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理想对纯电“望而生畏”?

理想對純電“望而生畏”?

蓋世汽車 ·  05/21 19:10

理想賺錢了,但仍不能蓋過市場對這家公司未來盈利預期的擔憂。

根據蓋世汽車報道,2024年一季度,理想汽車總收入達256億元,同比增長36.4%;經調整淨利潤達13億元,連續六個季度盈利。

而蓋世汽車注意到,在這份業績中,理想汽車包括營收、淨利潤、和毛利率在內的多項指標出現下滑情況。

具體來看,理想汽車總收入較 2023年四季度的417億元減少38.6%,其中車輛銷售收入環比 2023年四季度的404億元減少39.9%;淨利潤達5.9億元,較2023年第四季度的58億元減少 89.7%;毛利率爲20.6%,而2023年第一季度爲20.4%,2023年第四季度爲23.5%;其中車輛毛利率爲19.3%,2023年第一季度爲19.8%,2023年第四季度爲22.7%。

這是理想汽車繼MEGA“失利”之後,發佈的第一份業績。其關注度不言而喻。

據悉,就在理想汽車一季度業績發佈後,美銀證券表示,理想汽車首季業績遜於預期,降理想汽車目標價至140港元。

上述券商的態度似乎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對於此份業績,李想本人也在Q1業績電話會議上坦言:“一季度表現與我們年初的預期有所差距。”

純電是“差距”的“原罪”?

MEGA上市之後,理想汽車進行的每一次調整似乎都帶有“純電首戰失利”的誘因。

李想口中的“差距”,或許就在於此。

他在業績會上直言:“今年我們不會發布純電SUV產品,會放在明年上半年。”

據悉,按照理想汽車原來的計劃,2024年,除了已經在上半年上市的理想Mega和理想L6之外,理想還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三款純電動車型。組成4款增程式電動車和4款純電車型的產品矩陣。

如今看來,理想汽車2024年的新車矩陣,將少了兩款純電車型的身影。

對此,蓋世汽車認爲,理想汽車推遲今年連續發佈純電車型的決定較爲明智。

首先,從資本角度來看,即使理想汽車今年一季度實現了盈利,但正如前文所述,其多項指標下滑,下個季度甚至下半年能否連續實現盈利仍有較多未知,或許危險的意味更多。

目前來看,對現階段的理想汽車而言,需要繼續聚焦增程式電動車,這既能在繼續保持較好的市場規模和盈利能力的同時,還能給資本一個較爲“安心”的交代。

其次,L系列經過價格調整過後,再加上最新發布的L6,理想汽車整體銷量正在逐漸向好。

李想表示:“我們對於接下來的月度銷量表現會非常樂觀。在價格策略調整之後,L7、L8和L9的訂單量在持續增長,公司後續沒有降價的打算。”

對比理想汽車調整後的56萬-64萬輛年銷量,若以60萬輛爲基準覈算,今年1-4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爲106,187輛,僅完成年銷目標的17.7%。

爲完成全年銷量目標(以60萬輛爲基準),理想汽車接下來的8個月,共需要交付493,813輛車,平均到每個月爲月交付量約爲6萬輛。

然而,根據理想汽車給出的業績指引,今年二季度,交付量預計僅爲10.5萬至11萬輛。

按此進度,這對理想汽車要想實現今年的全年交付量目標,壓力確實很大。在肩負此艱鉅任務的情況下,理想汽車的新品矩陣確實不容再出現類似MEGA的失誤。

理想純電,需要給市場一個驚喜

對於今年暫時暫停繼續發佈純電車型的計劃,李想給出的解釋是:

第一,足夠多的自營超充樁是銷售中高端純電 SUV的必要條件。

理想汽車認爲,自營的超充樁要達到和特斯拉相同的數量時,才是產品推向市場的合適時機。

第二,理想汽車需要升級和增加更多的展位和商場店數量。

李想表示,門店展位的數量對多車型、多價格區間的銷售非常重要。如果要支撐一個新車型過萬的銷量規模,大概全國要新增500-600個展位,否則就會出現增加產品數量卻不增加銷量的問題。

“這是理想 L8 過去幾個月遇到的問題, L8 的展位數量減少了40%。我們現在正在恢復 L8 的展位數量。”李想說。

對此,蓋世汽車認爲,除了上述原因,理想汽車今年暫時暫停發佈純電車型的重要原因或許還在於,理想汽車需要仔細思考關於下一款純電車型的規劃。

畢竟,無論是增程還是純電,冰箱、彩電、大沙發絕不是高端MPV車型在層出不窮的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的永恒“制勝法寶”,當理想汽車面對越來越多諸如問界一般的競爭對手時,這家公司確實需要思考其產品是否還能再給到消費者諸如智能化和“性價比”等實實在在的實惠。

另外,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目前來看,MEGA的風波似乎仍未徹底退散,業內對理想汽車的下一款純電車型仍關注度極高,其任何小的瑕疵或許都將會被無限倍數放大。

對於現在的理想汽車而言,靜待市場注視的灼熱目光降溫,也不失爲一個明智的決定。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