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群智咨询:双十一期间中国独立显示器线上市场销售同比增7.6%

群智諮詢:雙十一期間中國獨立顯示器線上市場銷售同比增7.6%

智通財經 ·  2023/11/19 18:55

根據群智諮詢的數據,在2023年的“11.11”期間(10.23~11.11),中國獨立顯示器線上市場銷售規模約爲110萬臺(京東+天貓),同比呈現積極增長趨勢,增幅約7.6%。

智通財經APP獲悉,群智諮詢發文稱,今年顯示器“雙11”的促銷節奏提前至10月23日,電商平台與品牌紛紛加大投入。在產業鏈的合力之下,2023年中國顯示器“雙11”促銷週期內的銷量成績表現不俗。根據群智諮詢的數據,在2023年的“11.11”期間(10.23~11.11),中國獨立顯示器線上市場銷售規模約爲110萬臺(京東+天貓),同比呈現積極增長趨勢,增幅約7.6%。

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注入信心顯得格外重要。2023年的“11.11”(又稱“雙11”),對中國顯示器市場而言,是一個較以往更加重要的銷售節點。在經歷了連續三個季度的高位出貨之後,中國獨立顯示器渠道庫存水位攀升,“雙11”促銷季正是去化渠道庫存的關鍵機會。此次促銷的表現,不僅是各品牌在中國市場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一份答卷,也是明年中國市場開局走勢的一個指針。

規模:量價背行,市場下沉

儘管銷量增勢可觀,但從銷售額的維度來看,2023年“雙11”市場增長仍然是艱難的。群智諮詢數據顯示,在2023年的“11.11”期間(10.23~11.11),中國獨立顯示器線上市場銷售額約爲13億元(京東+天貓),同比呈現下滑趨勢,降幅約1.5%。從均價的維度看,2023年“雙11”顯示器市場均價同比降幅約爲8%。不可忽視的是,在均價和銷額下滑的同時,以電競爲代表的細分市場佔比呈積極提升趨勢。這表明,市場結構升級爲產業鏈盈利能力的賦能作用被弱化了。

上述這一“量價背行”的特點,直觀地揭示了2023年中國獨立顯示器市場的發展邏輯,即從“結構升級”轉向“市場下沉”。市場下沉的發展邏輯在當前中國IT市場低迷期具有其有效性,在中國市場採取市場下沉策略也具有其本土合理性。主要表現在:第一, 從用戶視角來看,市場下沉策略有助於減小IT類產品的“用戶鴻溝”,從而擴大用戶規模,爲IT設備培養更多的用戶群。第二, 從品牌視角看,市場下沉策略降低了行業門檻,削弱市場壟斷,爲行業充分競爭提供了開放性環境。第三, 從供應鏈視角看,海外需求紅利消退的負面影響極大地限制了產業鏈的市場出口,任何增量市場對於當前的供應鏈來說都是重要機會。

結構:品牌競爭格局趨向“本土化+去中心化”

市場下沉的發展邏輯,直接影響了2023年中國顯示器品牌競爭格局,使其呈現出“本土化+去中心化”的特點。本土化意味着在中國顯示器市場的參與主體上,本土品牌憑藉靈活的供應策略、低價成本優勢以及接地氣的渠道策略,正在攫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去中心化意味着中國顯示器市場品牌壟斷程度明顯降低,市場份額從頭部往中後段轉移,品牌競爭變得空前激烈。

2023年“雙11”的品牌表現也延續這一變化基調,“本土化+去中心化”的特點再次凸顯。其中,冠捷(TPV)作爲市場領導者,雖然保持了穩定的銷售表現,但在傳統兩大電商平台的市場佔有率被進一步稀釋。小米(Xiaomi)、惠科(HKC)、華碩(ASUS)、康冠(KTC)、泰坦軍團(Titan Army)、聯想(Lenovo)等品牌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長。

分品牌表現來看:

