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通客车的“股价过山车”之祸

中通客車的“股價過山車”之禍

华尔街见闻 ·  2022/07/20 09:39

一隻“妖股”的洶湧行情,最終在密集的風險提示下被攔腰斬斷。

截至7月20日收盤,5月以來累計漲幅最高接近6倍的中通客車(000957.SZ),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一字板跌停,當日賣一檔累計掛單量達92.24萬手,按20.60元/股的收盤價估算,累計掛賣的參考市值金額已接近20億元,幾乎是中通客車同期市值的六分之一。

持續上漲行情的突然中斷,發端於監管部門和市場機構集體發出的風險提示。

多名券商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透露,已向持有中通客户股票或參與交易的投資者發出風險提示,並配合做好相關風險監控;中信、興業等多家券商也在各自官網罕見的發佈有關中通客車的交易風險提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時有關中通客車風險提示頻出的主要動因,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過多投資者在股價異常波動階段盲目追高,避免風險積聚進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在於交易所可能已掌握中通客車背後的部分賬户存在異常交易行為等線索,不排除涉及市場操縱行為的可能。

有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人士指出,監管部門將圍繞中通客車短時間內大幅波動背後的異常交易行為和相關賬户進行核查,一旦發現涉嫌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的違法違規行為,將從嚴進行查處。

步入崩滅“數板”時刻

中通客車股價“過山車”的興起,並非毫無“故事”支撐。

例如在開啟連續漲停的5月份,中通客車啟動了核酸檢測車輛的量產和交付;次月,中通汽車又通過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釋放信息稱,已經完成了太陽能增程式智能駕駛客車的研發,並具備了太陽能發電增程及自動駕駛功能,可實現太陽能接入動力電池。

在“身披”核酸檢測、光伏、動力電池、智能駕駛等諸多A股熱門標籤後,中通客車宛如被注入了興奮劑,股價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平步青雲”。

5月5日至7月19日,中通客車累計上漲最高達573.98%,期間累計成交額更是超過了700億元,躋身為今年以來最受矚目的一隻妖股。

從交易異動的營業部分佈來看,中通客車的買賣端口較為集中。

最近3個月內共62個交易日的數據顯示,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二營業部、拉薩團結路第一營業部等位於拉薩的4家營業部密集上榜,其中買方、賣方上榜次數分別達35次、32次,累計買入、賣出金額分別達18.42億元、15.13億元。

相比於洶湧漲勢與活躍交投,中通客車的基本面似乎更受詬病。

儘管新能源客車在2021的年收入佔比超過7成,但無論在市場地位、技術儲備還是業績數據上,仍然難同暴漲後的過高估值相匹配。

截至7月20日收盤,中通客車的滾動市盈率為-56.78倍,市淨率則高達4.83倍。

而從2016年開始,中通客車的收入就在連年下降,而2021年更是出現了2.20億元的虧損,被市場關切的核酸檢測用車在今年前4個月僅賣出20台,佔收入比重只有5.39%;2020年以來,更是從未有一家境內機構針對中通客車發佈研究報告。

“漲起來之後市場就都覺得會跌下來,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也只有膽子大的客户才敢跟。”北京一家上市券商營業部人士指出。

最終將中通客車妖股行情打斷的,正是來自於監管部門的監管指導以及市場機構的風險提示。

多位券商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7月19日當天的確已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風險提示,並已對涉及中通客車交易的客户進行了風險警示。

“這次風險監控覆蓋面比較大,和中通(客車)有關的客户都被提示到了,即便是持有1手的也被通知到了。”上述營業部人士稱,“不過這個時候可能也很難賣出去了,因為跌停了。”

此外,還有部分券商直接以公告形式對中通客車的潛在風險進行公開提示。

“上市公司‘中通客車’基本面目前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股價短期內上漲幅度較大”中信證券提示稱,“敬請各位投資者充分了解股票市場風險。資本市場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市場,公司股票價格可能受到宏觀經濟形勢、行業政策、公司生產經營狀況、金融市場流動性、資本市場氛圍、投資者心理預期等多元因素影響。”

