半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均大幅超預期,以衛藍新能源和贛鋒鋰電等爲代表的半固態電池在2023年實現量產裝車,標誌着半固態電池已經進入產業化元年。隨着電池企業的產能規劃落地和更多車企車型的裝車應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有望加快。

東方證券觀點如下:

固態電池進展超預期,半固態率先落地加速裝車。

固態電池相較傳統液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優勢明顯,被認爲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之一。但由於其技術尚不成熟、成本依舊高昂,業界普遍認爲商業化應用的時間節點遠在2030年。但2022年以來,國內企業以半固態方案作爲過渡的中間路線,率先實現裝車應用進入產業化階段。隨着裝車車型增多,半固態電池應用規模擴大,經濟性有望提升,帶動產業鏈同步發展,或將加速向全固態電池最終形態的進化過程。

材料體系全面優化,電解質開闢新賽道。

電解質爲固態電池關鍵創新點,三大技術路線各有優劣:硫化物離子電導率最高,遠期發展潛力大,但穩定性差、成本高昂;氧化物電導率適中而穩定性好,研發驗證進展較快;聚合物電導率受限,但應用難度小成半固態方案短期之選。固態電池正負極材料向高性能方向迭代,有望打開高鎳三元、硅基負極的應用空間,長期來看鋰金屬負極和鎳錳酸鋰、富鋰錳基等新型正極材料具備較好前景。

國內外公司積極佈局,把握新技術機遇。

當前國內外涉足固態電池的企業較多,車企、研發機構、包含衆多初創企業在內的電池企業及中游材料企業均投入新技術研發佈局。工藝技術的創新和材料體系的變化,爲全產業鏈帶來新的機會。分環節來看,國內自主品牌及新勢力車企半固態裝車走在最前列,配套電池廠整體產能規劃已進入百GWh量級,電解質材料的開發和量產進度則相對滯後,高鎳三元正極國內已具備成熟量產能力,而硅基負極規模尚小有待放量。

固態電池被認爲是解決鋰電池安全問題以及提升能量密度的理想方案,作爲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獲產業重點佈局。

2022年以來,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尤其是國內企業在半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均大幅超預期,以衛藍新能源和贛鋒鋰電等爲代表的半固態電池在2023年實現量產裝車,標誌着半固態電池已經進入產業化元年。隨着電池企業的產能規劃落地和更多車企車型的裝車應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有望加快。

建議關注佈局半固態的電池企業寧德時代(300750.SZ)、億緯鋰能(300014.SZ)、贛鋒鋰業(002460.SZ)等。

與液態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在材料端的核心變量爲固態電解質,並有望提升高性能正負極材料和軟包封裝的滲透率。建議關注在相關材料上佈局深入進度領先的企業:電解質上海洗霸(603200.SH)、金龍羽(002882.SZ),正負極材料容百科技(688005.SH)、當升科技(300073.SZ)、貝特瑞(835185.BJ)、璞泰來(603659.SH)、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杉杉股份(600884.SH),鋁塑膜新綸新材(002341.SZ)、明冠新材(688560.SH)。

風險提示:固態電池產業化進度不及預期、技術路線革新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