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第二增长点出现前,公牛集团大股东却减持了

第二增長點出現前,公牛集團大股東卻減持了

華爾街見聞 ·  2023/06/28 02:32

曾經千億市值的“插座茅”公牛集團(603195.SH),在找到業績第二增長點前,實控人決定先減持為敬了。

6月21日晚間,公牛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的阮學平擬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股份。以當日收盤價計算,頂格減持將套現約18億元,這也是公牛集團自2020年上市以來,實控人的首次減持動作。

截至目前,阮學平與一致行動人寧波良機實業有限公司、阮立平先生、寧波凝暉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穗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持有7.75億股,佔總股本的 87.11%。

就在減持公告發布同日,公牛集團發佈公告稱收到解散員工控股平臺廈門穗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穗元投資”)的通知,穗元投資持有約0.3%的股份,解散後公司董事長阮立平將分得約0.04%的股份。

公牛集團證券事務人士就此向貿易風(ID:TradeWind01)表示,穗元投資的解散的原因是由於存續時間比較久,將員工持股平臺轉換為個人持股,持股方式上有一個變化。目前除該平臺之外還有寧波凝暉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員工持股平臺,持股比例為0.68%。

6月26日,公牛集團股價明顯承壓,盤中跌超6%,最終收於97.54元/股,日跌幅達4%,相較剛上市時超1300億的市值,打了個七折至865億元。

公牛集團上市以來,曾位列第四大股東、持股2.01%的高瓴套現離場,於去年三季度退出前十大之列。百億基金經理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興全合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均在今年一季度有減倉動作。

公牛集團的麻煩顯然不僅是大股東減持在市場情緒上的壓力,基本面上整體營收增速放緩也是不爭的事實。曾經靠渠道優勢將插座賣到家門口的公牛集團,發現過往成功的經驗正在失效,而更早洞悉這一點的機構選擇減持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都怪插座賣的太好了

在插座領域,公牛集團是絕對的龍頭,甚至可稱之為寡頭。

公開資訊顯示,2019年,公牛集團在轉換器(延長線、插座)市場的市佔率達到47%,2018年其在天貓平臺的市佔率則達到66.39%。超高的市佔率讓公牛集團有底氣喊出“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的口號。

2019年,轉換器產品為公牛貢獻了50.53億營收,約佔其營收的50.33%。2022年,主要包含轉換器產品的電連接產品貢獻了70.5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4.22%,仍佔總營收的50.07%,為絕對核心業務。

但要簡單解釋公牛集團如今的困境,又要歸因於其拳頭產品轉換器實在賣得太好了。

首先,公牛集團的崛起切入的消費者對“安全”用電的需求,將品牌與“安全”的品牌調性牢牢綁定。彼時插座企業為了增加消費者對插座的復購,所生產的插座質量堪憂。“30個中10個都是壞的”,阮立平曾如此表示。

但安全同時意味著耐用的產品和極低的復購率。其轉換器產品在2019年增速就有明顯放緩,僅有4.24%,上年同期這一數位還是20.06%。

其次,公牛集團的渠道優勢明顯,其模仿快消品的渠道思路做插座。彼時公牛喊出口號“牛奶可樂怎麼賣,插座就怎麼賣”。將公牛的延長線送進小區門口的五金店,並且取消省級經銷商,僅設立市級經銷商,將渠道扁平化。

據浙商證券研報數據,公牛集團已實現對75萬家五金網點、12萬家裝飾網點和25萬家數碼網點的覆蓋。其將這數量超百萬的終端店招全部換為公牛品牌的,店招成了最好的廣告,2022年公牛集團的銷售費用率僅為5.68%,遠低於消費品牌動輒20%以上的費用水準。

並且得益於公牛的集團在轉換器領域的規模優勢,其成本顯著低於同行,也能給到渠道更高的利潤率。據浙商證券研報數據,小米和公牛集團轉換器單位出廠成本分別為30.23元/件和7.42元/件,因此公牛集團經銷商和終端網點的毛利率最高能達到45%。

但問題在公牛集團強勢的五金店渠道,能賣的東西又實在太少,可復用的渠道實際上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為了推數碼配件等新產品,需要重建渠道,僅2020年,公牛集團就新增了12.5萬的數碼配件終端網點。

2019年至2021年,公牛集團的LED照明產品的營收佔比分別為10%、8%和9%。牆開產品的營收佔比則始終維持在30%左右。

並且牆開產品和LED照明產品的銷路與房地產市場緊密相關,前景並不樂觀。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22年精裝修市場開關插座配套專案2001個,同比下降42.6%;配套規模為145.14萬套,同比下降49.2%。

2020年,為了賣出更多除轉換器之外的產品,公牛集團開始整合渠道,開出了包含公牛開關、愛眼照明、斷路器和生活電器四大品類產品的“0號店”。並在之後相繼推出升級後的“1號店”和“2號店”。

公牛證券人士向貿易風(ID:TradeWind01)介紹,上述0號店等業態主要開在裝飾渠道,主要是與裝飾公司進行合作,但由於房地產公司精裝房的採購價格偏低,因此精裝房業務更多是為了打造成“標桿”。

“0號店等裝飾渠道的產品與傳統的五金店渠道是呈矩陣交叉,是綜合化、集成化的改造升級後的門店,比如之前可能只做牆開的門店,通過升級門店拓展到LED照明等品類”,上述人士表示。

新能源會是出路嗎

在公牛集團最新的規劃裡,新能源充電槍和充電樁是一個正在快速擴容的好生意,但對第三方充電運營商來說卻未必。

2021年,公牛集團開始入局新能源市場,以期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逐漸提高的過程中分一杯羹。據浙商證券研報數據,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市場規模達到418.7億元,並在2022年翻倍至809.6億元,充電槍市場規模則在2021年達到13.4億元。

並且未來安裝更多充電樁是大勢所趨,也有政策支持。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樁比降至2.51:1,呈明顯下降趨勢。

就在這一背景下,2021年,公牛集團強勢切入這一市場。當年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收約2100萬元。2022年,這部分業務的營收達到1.53億元,翻了六倍還多,但營收佔比仍僅為1.08%。

一個略顯尷尬的事實是,消費者買房不送轉換器,需要額外購買,這是過去公牛崛起的主線。

但如今,買新能源車是真的會送充電樁。2023年上半年,銷量排名前列的新能源品牌,除了特斯拉一如既往不送充電樁外,比亞迪、廣汽等均隨車附送充電樁。

針對這一情況,公牛集團證券事務人士向貿易風(ID:TradeWind01)表示:“因為主機廠之間的競爭也在變得更加激烈。其實越來越多的車企不再去免費贈送隨車的充電樁等設備。像公牛這種既有電連接的技術優勢、又有安全用電品牌形象優勢的第三方品牌。這部分的市場空間會逐漸打開。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分佈式的渠道,把這種我們的產品銷售到消費者觸手可及的網點,然後推動整個新能源充電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

去年小鵬宣佈不再隨車贈送充電樁,今年新勢力的另一家蔚來也不再贈送,唯一還在送的是單月銷量相當於二者之和的理想。

在新能源的渠道方面,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公牛集團新能源業務的主要客戶為 C 端消費者和中小B端的運營商。面向C端消費者的渠道主要通過線上渠道和線下的汽車後市場汽貿店、汽配店等終端進行銷售。

其表示希望過往“安全”的品牌調性能各位新能源業務提供助力,但安全與否品牌方說了並不算,小區的物業說了才算。而且,並非所有小區環境均適宜安裝充電樁,這或是私人充電樁建設的最大難點。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