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价涨量缩 “辣条一哥”卫龙(09985)何时走出低谷?

價漲量縮 “辣條一哥”衛龍(09985)何時走出低谷?

智通財經 ·  01/29 04:09

1月29日,大摩預計今年衛龍(09985)淨利潤增長預計爲6%,維持其“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由9.1港元下調至6.8港元。

智通財經APP獲悉,“辣條第一股”衛龍美味(09985)股價在2022年底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時,經歷短暫“高光時刻”之後,便一路下探,2023年3月14日公司股價觸及最高點12.4港元,此後股價一路下跌,至今5.72港元,已跌超五成。近日,大摩發表報告稱,衛龍將在2024年受惠於原材料價格良好趨勢,可能逐漸會有更好的利潤預期,但受到不利的銷售渠道變化的影響,收入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作爲辣條行業的龍頭老大,衛龍辣條價格親民、味道上頭,一直都深受消費者喜愛,但隨着衛龍產品價格的提高,這種固有印象在發生改變。衛龍辣條正在面臨着消費者買不動、不願買的尷尬境地。

衛龍的產品主要分爲三個板塊,首先是調味面製品,包括大小麪筋、親嘴燒在內的辣條,其次是以魔芋爽與風吃海帶爲主的蔬菜製品,最後是豆製品與其他產品,主要包括軟豆皮與滷蛋。從數據上來看,據公司業績披露,衛龍主營的三大板塊在過去數年裏都經歷了大幅向上調價的過程。單看2023年上半年,調味面製品板塊漲幅最大,同比增加了27%,甚至跑贏了LV熱門包款每年10%—20%的漲幅。

深究衛龍漲價的原因,或與產品銷量的下滑有關。業績顯示,2022年,衛龍調味面製品所得收入由2021年的29.18億元減少6.8%至27.19億元,銷量也從2021年的19.36萬噸減少4.30萬噸至15.06萬噸。爲了抵消相對高價帶來的銷量下滑影響,衛龍只得繼續提價。

衛龍以價換量的效果在業績中已經顯現,2023年上半年,衛龍歸母淨利潤4.47億元,實現扭虧爲盈。儘管如此,但如飲鴆止渴般通過提升單價來提高總收入的方法,或容易將公司拖入價漲量縮的死亡螺旋。有行業人士提醒:“漲價來推高業績這一做法長期來看可能會對銷量增長帶來衝擊,因此企業需要把握好漲價的幅度,避免價格過快上漲導致銷量大幅下滑,進而傷害到業績的增長。”

此前,國金證券在2023年上半年業績點評中表示,衛龍提價壓力尚存。該行指,2023年上半年衛龍面製品恢復不及預期,主要是流通渠道仍有壓力,同時考慮到提價對銷量的影響較大,下調衛龍業績預期。

除此以外,衛龍越來越甜的口味也被不少人所詬病,甚至被人稱爲不辣的甜條。嗅到商機的其他品牌則快速跟進,其中麻辣王子最爲典型。不同於衛龍的甜辣口味,麻辣王子堅守最初的麻辣風味,同時價格也十分親民,吸引了一大批因性價比和口味而被衛龍勸退的消費者。辣條行業甚至流傳着南“玉峯”(麻辣王子)、北“衛龍”的說法。

在麻辣王子爆火後,衛龍選擇了迅速跟進,2023年9月份推出了一款新品——霸道熊貓麻辣辣條,價格邁上了一個新臺階,36小包的組合裝售價近32元,相當於每500克的價格27.7元,這樣的“高端”辣條,或很難奪回因高價而流失的消費者。

此外,衛龍還存在過度依賴線下渠道的問題,而對線上渠道的拓展力度明顯不足,而年輕用戶的消費偏好渠道在線上。數據顯示,2019-2021年,衛龍線下渠道實現收入在公司營收中的佔比爲92.6%、90.7%、88.5%,而線上渠道收入佔比僅爲4.2%、5.6%、6.3%。

1月29日,大摩發佈研報稱,零食產業主要透過零食折扣和電子商貿擴張,不過,最爲受惠的通常是規模較小的企業或自有品牌,或是渠路轉型速度快速的品牌。該行認爲,這並不利於衛龍,因爲集團的線下銷售中,約四成是來自傳統KA(大型連鎖)。由於零食折扣店和電商較關注低線城市,集團或面臨收入和定價結構的不確定性。該行預計今年衛龍的淨利潤增長預計爲6%,維持其“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由9.1港元下調至6.8港元。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