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无上市药物、一季度收入10万元:智翔金泰何以募资近40亿

無上市藥物、一季度收入10萬元:智翔金泰何以募資近40億

華爾街見聞 ·  2023/06/07 22:02

“0收入”企業的鉅額融資計劃正在引發市場爭議。

6月7日,擬登陸科創板的智翔金泰(688443.SH)發佈了網上路演公告。

此番IPO,智翔金泰擬發行0.92億股募資39.80億元,投向“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一二期改擴建”、“抗體藥物研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的建設。

智翔金泰主攻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和腫瘤三大類疾病,在研產品以單克隆抗體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爲主。

其中針對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適應症的單克隆抗體藥物GR1501已進入上市申請階段,其他產品均處於在研狀態。

由於無藥品上市,目前智翔金泰的主營業務收入爲0。

如此背景下,智翔金泰的融資計劃飽受詬病。

有市場人士認爲,智翔金泰的產品過於單一且同類靶點藥物競爭激烈,這並不足以支撐其鉅額融資計劃。

事實上,將智翔金泰的募資額放在以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的企業中,也並不常見。

信風(ID:TradeWind01)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7日,科創板共有19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其中IPO募資額超過40億元的僅有康希諾(688185.SH)和君實生物(688180.SH)2家醫藥企業,分別爲52.01億元、48.36億元。

不過對於智翔金泰來說,IPO募資確實猶如“救命錢”。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其期末現金餘額僅爲0.42億元。

但若按照智翔金泰2022年5.76億元的虧損粗算其“燒錢節奏”,此次募資甚至可以支撐其未來6年的經營。

對於這一募資爭議,智翔金泰也對信風(ID:TradeWind01)做出了回覆。

“公司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間緊密結合,互相支持,將有效落實公司的戰略規劃,提升發行人的盈利能力,推進公司抗體藥物的研發進程,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鞏固並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智翔金泰對信風(ID:TradeWind01)解釋稱。

這次首發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第五標準的“新高”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讓不少產品尚處於臨床階段的醫藥企業也有機會叩響A股的大門。

根據規定,“第五套上市標準”僅對市值和研發進展提出要求:“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日前準備發行的智翔金泰正是以第五套上市標準申報科創板IPO。

主營抗體藥物研發的智翔金泰旗下產品涉及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和腫瘤三大類疾病,其中距離商業化目標最近的是單克隆抗體藥物“GR1501”。

智翔金泰已就“GR1501”在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適應症的應用上向藥監局遞交上市申請,預計2024年初可獲批。

報告期內智翔金泰暫無主營業務收入,但依靠技術服務、轉授權以及原材料銷售獲得了一部分收入。

2020年至2022年,智翔金泰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08.77萬元、3919.02萬元和47.52萬元,同期歸母淨虧損分別爲3.73億元、3.22億元和5.76億元。

2023年一季度,智翔金泰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虧損分別爲10萬元、2億元。

雖然收入規模有限,但智翔金泰的“胃口不小”。

招股書顯示,智翔金泰擬發行0.92億股募資39.80億元,投向“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一二期改擴建”、“抗體藥物研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的建設。

事實上,參照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科創板企業募資情況來看,智翔金泰的募資額排名可謂名列前茅。

信風(ID:TradeWind01)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7日,科創板共有19家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其中實際IPO募資額超過30億元的僅有康希諾、君實生物和邁威生物(688062.SH)3家企業,分別爲52.01億元、48.36億元和34.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3家企業的計劃募資額均低於智翔金泰。

招股書顯示,康希諾、君實生物和邁威生物的IPO擬募資額分別爲12.21億元、30.39億元和31.65億元。

不僅如此,相比智翔金泰,彼時的康希諾、君實生物和邁威生物距離商業化目標更進一步。

2020年8月上市的康希諾彼時旗下用作應急使用及國家儲備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已獲批上市,同時二價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MCV2)和四價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MCV4)均已進入上市申報階段。

同年7月上市的君實生物同樣也已經實現部分產品的商業化,例如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JS001藥物已經在2018年底獲批上市,並由此成爲國內首個成功上市的國產PD-1單抗藥物。

上市前的2019年,君實生物產品銷售收入已經達到7.74億元,印證了JS001商業化的前景。

與智翔金泰業務頗爲相似的邁威生物同樣主攻抗體藥物,雖然彼時同樣未有藥品獲批上市,但適用於類風溼關節炎的“9MW01132”、預防腫瘤骨轉移患者發生骨相關事件等的“9MW0321”和適用於骨折高風險的絕經後婦女的骨質疏鬆症的“9MW0311”共計3款單抗藥物均已進入上市申報環節。

“鉅額募資”的B面,是市場也在用腳投票。

例如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榮昌生物(688331.SH)和海創藥業(688302.SH)IPO計劃募資額雖然分別達41.07億元、25.72億元,但實際募資額卻只有26.12億元、10.62億元。

對比來看,智翔金泰此番近40億元的募資額是否會面臨“腰斬”風險,需要等待市場的進一步反饋。

羣雄逐鹿

從商業化前景來看,智翔金泰旗下用於治療銀屑病的“GR1501”確實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斑塊狀銀屑病患者人數約爲570萬人,而單人治療費用最高可達到22.40萬元/年。

具體來看,針對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目前業內治療方案包括酸類藥物、光照療法、生物製劑等。

作爲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GR1501”主要以IL-17A爲作用靶點幫助患者抗炎,控制病程。

智翔金泰的GR1501是國內企業首個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IL-17單克隆抗體。

在此之前,IL-17單克隆抗體的市場主要被外資企業所佔領。諾華製藥的司庫奇尤單抗、禮來的依奇珠單抗是目前國內治療方案的主流藥物。

雖然司庫奇尤單抗已被納入醫保目錄,但治療費用並不低,單價仍達到1188元/支,年治療費用高達4.04萬元;而依奇珠單抗的定價則高達4318元/支,年治療費用爲2.59萬元。

公開數據顯示,司庫奇尤單抗和依奇珠單抗全球銷售額分別達到340.59億元、176.56億元。

如此來看,智翔金泰的GR1501如若商業化,的確具有顯著的商業前景。但GR1501所要面臨的勁敵並不只有諾華製藥和禮來。

國內企業早已在IL-17A靶點上掀起了“內卷”。

上市進程僅次於智翔金泰的國內企業是恆瑞醫藥(600276.SH)。藥監局官網顯示,今年4月恆瑞醫藥自主研發的IL-17A單抗“夫那奇珠單抗注射液”上市申請已獲得受理。

康方生物(9926.HK)、三生國健(688336.SH)的同類藥物均處於3期臨床實驗階段;君實生物、華海藥業(600521.SH)則處於2期臨床試驗階段。

除此之外,療效也是懸在智翔金泰頭上的“一把劍”。

目前智翔金泰在GR1501的實驗中主要以安慰劑作爲參照對象,並沒有與市面同類藥品開展“頭對頭實驗”。

這或給GR1501的後續商業化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不過對於智翔金泰來說,融資確實迫在眉睫。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智翔金泰的期末現金餘額僅爲0.42億元。按照2022年的-5.76億元的淨虧損來看,如果缺少後續資金助力,或難以維持其後續研發和經營。

但按照這一虧損金額粗算,39.80億元的IPO擬募資額甚至可以支撐智翔金泰未來6年的經營活動。

僅依靠一款尚未獲批的IL-17單抗藥物“GR1501”,智翔金泰就想完成近40億元的融資計劃,這能否成行,仍待校驗。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