部分券商更是在風險提示中強調,交易所可能將對涉及中通客車存在異常交易行為的投資者採取相應自律監管措施。

在窗口指導和券商密集的風險提示下,中通客車截至7月20日股價已較此前一日的高點回撤達18.99%。

“從這個市場情緒看,中通客車的下跌可能要開始‘數板’了,但這也是股價迴歸理性的過程。”北京一位頭部券商人士指出,“這個時候做提示,主要是避免更多投資者盲目追高,進而積聚更大的風險。”

在中通客車的市值中,的確存在具有更大波動風險的槓桿市值。以兩融為例,截至7月19日,中通客車的融資餘額為5.91億元,佔總市值比例達4.36%;7月19日,融資淨買入額達-0.44億元,是近一年以來融資淨買入額減少最大的一天。

“兩融只是場內的部分,不排除還有一些投資者做了場外配資,所以要及早切斷這種潛在風險。”上述頭部券商人士稱。

市場操縱或被追查

事實上,中通汽車是一家“根正苗紅”的地方國有上市公司,其控股股東正是山東國資旗下的中通汽車工業集團。

儘管是一家國有上市企業,但仍有分析人士認為中通汽車此次的“過山車行情”背後,無法排除有市場操縱等不法活動推波助瀾的可能。

據一位接近證監稽查系統的私募人士透露,一些部分利用資金、籌碼優勢市場操縱獲利的非法活動,反而更容易選擇國有上市公司作為標的。

“主要是不少國有股天然具有‘鎖倉’屬性,而國有股的減持往往是需要走國資審批手續的,這個程序週期相對來説並不短,要考慮的因素也會有很多,比如會不會造成控股權稀釋或者國資流失。”上海一名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很多時候籌碼鎖住了,拉昇週期很短,而國資股東還沒有反應過來,如果換做民營上市公司,這部分籌碼就不可控了。”

其實早在2016年,千億級市值的廣汽集團就曾遭到“驕龍系”旗下6個資管賬户的操縱,事後該案還被廣東證監局作出行政處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通客車背後的部分國有股東已在逢高減持。

例如中通客車第二大股東山東國投在7月12日至19日內合計減持1778.7萬股,佔中通客車總股本的3%。

以山東國投減持期間,中通客車的日均收盤價22.93元推算,山東國投此次減持累計變現金額高達4.08億元,這意味着山東國投客觀上亦成為中通客車“過山車”行情中的受益者。

但前述私募人士看來,控股股東以外的非國有機構股東,更有可能成為摸排疑似市場操縱行為的線索。

“假設存在市場操縱,國有股能定住一部分籌碼,還有一部分籌碼可能需要一些外部機構來‘配合穩住’。”上述私募機構人士指出,“近幾年針對這類‘博傻’模式查的比較嚴,敢這麼做的不多了,但仍不排除有人會鋌而走險。”

中通客車背後並非缺少私募股東的“駐紮”。

2020年至2022年一季度末,位於深圳的私募機構齊興資產連同旗下不少於三隻契約型私募產品齊興滙澤長盈、齊興海濟天明、齊興雲海匯通,共計4大持股主體已躋身中通客車的前十大股東行列,合計持股比例達2.60%。

但齊興資產並不是一家主打權益的私募管理人,相反其主要從事債券及量化投資,當前管理規模約為40億元,中基協數據則顯示,齊興資產全職員工19人,旗下處於運作期的產品多達41只。

其中,作為總經理霍楠曾在港資機構供職;作為副總經理的陳澤坤此前曾在中國銀行、銀河證券供職,入職齊興資產前曾在樑宏的希瓦資產擔任華南總部副總經理;擔任合規風控負責人的裴盈曾創辦CTA公社,但在其加入齊興資產後該平臺已被註銷。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還有饒華明、張壽賢、鄭竟國三名自然人位列中通客車前十大股東,三人合計持股比例達1.94%,其中鄭竟國的進入時間為2022年一季度,“精準”買入於中通客車股價拉昇的前夜。

“不見得一定是‘顯名股東’參與,因為太‘扎眼’了,也可能使用槓桿資金分散在幾個不同賬户來實施一致行動。”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但在排查過程中,一些流通股大股東、近年的新晉買入賬户都有可能會被問詢,並需要解釋買入相關證券的原因和合理性,同時還會配合大數據系統來對關聯異常行為進行比對排查。”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