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023年中报|当CT不再是“护身符” :联影医疗MR增长空间几何

2023年中報|當CT不再是“護身符” :聯影醫療MR增長空間幾何

華爾街見聞 ·  2023/08/21 22:32

A股醫學影像設備企業的首份半年報出爐。

日前,聯影醫療(688271.SH)發佈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2.71億元、9.3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26.35%、21.19%。

“主要得益於全球醫療設備市場的復甦,以及公司持續向市場提供高質量的創新型產品和服務。”聯影醫療解釋稱。

補助依舊是聯影醫療的利潤“助推器”,2023年上半年,各項補助在內的其他收益高達2.73億元,同比增長了21.33%。其中第2季度高達1.65億元,環比增長了52.78%。

儘管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成像(下稱“CT”)的收入增速有限,但磁共振成像(下稱“MR”)收入增長顯著。

2023年上半年,CT僅創收20.94億元,同比增長7.30%,同期MR的收入已達到15.01億元,同比增長了66.43%。

MR能否在未來撐起聯影醫療收入的“半壁江山”,正備受矚目。

何時擺脫依賴

今年以來,醫藥行業無論是估值還是業績都備受挑戰,但仍有部分企業依舊保持了穩定的增速。

2023年上半年,聯影醫療的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2.71億元、9.3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26.35%、21.19%。

“主要得益於全球醫療設備市場的復甦,以及公司持續向市場提供高質量的創新型產品和服務。”聯影醫療解釋稱,“彰顯了公司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策略的有效性,為未來的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為關鍵的因素或指向了一直作為利潤“助推器”的補助。

2022年,包括各類科研補助在內的其他收益高達5.92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接近3成。2023年上半年該數據仍達到2.73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6.07%,其中第2季度已達到1.65億元,環比增長了52.78%。

何時摘下“被奶大”的標籤,仍是擺在聯影醫療面前的考驗。

除此之外,費用類科目仍在侵蝕著聯影醫療的利潤。2023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分別為8.24億元、8.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5.90%、75%。

“(銷售費用)主要系報告期內隨著業務增長銷售人力成本及差旅、會務費增加。”聯影醫療解釋稱。

對此,華西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崔文亮稱考慮到費用率及產品結構等數據的變化,已下調聯影醫療2023年的利潤預期。

崔文亮預計2023年2025年的歸母淨利潤為20.82/26.07/32.73億元,較同期21.50/27.13/32.81億元的原預測出現了略微下滑。

具體來看,聯影醫療的CT、MR等影像產品的收入都實現了一定的增長。

其中MR增長最為顯著,2023年上半年創收15.01億元,同比增長了66.43%,佔比為28.48%。

“(今年上半年)3.0T以上超高場MR在國內的新增市場佔有率第一。”聯影醫療解釋稱。

醫械數據雲數據顯示,在醫用成像器械銷售金額排名榜中,今年上半年聯影醫療3.0T的uMR870排名第20,這是唯一一款上榜的國產MR。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網傳聯影醫療的3.0T MR價格約為300萬元/臺,但貿易風(ID:TradeWind01)查閱招標公告發現,uMR870等3.0T產品的售價與外企相差無幾,都在千萬元級別。

2022年12月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設備更新改造專案中標公告中,uMR870的中標價為1950萬元。同年8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放射科採購飛利浦所生產的3.0T MR(Ingenia)的價格為1997萬元。

聯影醫療的價格“底氣”或來自目前暫無國產品牌可與之競爭。

目前上市公司中只有萬東醫療(600055.SH)的3.0T MR進入研發階段,其他廠商暫無該品類的相關消息。

在醫療設備採購支持國產化的背景下,聯影醫療在3.0T MR的競爭中仍然佔據一定的優勢地位。

下沉市場的未來

“千縣工程”是國產醫學影像設備商業績的重要增長點。

2021年11月,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指出,力爭通過5年努力,讓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準;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顯示,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均被調出管理品目等,即不需要再經過衛健委等有關部門的審批便可購買,這亦被業內視為有關部門對高端醫學影像設備購置的進一步鬆綁;

今年8月,國家衛健委又發佈了《縣級綜合醫院設備配置標準》(下稱“縣級標準”),進一步明確縣級醫院購置醫學影像設備的最低數量。

根據縣級標準,不超過1500床位規模的縣級綜合醫院都需要購置CT、MR等醫學影像設備,根據床位規模的不同,最低購置數量在1臺至3臺不等。

不過這是否可以成為高端醫學影像商的機會,一直是市場的困惑。

例如縣級醫療機構是否具備購買一臺價格接近2000萬元的3.0T MR設備的支付能力,仍待校驗。

對此,接近聯影醫療的相關人士向貿易風(ID:TradeWind01)解釋稱,大型配置證的取消、以及縣域共同體的建立增強了縣級醫院的支付能力,中高端的產品仍有增長潛力。

“之前千縣工程建立縣域共同體的時候,牽頭的是縣醫院,縣醫院沒辦法參與到鄉鎮衛生所的採購中,但是現在由政府平臺協調進行設備採購。所以中高端的醫學影像設備現在在縣城其實是有市場的。”該人士表示。

在收入的“扛把子”CT增長有限的情況下,MR亦是聯影醫療未來的重要機會。2023年上半年,聯影醫的CT創收20.94億元,僅同比增長7.30%。

這是疫情退潮後,CT要面臨的必然結局。

一方面,過去三年由於疫情防控的需求,醫療機構加大了對CT的採購。但局勢變化的情況下,CT設備銷售收入的增長或難以為繼;

另一方面,儘管有“千縣工程”等政策的推動,但過去所採購的CT或已經滿足醫療機構的日常使用需求,加之CT的使用年限在10-15年之間,短期內大批量採購CT的情況或很難再度出現。

如此來看,更具價格競爭力的MR能否抓住“千縣工程”的機會進一步提振收入,是聯影醫療業績能否保持足夠增速的關鍵。

與此同時,境外市場則是聯影醫療技術以及商業化能力的印證。2023年上半年,境外市場創收7.18億元,同比增長了32.29%,佔比為13.62%。

聯影醫療業績的真正考驗正在到來。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