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中心
登出
中文繁體
返回
登入後諮詢在線客服
回到頂部
美科技巨頭財報接連而至:如何把握機會?
瀏覽 63.8萬 內容 90

儲能軌道掀起資本繁榮,巨人輪流增加新儲能碼

$特斯拉(TSLA.US)$ 在「雙碳」的背景下,儲能行業似乎正在悄然崛起。
幾天前,特斯拉宣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報告。與汽車業務的下降螺旋相比,特斯拉的能源收入正在飆升:第一季度,該公司儲能電池安裝量同比飆升了 360%。
而不久前,特斯拉剛剛在上海宣布了一家新的儲能超級工廠,該工廠計劃用於生產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
實際上自今年以來,新能源存儲產業鏈上下游近 20 家企業公布了最新的儲能項目建設方案,上海、深圳、長沙、佛山、東莞、合肥等許多地方也迎來了良好的儲能政策。
從行業軌道發展階段來看,目前儲能行業仍處于首要階段,行業預測 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 萬億元人民幣。
新能源儲能成焦點
所謂儲能,就外行而言,就是「儲存能量,然後在想要使用的時候釋放」,技術上主要分為電、蓄熱和儲氫等。
不同的儲能技術具有不同的參數,如功率和放電時間,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最佳的技術路線。
市場上的主流技術路線是抽儲能和鋰離子電池技術。抽水蓄能由于其技術成熟、容量大等優點,是目前裝機容量最大的儲能技術,但由于其建設周期長、生態環境不利、地理資源有限等因素,無法滿足未來對儲能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開發新的儲能技術。
根據 EESA 統計數據,截至 2022 年,全球電力儲能(新型)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48.8GW/101.0GWH。在新的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儲能約占裝機容量的 91.2%,具有最快的發展勢頭。
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不斷擴大,未來儲能技術路線的選擇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表示,長期儲能技術是儲能發展的重要方向,需求變得越來越緊迫。長期儲能是指連續放電時間不少於 4 小時的儲能技術,目前長期儲能技術盛開,行業進入企業顯著增加,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建議專注液流儲能技術,有望成為另一個投資融資的熱點領域。
從技術發展的維度來看,鈉功率可以成為未來鋰電力的重要補充劑。據 USGS(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鋰資源雖然產量很大,但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南美鋰三角國家。與鋰資源相比,鈉資源龐大,分布廣泛,同時具有成本優勢。儘管目前鋰電池的下降將對鈉的工業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鈉在一些成本敏感但循環倍較低敏感的地區,其應用潛力更大,鈉行業有望在 2025 年實現釋放。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彭博 NEF 發布的一份新報告,到 2030 年,全球儲能市場預計將達到 620 億美元。其中,鋰離子電池和聚合物流體電池是兩大技術領域,佔全球儲能市場的 70% 以上。此外,由於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綠色儲能市場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增長點。
跨境玩家來了
意外收穫意味著有資本,資本吸引了許多玩家。參與者混合,賽道只看到噪音,沒有方向。這就是儲能市場的現狀。
根據不完整的統計,2021 年國內儲能軌道共完成了 31 筆融資,2022 年 65 宗,2023 年第一季度已經完成 14 次,融資數量正在迅速增長。
除了本身在儲能領域已經奠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新能源公司,很多行業都希望能來分享一塊餡餅。畢竟,面對這樣一個無精通的萬億美元市場,誰都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久前,特斯拉在上海宣布了新的儲能超級工廠,計劃生產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該工廠預計於 2023 年第三季開業,並於 2024 年第二季開始生產。初步規劃年度生產商用儲能電池高達 10,000 台,儲能規模近 40GWh,未來將為全球市場供應。
一些行業分析師認為,特斯拉 Megapack 工廠在上海,對於中國儲能行業來說,優勢大於缺點。
一方面,與許多 TO B 國內儲能廠商不同,特斯拉是一個消費品牌,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國內消費者對儲能行業的認識,並幫助在民意領域進一步加熱儲能概念,從而推動資本市場的關注。
另一方面,憑藉特斯拉的實力,它肯定會迫使中國公司仰望它,並註定會產生鯰魚效應。儘管短期內可能對中國企業構成壓力,但外國投資者的進入肯定會加快中國儲能市場的成熟度。
自 2022 年以來,近 30 家企業越界,跨境企業涵蓋教育、紡織品、互聯網、遊戲、珠寶、家電、食品等行業。在華為加入之前,一口氣就在土耳其簽署了 2000MWh 儲能系統;之後又有了家電領域美的集團一步一步,高調推出了各種儲能熱管理產品。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例如黑芝麻,盛鴻集團...
在這方面,一些行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市場的熱情,一方面,源于新能源的看漲,儲能軌道;另一方面,一些傳統業務增長遇到瓶頸,被迫改車道超車。
樂觀的看法,雖然賽道的某些細分市場已經用完了頭企,但儲能市場格局尚未定下,新進入者依然有機會。
商業模式, 到, 是, 成熟
隨著全球儲能市場的不斷擴張和儲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儲能技術的未來非常有希望。預計到 2035 年,全球儲能市場將達到超過 1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然而,面對熱烈的工業投資,二手市場表現不佳。自 2023 年初以來,A 股儲能行業持續下降,引發了投資者關注:除了集中項目啟動可能帶來的產能過剩外,更多的是能源存儲行業在國內仍然缺乏明確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一定的風險。
隨著歐美更依賴市場驅動的不同之處,中國儲能行業的高潮主要由政策驅動。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參與市場峰值資源建設,國家能源委員會於 2021 年 8 月發布了一份文件,建議超出電網企業保證電網接駁的規模,最初按照 15% 功率的掛鉤比例分配峰值能力,優先按照掛鉤比率 20% 以上的電網連接。當地政策通常要求對新能源項目進行強制性存儲,佔裝機容量的 5% 至 20%。在政策刺激下,儲能市場實現了爆炸性增長。
但是,如果政策不需要強制性存儲,那麼很少有發電企業願意在這個階段主動分配儲能,核心原因是儲能成本高。
由于儲能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產業鏈的成熟度低,廠家分開工作,尚未產生協同作用,儲能系統的價格依然很高。與此同時,中國電力市場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機制難以準確反映新儲能的多重價值,以單一方式參與新能源儲能市場收入,尚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雖然儲能廠家的主要盈利模式比較明確,但從儲能電廠投資建設獲利之路還沒有走過去。
因此,一些行業分析師認為,降低成本是開啟新能源存儲行業寶藏的關鍵,實現這一目標也需要依靠制度改革和商業模式創新。目前儲能項目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楚,多個應用尚未成熟,處於「看起來美麗」的階段。為加快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明確新儲能自主業務實體的現狀,強化新的儲能價格機制研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大規模制造能力的基礎上支持企業,繼續將觸角延伸到下游應用,深入參與多元化應用場景和業務模式創新,在各方面尋求產業突破。
免責聲明:社區由Moomoo Technologies Inc.提供,僅用於教育目的。 更多信息
2
+0
原文
舉報
瀏覽 1514
評論
登錄發表評論
    0粉絲
    1關注
    14來訪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