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基建龙头中国中铁(00390):万亿国债增发受益标的,PB仅为0.3倍

基建龍頭中國中鐵(00390):萬億國債增發受益標的,PB僅爲0.3倍

智通財經 ·  2023/10/29 07:03

增發萬億國債,各大券商及投行紛紛發佈研報,均稱水利工程建設需求將持續釋放,港股基建板塊迎來久違的反彈。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批准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消息出來後,A股水利基建板塊大漲,而港股重型基建四天也反彈了7%。

在流動性緊缺下,暴漲暴跌往往集中在小盤且成交量很少的標的,行業龍頭則表現較平穩。作為全球最大的建築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國中鐵(00390)擁有鐵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及建築工程等多類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此次萬億國債主要用於基建建設,顯然執行一旦落實,該公司將充分受益。

不過近期該公司披露三季度運營報告,業績並不好看,根據披露,第三季度新簽合同額為5285億元,同比下降達31.5%,前三季度累計新簽合同額約1.8萬億元,同比下降9.1%,而上半年則是增長的。那麼,在萬億國債的政策預期下,中國中鐵是否有機會呢?

拉動經濟還得看基建投資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疫情以來,全球宏觀經濟就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受通脹、地緣政治以及地區衝突影響,“滯脹”成為經濟常態,貨幣政策失效,在降溫還是求增長之間難以實現平衡。這時候凱恩斯學派活躍,財政政策被推崇,試圖通過以投資驅動GDP恢復增長,扭轉經濟頹勢。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從最開始的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消費在GDP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了投資,但在全球消費不景氣下,投資這張王牌顯然更為重要。2021年以來國內密集出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大力建設基建,尤其是新基建,包括資訊基礎建設、創新基礎建設及數位經濟建設等。

比如2021年9月的《“十四五”新基建規劃》,圍繞新基建,2022年分別出臺“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規劃及“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同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圍繞重大戰略部署,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2023年地方頻繁出臺相關政策,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2%,新基建投資同比增長16.2%。

下半年地方政策發力,如7月份廣西發佈《廣西全面統籌和加強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融資工作助力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10月份上海發佈《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等。隨著萬億國債落地,水利基建投資加速,產業鏈也將迎來需求端的旺盛週期。

中國中鐵基本面強勁

中國中鐵在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處於領先地位,截止2023年6月,其擁有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18項,擁有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32項,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19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9項,在全國均處於龍頭地位。按業務劃分,該公司有基礎設施建設、設計諮詢、裝備製造、房地產開發及其他業務。

基礎設施建設是核心業務,收入份額常年均超過80%,2023年上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收入為5266.5億元,收入份額83.6%,新簽合同金額9291.7億元,佔比總合同金額72.9%。此外,期間設計諮詢、裝備製造、房地產開發及其他業務收入份額分別為1.53%、2.78%、3.36%及8.73%。

上述五大業務均穩健增長,近五個半年度收入復合增速分別為12.91%、4.8%、11.96%、11.1%及15.67%,共同驅動整體收入復合增速為13.03%。此外,該公司利潤水準還非常穩定,毛利潤及股東淨利潤復合增速分別為10%及11.1%,緊隨著收入,2023年上半年率及淨利率分別為8.61%及2.75%。

中國中鐵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為工程建造,涉及鐵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軌道交通等工程領域,經營區域分佈於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擁有多個領域的特級資質,在基建投資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其他領域也表現不俗,如設計諮詢,累計獲得國家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154項。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以地產+基建及地產+產業模式轉變,受終端地產行業影響較小,上半年銷售額仍保持雙位元數增長趨勢,結轉收入有所下降,但遠低於同業水準。該公司還有礦產資源業務,境內外全資、控股或參股投資建成5座現代化礦山,分別為黑龍江鹿鳴鉬礦,剛果(金)綠紗銅鈷礦、MKM銅鈷礦、華剛SICOMINE銅鈷礦以及蒙古烏蘭鉛鋅礦,運營表現堅挺。

或將迎來估值重塑機會

中國中鐵的基建、設計諮詢、裝備製造及房地產開發均為基建範疇,正面迎接全國基建投資浪潮,其中核心業務影響最大,2023年其基建建設的新簽合同金額增速超過40%,也佐證了這一點。按季度看,主要在於Q2表現搶眼,按三季度公佈的數據算,Q3合同金額大幅下滑,導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放緩。

不過Q4預期樂觀,基建政策仍是搞活經濟的主流,然而能否抓住機遇,除了業務實力外,還需穩健的財務實力。截止2023年6月,該公司總資產為1.7萬億元,總負債高達1.27萬億元,負債率為74.7%,流動負債佔比達73%。不過該公司賬上現金高達1738.2億元,資本開支262.7億元,短期負債壓力不算大。

該公司槓桿率較高,即便利潤率較低,權益回報水準也不錯,2023年年化ROE為7.54%,往年穩定在7-8%的水準,在重型基建行業處於中等偏上的水準。該公司穩定派息,股利支付率在10-20%之間,但目前其市值較低,港股PB值僅為0.3倍,使得股息率超過5%,相比於同行具有較高吸引力。

針對此次“萬億國債”增發,各大投行紛紛看好行業,比如中信建投認為財政發力修正市場預期,鋼鐵、建築、基礎建設、環保等上游順週期板塊有望受益;招商證券認為預計將促進水利工程建設需求持續釋放。該公司也被投行看好,如大莫耳認為此次財政寬鬆展現內地政府提振經濟的強勁信號,料該公司股價將會對此反應正面。

消費復甦緩慢,在較長時間需要投資拉動,中國中鐵作為基建龍頭,擁有近乎全基建領域的資質,將是萬億國債增發及地方基建投資浪潮下的最大受益標的,公司業績好、估值低,大概率也將迎來估值重塑的機會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