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投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

投資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遠

少數派投資 ·  2022/12/06 10:57

來源:少數派投資

智者始,愚者終。——霍華德·馬克斯

2022只剩下不到一個月了,今年市場整體都是難熬的,無論是權益、債券還是商品。資本市場的熱點變得比電風扇轉頭還快,大類資產之間坐蹺蹺板,權益資產各板塊快速輪動,同一股票價格反覆坐過山車。

幾乎沒有人能在這樣的市場裏感到舒服,不被市場的波動來回扇巴掌就算幸運。很多投資者免不了每天發出投資三問:今天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接下來怎麼辦?

我們之所以煩惱這麼多,主要是因為我們都太耳聰目明瞭,信息像潮水一樣湧入我們的大腦,而我們無法分辨哪些是噪音,哪些是對投資有效的信息。

從短期來看,市場的波動往往特別明顯,10月市場二次探底時,投資者擔心美國通脹會失控麼?美聯儲什麼時候加息放緩?國內疫情防控對經濟打擊會有多大?房地產行業暴雷風險還需要持續多久?等到11月市場出現大幅反彈時,投資者的焦慮也不會減少,美國高通脹迎來拐點了嗎?加息真的要放緩了嗎?國內防控放鬆後經濟復甦需要多久?地產行業已經度過最難的時候了嗎?

我們的每一個提問都像沒有路標的十字路口,耳聰目明消除不了煩惱,緩解不了焦慮,只有智慧才是煩惱的解藥。在此刻困難的市場行情,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温投資大師總結的投資智慧,或許可以啟發我們,緩解投資焦慮,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約翰・鄧普頓所説:「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狂歡中消亡。」

我們究竟是在牛市賺錢還是在熊市賺錢?

有位投資人曾説,牛市或熊市對韭菜而言只是一把鋸的左右拉動。這句話精準地刻畫了很多投資者的艱難處境。牛市初期忐忑不安不敢上車,行情大好小心翼翼慢慢加倉,行情最高點豪情萬丈一把梭哈,然後站在山頂,高處不勝寒。

如果牛市的腳步可以停留,我們或許可以盡情沉浸在賺錢的體驗中。但是,從來沒有一個牛市是永恆的,熊市也同樣如此。折磨人的,往往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幾乎每一輪牛市的起點,投資者情緒都是模稜兩可甚至極度悲觀的。能捕捉到這種從極度悲觀到樂觀的反轉情緒的投資者,總能在市場獲得豐厚的回報。捕捉不到反轉,但能長久留在牌桌上的人,也會獲得市場的獎賞。只有在高點入場又在極端悲觀的低點割肉離場的人,最終大幅虧損,一無所獲。

目前來看,即使經過了11月的反彈,大部分指數和行業並沒有走出底部。至於未來是短期反彈還是反轉行情,其實我們不用費心勞力去猜測。我們只要認準了熊市是未來牛市賺錢的關鍵這一點就夠了,只要牛市還沒有到來,當下不會缺少播種良機。

沃倫·巴菲特曾説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名言,但殘酷的現實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也貪婪,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更恐懼。強大的情緒共振和從眾心理使得我們很難擺脱被市場情緒的控制。

「熊市播種」是痛苦的,因為我們要面臨短期虧損,在虧損中等待一個不確定會不會來以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來的延時滿足,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所以,我們要如何成為那個與大部分人逆向而行的少數派呢?

首先,對於大部分投資中而言,我們要放平心態,把投資當做工作外的一份積累,不求靠他讓人生質變。因為,如果你把全部身家allin在權益投資中,你的心態就很容易在短期漲跌中失衡,從而成為追漲殺跌的大多數人。通過投資讓人生更好一點,這才應該是大多數人合理的規劃。

其次,我們要堅定信心,在別人恐懼時買入是需要巨大勇氣的。這兩年投資市場比較難,尤其是今年,這個時候無論試什麼方法感覺都是無效的,我們就更要堅定信心。

底部信號已經明確。近期多家外資機構發聲,認為佈局中國資產的時機已到。其中,高盛繼續給予A股市場「高配」的建議,預計2023年A股估值會有明顯回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優質國企股有望提供更高的投資回報。摩根士丹利預計,MSCI中國指數到2023年年底將上漲14%。

最後,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投資或是人生,總有一些日子是沒有收穫的,也總會有一些無能為力的時光。但就是這些日子,才能讓我們停下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認真學習思考。在未來閃閃發亮的時候,你會感謝這些日子帶來的成長,但前提是你能堅持走過艱難的當下。

編輯/Viola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