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女装尺码堪比童装! 优衣库:风尚缔造者还是焦虑制造者?

女裝尺碼堪比童裝! 優衣庫:風尚締造者還是焦慮製造者?

新浪財經 ·  2023/08/01 21:07

文|新浪財經 原禕鳴

如今很多品牌的女裝,爲什麼尺碼越做越小了?而且這種辣妹風還頗受青睞?

消費者對於這種變化呈現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爲,多元化風尚和審美應該被推崇;另一方則反駁,此類風穿搭是在製造身材焦慮。

拋開觀點,有些廠商確實在“越做越小”的女裝上嚐到了甜頭,優衣庫便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的幾年中,傳統裁剪、寬鬆舒適一直是優衣庫服飾的安身立命的招牌,但近兩年其在大中華區的發展接連碰壁,淨利潤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滑。而如今,優衣庫把黃金展示區讓給了“像童裝的辣妹專區”,其業績反而有所回升。

那麼,整體業績承壓的優衣庫,能否靠辣妹系列翻盤?它是否真的又能與身材焦慮劃等號,誰掌握了辣妹精髓就能掌握財富?

女裝越做越小,優衣庫嘗“甜頭”?

最近,優衣庫辣妹系列的話題度可見一斑。打開小紅書,可以看到不少人在分享辣妹系列的穿搭攻略,又有不少人吐槽着辣妹系列帶來的審美焦慮。“好愛,衝了衝了”、“這是給兒童穿的嗎”、“辣妹你們當吧,我當不了”、“跟幼兒園小朋友穿的尺碼一樣大”。

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在2023年推出辣妹系列可以說是優衣庫掌握了流量密碼,要知道,這幾年優衣庫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好。

在2022財年,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業績顯示,大中華區全年營收爲273億元,同比微增1.2%,可營收佔比卻從25%下滑至23.4%。2023財年中期業績顯示,優衣庫的大中華區錄得營收約爲166億人民幣,同比微增4.6%。但營收佔比進一步下滑至21.9%。

另外從總體來看,優衣庫的整體發展也進入了“慢時代”,截至2023財年中期,優衣庫實現總營收約758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淨利潤79億餘元,同比增長4.5%,淨利潤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38.7%呈斷崖式下滑。

而中國市場對優衣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從業務上來講,大中華區業務佔迅銷集團近25%,從門店數量來看,優衣庫在中國開出了一千餘家門店,而全球共擁有3592家門店,其將近三分之一的門店,開在了中國。

迅銷集團董事長柳井正還在三年前宣佈,要在中國開 3000 家門店。而2023年,優衣庫改口稱將繼續以每年80至100 家速度在中國開設新店。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爲,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確實遇到了一些挑戰,這與市場競爭激烈、品牌定位不清晰、產品創新不足等因素有關。此外,優衣庫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主要是購物中心,但隨着電商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也可能對優衣庫的業務產生影響。

而辣妹風則是讓優衣庫吃到了“甜頭”,業績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內地同店銷售淨額增長超 40%,高於預期。

此前,優衣庫的代表產品是聯名T恤,風格也爲寬鬆剪裁、自然舒適。而如今最大的展示架卻給到了縮小版女裝,這些女裝被戲稱爲幼兒園尺碼,又幾乎都爲高飽和度的亮黃色、綠色、粉色,契合了當下的多巴胺審美,虎視眈眈的盯向了瘦子的錢包。

在江瀚看來,優衣庫推出辣妹風取代原有的大T恤爲主推,可能是爲了吸引更年輕的目標受衆。辣妹風更注重時尚和設計感,更適合年輕人的審美和需求。此外,這種風格也可以幫助優衣庫與其他品牌進行區分,提升品牌形象。

 推動身材焦慮,服裝成了“原罪”?

對於“女裝越做越小”一事,不少人吐槽到,以前能穿S碼的衣服,現在只能穿M碼。在一期《是好朋友的週末》裏,女明星歐陽娜娜、金靖和楊穎逛街,結果三個人試褲子時都發現自己穿不上。

演員張馨予也曾發文,稱自己很喜歡一個品牌的衣服,可卻連他家的大號都穿不上。

粉絲效應更推動了女性對女裝越做越小的憤怒。有人直言,是店家在製造身材焦慮,《中國婦女報》也評論道,越做越小的女裝本質上是在推崇瘦到極致的審美,是在“縮水”本該多樣的穿衣自由,是無形之中對女生的一種“身材霸凌”。

不過,江瀚卻認爲,不是所有的女裝品牌都在推動焦慮。女裝市場的需求和供應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包括流行趨勢、消費者需求、生產成本等等。一些品牌可能會推出更小尺碼的服裝來滿足市場需求,但這並不一定是在故意推動焦慮。

“追求小尺碼的風尚,早期的確與BM風格有關,一些品牌可能會利用這種趨勢來推銷產品,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此外,社交媒體也在這個趨勢中發揮了作用,因爲社交媒體上的影響者通常穿着小尺碼的服裝,這可能會對他們的粉絲產生影響。”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講,淘寶店鋪商家曾公開表示,小碼的衣服的銷量的確更好,在上線了一批新品後可以明顯看出,辣妹風服裝的訪客量、加購量的數據都更加好,總體來講,S碼的動銷相比於L碼也更快。

而從品牌的角度而言,在親身逛過優衣庫後就可以發現,打折的幾乎全是L碼以上的大碼女裝,M碼以下的幾乎沒有折扣。“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大碼服裝確實不好賣,優衣庫不得不通過打折抓緊清庫存。”

而互聯網從業者陳迪(化名)也表示,小碼女裝款式比較多,而且很多款不做大碼,這一方面讓她們的選擇變少,另一方面,“女孩子胖起來的確沒那麼愛買衣服,可選範圍比瘦的時候要小,所以買到頻次也有所降低。”

正是受這種變化的影響,如今國內的快時尚品牌也經歷了一次“集體整改”,此前的H&M等品牌紛紛迎來關店潮,但以小碼女裝出圈的BrandyMelville、chuu、BASEMENTFG、BETTERSAY等雖然頭頂“帶動身材焦慮”的罵名,可卻收穫的盆滿鉢滿。

此前有媒體報道,一般情況下電商平台女裝的退貨率在40%左右,而退貨的大多數原因是版型不修身顯瘦,但在小碼女裝流行後,衣服的版型變緊了,退貨也就變少了。而巨頭Zara、Gap等見此現狀也紛紛“倒戈”,讓小尺碼女裝佔據貨架的半壁江山。

 結語:

誠然,女性的身材焦慮應該予以改變,時代在發展進步的同時,多元化審美應該被予以推崇,力量美、微胖美等接納自己的身材的身材的方方面面的聲音應該被看到,即使是被定義爲“醜”的副乳、斜方肌、拜拜肉也是女性的生理構造應該被接受、被看見的部分。

但“多元”也不應當有反方,原有的“辣妹風”也是“多元”的一部分,身材嬌小的女性尋求適合自己的衣物也並非“妖魔化”訴求。誠如一位消費者所言,雖然有人不適合小尺碼衣服,但也有其它尺碼可以選擇,反對身材焦慮也並非阻礙“瘦子”買衣服的藉口。

在江瀚看來,如今“女裝越做越小”是KOL發揮效應的結果,也是供需槓桿之下的因果。“市場的需求是由供給決定的,我們需要在商言商,而不是因爲尺碼變小而身材焦慮。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