冠捷(TPV):冠捷系(AOC+Philips)2023年“雙11”在主力平台的銷量約爲19.6萬臺,同比小幅下滑。其中AOC銷售15.5萬臺,同比下滑4.3%。Philips銷量4.1萬臺,同比下滑10.6%。在競爭對手的激烈價格競爭之下,AOC作爲高度成熟的頭部品牌,應對之策會受到渠道價格體系的限制,因此防守策略雖然有效,但在主力電商平台仍丟失一定的市場份額。Philips近兩年調整了品牌定位,市場份額呈收縮狀態。但可以看到,頭部品牌也在積極求變,加快佈局新電商渠道,從而實現了“雙11”銷售業績在全網口徑下的同比增長。

小米(Xiaomi):銷量12.4萬臺,同比增幅4.1%,通過貫徹性價比策略和精準的產品選擇方案繼續穩坐市場亞軍之位。

惠科(HKC):在積極的價格、產品與渠道策略三重因素驅動下,惠科今年在線上市場異軍突起,“雙11”市場銷量達11.4萬臺,表現強勁,同比增長21.1%,躍居市場第三。其單品S2716Q更是憑藉600元以內的定價將27英寸QHD IPS產品的單價下沉至入門級市場,一舉斬獲約2萬臺的銷量成績。

華碩(ASUS):在經歷了6.18的市場挑戰後,華碩迅速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環境的變化,靈活調整了產品策略,尤其優化了其IPS主力機型的價格競爭力。快速的應對能力使得華碩在“雙11”促銷期斬獲頗多,其銷量約6.9萬臺,同比增長6.5%。

三星(Samsung):銷售策略積極,尤其在高端產品上。但受到中低端市場份額流失的影響,三星今年銷量約5.5萬臺,同比收縮11.4%。

康冠(KTC):在“雙11”期間表現突出,銷量6.9萬臺,同比增幅超過3倍,成爲本次TOP10品牌中同比增幅最大的廠商。

戴爾(Dell):在顯示器市場下沉的大趨勢下,戴爾顯示器家用產品的線上價格優勢不夠突出,儘管高端機型表現穩健,但走量級機型銷量受到挑戰。其整體銷量約3.9萬臺,同比下滑10.6%。

LG:在6.18期間LG憑藉中高端機型的價格下沉,獲得了不俗成績。但進入“雙11”時期,IPS電競市場的價格競爭進一步加劇,LG的品牌溢價能力同樣被削弱,其銷量約3.1萬臺,同比下滑10.6%。

聯想(Lenovo):在品牌策略調整之下,聯想對消費產品線重視度提升,繼6.18之後,今年“雙11”銷量再創新高,達3萬臺,同比大幅增長73.4%。尤其是電競機型佈局得當,其單品拯救者Y27q-30成爲1000+電競市場中的TOP產品之一。

預測:2024年產業鏈步入供需平衡期,過度的市場下沉或將改善總體而言,中國顯示器市場在2023年“雙11”購物節期間呈現出積極的規模發展態勢。各大品牌通過不斷優化成本、調整產品線並制定積極的價格策略,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實現了整體市場的穩定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增長是通過市場下沉來實現的。市場下沉的發展邏輯是由終端低價競爭驅動,價格壓力會向供應鏈上游傳導,從而使得“降本”成爲整體供應鏈的突出訴求。

追根究底來看,2023年中國顯示器市場的增長的主要基石有兩個:第一,供應成本的下滑,受供需關係變化影響,當前上市的產品成本顯著優於疫情期間的成本水準;第二,利潤反哺,通過不同區域以及不同層級、部門的利潤調節,來支持品牌參與激烈的終端價格競爭,拓展市場規模。

群智諮詢認爲,展望2023年底乃至2024年,上述因素具有變數。在成本方面,未來供需關係趨向理性與平衡,成本狀況也將趨於穩定,低成本的供應環境難以持續;在利潤結構層面,明年海外市場的終端價格競爭也將加劇,利潤反哺的能力將削弱。

因此,群智諮詢預測,2024年中國獨立顯示器市場規模將呈現基本平穩的趨勢,市場整體規模的擴張速度將明顯放緩,品牌策略會進一步分化。一方面市場下沉策略會持續存在,尤其是對於規模擴張型的廠商而言。但另一方面在中高端市場,以國際品牌爲代表的參與主體會更注重“優品”與“成本優化”並行,從而延緩中高端市場的快速下沉。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